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老师一旦傻了,学生会更傻

 金明书院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论语中有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在最新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中出现。这话到底什么意思?一语代过不对,与其他句子平均用力也不妥,不求甚解更为不是。其实,这句话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等闲视之了,则会同如宝珠蒙尘。

一、曾经的那杯水。

学习是个循环的过程,老师教,学生学,学会了成了老师,接着教,再有学生学,再教,再学……

知识,就是个辈辈传的东西。

上学时候学的意思,今天还清楚的记得:知道了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像绕口令一样,挺好记的,不怎么难,感觉还挺好玩的。一条几乎干枯的小河,轻松跑过。至于真正文句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还真的是不知道,也不知是不是太白话的东东就该是这么难懂,起码这样的意思我学的是懵懵懂懂,实际就是真不懂。

没有对生活指导意义的话,就是废话。按那个意思理解,夫子所说的那句话,还真是一句废话。废话嘛,平时说说还行,毕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吃罢了吧”、“去干啥啦”、“去地了”,……这些北方农村人常见的见面打招呼的废话,却是人与人亲近和友好的标尺,做人傲不傲,会不会来事儿,废话说了是算的。实际上别人吃不吃与你何干,别人去干啥你有必要知道吗,明明看到别人拿着锄头要去地,还要明知故问一番,脱裤放屁一样。这似乎多余的话,不打粮食的话,说白了就是废话。可人情事路,人际交往,确是离之不开,真正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人情厚重的催化剂。

不过,废话平时说说还行,无伤大雅。老夫子的话千古传颂,字字珠玑。废话,无聊的语言,夫子会对弟子说如此的话,想想都不可能。

二、学生,弄虚作假不好。

再后来又知道,这句话是说:做一个人,真有智慧的话,一定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做诚实的人。多大的才,担多大的事儿,多大的床,躺多大的人儿。般配,才是硬道理。

只有实事求是的人,才会有实际出发的可能。志大才疏的吹牛皮,会很误事的。有时候可不只是会害人,很多时候还会害了自己。做人,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任何滥竽充数,都不会很长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时间会检验一切。一时的蒙混过关,都会像秕子一样,难逃风车那一关。惟承认现实,才会有谋求改变。

抄袭作业,是学生不知以为知。以次充好,还自以为别人无知,自己能的不得了,其实完全不是。从长远来看,虚伪者,实为不智(知)。真认了自己还不会读,才有要练习读诵事的可做。这些字自己还不会默写,这就有想尽一切办法把它记住的需要。自己不会写,才有需要练。

只有诚实的人,才会做实际的事。真知道的人,真懂的人,真会的人,帮助别人那是举手投足一样的轻易,会者不难。此谓知之为知之,自己知道了也帮助别人知道,这是为别人。

如何做一个会而懂的人,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耻下问,不知为不知,这是为自己。

知是非,明有无,这样的人是智慧的人,此是为知也。

三、老师不能傻傻的教。

夫子,是至圣先师。作为师者,育人先育己,教人先教己,己之不成,何以成人。与其说他们的话是在教育别人,不如说他们的话是在教育他们自己更为实际一些。事实上,每个人所说的话,最多的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别人实在听不了几句,入耳都难,何况入心。一样,圣人所说的很多话,看似是在对别人说,其实更多的就是在说给自己听。

夫子,3000弟子72贤,他老人家教学的成绩,说实话优秀率还没有现在的老师优秀率高。夫子的弟子很多,差别更是巨大,远比现在的老师所教的学生难教得多。现在生源好的学校,一班也就七十人左右,比3000来说,少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现在的老师如果直喊累的话,那么夫子早就被累死很多遍了应该。那他老人家为什么就能轻松地教这么多人呢。

老人家给我们发出了感慨,只是很多老师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听,因为是真不懂老人家的意思。

老人家对自己的教学,是这样的深有体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什么意思?老人家是说,教学是一件很累人的差事,学生没有教好自己便累死了,就太不好玩了。咋么办?千万不要傻傻地教,对那些教了就会的,就要拿出真本事教他,这是知之为知之。眼看着那些教也不会的,朽木不可雕的,就没必要那么费力的教,因为教也教不会,要么是他笨,要么是他不学,费力不讨好的事就不要做了,这是不知为不知。

做到了以上两点,这才是有智慧的师者。此,是知也(智)。傻傻的,如何配称师者。

书无尽言,言无尽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无止境,会当凌绝顶,才览众山小。明是非,知进退,是师者最起码的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