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怀疑过这个香吗

 金明书院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书香,书有香味吗?书真的香吗?

一直都理解不了书香的含义。就算书有味道,也就仅有纸和墨的味道,哪有什么香味儿啊。至于勉强所说的纸香味儿和墨香味儿,那也不过是个人鼻子的问题,嗅觉叫做与众不同。以前的纸,还算有些麦秸秆的鲜香味儿,麦香秸秆也香也甜,母因子贵嘛。印刷用好的油墨可能会是香的,可大部分的墨水却还是蛮有臭味儿的,特别是写毛笔字那个墨,令人屏息。

所以,书香的香绝不是只说鼻子能闻到的那个味道。

最近读端木持易先生的《一心集》,忽然有了一种书香的感觉。不是鼻子闻的那个香,也不是舌头品尝的香。这个香,就是个感觉,一个很好的感觉,中舒畅。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心香?

香,很多时候就是指香味香气。一个是用舌头尝的,比如,瓜果香,米饭糕点香。一个字用鼻子闻的,像花香,香水味儿。充其量不过两类香罢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香外就不能有香吗?

最开始读《一心集》是读的电子版,几百页的书,还是凑时间读也就两三天就读了一遍,读完就一个感觉先生说的就是好,有反复读的必要。实际上,就是此后再没有打开过的兴致,打开也读不下去。自己对此也是迷糊,想读咋不读不进呢?

闲来无事,就用A4纸把书打印了出来,第一次这样打印书,着实废了一番功夫。打印好就用书夹夹着翻看,翻看不是太方便,就这样还是要比看手机看得进去。圈圈画画,还时不时写一些感受,蛮好的。接下来,又做了一下线装。再读,感觉分外的好。这种好的感觉,谁说不香呢?

所以,书香这个香字,最恰切的意思是好。读自己线装的书,真好。

好到哪儿了呢?

一、读纸质书,不太费眼,也能省点儿手机电。手机主要是传递信息的,啥东西儿啥用途,它担不起书的责任。屏幕电光一定比书对视力更有损害。以前人近视的少,现代人近视这么多,一定是与用眼习惯有关的 。现代人看电视看手机,时间是真的太长了,费眼啊,不近视真的很难。

二、读纸质书,不方便携带,也恰是这种不方便携带,才有了读书的那份儿宁静和专注。固定的环境,必然会越来越适合。固定的地点,甚至是固定的时间,都会形成一定的磁场。一旦形成了磁场,就会有强化作用,这一点对学习非常非常重要。

三、读书时圈画的不只是文字,那是一次次对心灵的烙印。圈画的文字,都是能被自己所看重的。之所以看重,有两种情况:一是总结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二是能指引自己未来生活的方向。回忆与希望,这恰恰正是人生的两大美好。现实生活需要经验来更新,这叫以史为鉴。创新,进步,这是未来的蓝图。

四、批注,这是灵感的迸发。灵感如电石火花,如露如电,稍纵即逝。能把灵感留下,才无愧于天地的造化。

五、字面的驻留,就是欣赏,是对美的流连忘返。反复的看,一看再看,看不烦看不厌,自己的爱值得一直拥有。有同事说,他的姑父特别喜欢书法,拿着一本字帖,看一页都能看上大半天,一问也就是在看一个字儿。这个字有那么好吗?是花吗?你说呢。

六、愿意在好的地方待,因为那个地方就是自己的风水宝地。老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能由排名第五的层次,直接进入第三的境界,这是一种向内向上的升华,升华总会给人带来愉悦。

七、其他,每个人又各自不同。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


​书香世家是怎么回事?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师,这样的家庭算不算书香世家?现在教育界好像就是以这个标准评的。至于对不对,不好说。关键还得先弄清里面这个香是啥意思,其他都好说。这里面这个香是什么意思呢?自然也不是香味的意思,而是亲近的意思。

愿意亲近,是因为真心的喜欢。喜欢一个小孩子,就想香他一个,这个香也就是亲的意思。说大人就要俗很多了,直接就是说亲,再俗一点就是吻,动物那就成了咬,成了啃。

真正爱读书的人家,就是书香之家。没有几代人的共同爱好读书,且因读书有了一定成就的家庭,是称不上世家的。

实际上,假的读书人很多。有故作文雅的,他们的书是用来装点的,读书装个样儿而已。附庸风雅,是社会的需要,至于书香,他们的理解估计会有另一番风味了。有人读书,书就是他脚下的路,不是他的风景,更不是他的归宿,很多很多学生都是这一类。看那高考后的抛书,他们是十年寒窗都没有尝到书香的味道。学校是搞工程的公司,书就是他们脚下的路,路带不走,走过就丢了,前面有的是学历,是名利。

共勉:

识书真香味,是为学根本。

万般皆下品,做真读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