分享

禾子问答 | 第16问:我的孩子有多动症,该怎么做才能帮得上孩子?

 金明书院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禾子问答

第16问:

我的孩子有多动症,该怎么做才能帮得上孩子?

JINMING    SHUYUAN 

金明书院,日月言成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多动症”这个名词被某些人发明出莱,被无知无情的安到了很多孩子身上。孩子们被冠于“多动症”,将会是21世纪,这个号称文明的时代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最大的冤假错案。

首先,多动,是孩子的特点,“多动症”是错把特点当缺点了。

人是万物之灵,同时更是具有动物性,有着明显的动物性的特点,那就是“动”,不动了,也就不能再称其为动物了。只要是活着,动就是必要的,是必需的,只有死孩子,或是木头人不会动。所以,何必要把孩子往死里逼呢。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动得厉害,老师说孩子是多动症,医院专家都说是多动症了。

但是,笔者可以告诉家长朋友:在真正的教育专家眼里,就根本没有多动症的孩子。

小孩子的特点,就是好动,因为他们实在是精力旺盛,也只有多活动才会发挥勃勃生机,运动就是成长。年龄大了后,就动得少了,因为身体不再生长,只有回归宁静,身体不能长就多长些心眼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想动也没那个精力,没那个必要了嘛。这是小孩子和大人的内在的最根本的区别。如果按大人的思维要求孩子,就是对孩子的打压和摧残,无异于家庭的软暴力——理念暴力。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好好去观察小山羊,它们在老山羊身边,或是附近,何曾好好走过路,总爱蹦过来跳过去,是哪儿夹角往哪儿去,见个沟跳跳,见块石头也能四蹄齐齐的站到尖尖上,从没见老山羊的不满。只有小山羊玩疯离开了视野,或是超出了自己保护的范围,老山羊才会“咩”的一声,把小羊召唤回来。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

哪有什么“多动症”。

医生,是想要多挣份治疗的钱,也算生活所迫工作需要了。在他们眼里,只要超出大众的数值范围,就是病。如果这样的话,爱因斯坦150的智商比110的智商高出太多了,爱因斯坦肯定有病的了,这显然不咋合理。所以,医生的话不能太当真,特别是西医,他们对病的判断就是程序化的,如计算机,机器人一样。与中医承认个体的差别,天气和环境的不同,体质会完全不一样之辨证的看问题,是迥然不同的。不能医生说孩子多动症,就以为孩子得了需要治疗的病了。

即使,老师眼中和嘴里所说的“多动症”,也不是病。“症”就是一种不够理想的现象,“多动”是说比其他孩子动的多了一些,是相比较而言的。因为老师上课,班里孩子又那么多,要上好课顺顺当当的教书育人,纪律是保障,孩子们如果不能安静下来,课堂是无法进行的。所以,教师对孩子的多动比较敏感,老师不想孩子乱动,最希望教室的安静。安静不下来的孩子,在老师心里那算是格外的耀眼,所以跟家长反应情况,就会重点提起,总是在引起家长的注意,希望家长能配合自己教育孩子,能令孩子课堂上安静下来而已。所以,孩子并没有什么“多动症”。孩子在家,不多动就过于呆了,对自身的健康成长不怎么好,这是要分集体或个体,是分场合的。不过,每个孩子的特点又都不一样,万不可错误的攀比,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

其次,孩子多动,是求伴的自然本能,这恰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人,是群居动物,最害怕孤独,从本能上就十分拒绝冷清。成人需要伴侣,需要友情,孩子们更加的天性,更是需要伙伴。

孩子的多动,无论是动作,声音等,都是为了引起众人的注意,让别人关注他,毫无顾忌的刷存在感没得商量,要不活着可就真似失去了意义一样。孩子们自会弱者用哭,强者用拳,有的搞笑,不一而足,千姿百态,不尽的风流,奇葩迭出,只是我们缺少了欣赏的眼光罢了,可能是沉浸伪情剧久了,功能几乎丧失殆尽。

看着孩子们为了让同学关注他,特别是为了让老师注意到他,他们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小花招儿,心里都会不由地发出我懂得的会心微笑,并大力配合小演员的演出成功。于是,你也急,你也装,孩子们很是心满意足,也许这就是美好童年的难忘吧,哪有那么多善和美啊。纯真,有时候就是真正的善和美。

不知道家长朋友发现没有,平时孩子在家也没那么多事。就是每当朋友来家,在你们亲密聊天的时候,孩子们的事就特别的多起来。大一点儿的孩子,拍球啊,问问题啊,弄出大一点儿声音,就是要引起客人的关注,或是要把父母的关注拉过来,不愿意被冷落,即使是暂时的。这就是小孩儿心里,他们就是这样感性这样直接,没有大人那样的理性。再小一点儿的孩子,更绝,直接就是哭闹,吵嚷着离开这里要去“买买买”。谁说这样的孩子不聪明,这样的孩子不可爱,这就是纯洁,纯真,是赤子之心。

大家应该很熟悉“老小孩儿”的说法。人,上了年纪以后,也会回归到小孩子的状态。老人卧病在床,身边没有人陪伴,他就会找很多事折腾人,一会儿要水喝,喝一小口做做样子,根本就不渴的,就是想让身边有个人陪着,寂寞和孤单比死了就是多了口气吗。老人的办法更多,一生的经验都有可能用上,为了不孤单,他们也是蛮拼的。嘿嘿嘿嘿,我们被蒙鼓里很多并不知道。蛮有趣的。

所以,只要有良好的陪伴,就不会有无理取闹的多动。

第三,多动,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不要说小孩儿了,就连大人都会多动,呵呵呵,这个“多动”是多余的动作,就是为了表达一种反抗,懒得理你,叫你不理,就多动反抗。

比如:丈夫惹了老婆,之后若无其事,老婆气得要死,与你又吵不起来,她的多余动作就来了,走路加重脚步,或把动作加诸表情(嘟噜住个脸),就是要和你吵架。其实,夫妻也没什么可吵的,就是想通过吵架说说话,理解了,就消气了。丈夫如果还是没有具体行动的话,大动作出现,“啪”碗被摔碎,好了,算是终于打动了你,吵架开始,老婆反抗成功。这就是成就感,这就是对关注的渴求。

反抗,还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如果“啪”也带不动你,这个女的非气死不可,气不死也会气出身体上的小毛病。最惨的,也许会去家外找撒气的人,哈哈哈哈。

规律:夫妻吵架,女人不但要占开头,还要占结尾。显然,丈夫不吵不行,吵又吵不起,更躲不起的,怎么办?需妙招可以微信我。

孩子们,没有多动症,有的只是要引起你关注的很多动作。

如果这么多动作都不能引起你的关注,引来你的陪伴,那正是因为你的麻木;如果这么费尽心思的用动作呼唤你的关爱,却引来你的埋怨和不解,难道还敢说你是一个很多情的人嘛。非多情,即无情。

共情力是未来社会的六大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自身幸福感的催化剂。拥有他吧,为了孩子,更是为了自己。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