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共读《朝花夕拾》

 自陈怡派 2022-07-20 发布于浙江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本来给了孩子们一周时间去阅读,作文课直接写读后感。但是上课前的提问,我发现孩子们回答得不是很好。所以临时决定放慢节奏,这节课不写,先带领孩子一起读书,师生共读。这个时间花下去很有必要,写读后感不是完成任务。我没有使用课件,全程手打word,和大家一起读,一起记✍🏻️

一、回顾读后感的格式
题记(可以尝试,注意格式)
开头:简短(不超过三行)
中间部分:
1. 主要内容(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人物/情节/一句话等。
3. 印象深刻的原因(感点)
4. 联系生活实际(自身、社会、历史上的名人、具体)
结尾:抒发你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你对作者有什么样的看法,总结等。

二、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朝花夕拾》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




三、走进文本:
圈画关键词、关键句,梳理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概括,训练答题格式(这里运用了XX描写,写了XX事,写出了XX的XX特点)

1. 《狗·猫·鼠》
2.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人物形象:
粗鲁、真诚善良、粗壮耐劳,手脚很勤快,真心对鲁迅好,迷信唠叨,传统,迷信,愚昧等。
情感变化:不大佩服,嫌弃——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充满了敬意——深深的怀念。
3. 《二十四孝图》
讲述了24关于孝子的故事。重点讲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封建孝道的残酷愚昧
4. 《五猖会》
节日盛会。
鲁迅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情感变化:兴高采烈——忐忑——沮丧,无奈。
童年的玩性和封建教育冲突。
5. 《无常》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感点:
A.写自己的百草园(秘密基地,景物描写);
B.家乡独特的植物;
C.最喜欢的一位长辈,长妈妈的形象让你联想到了谁?
D.哪些传说让你印象深刻?
E.家乡的冬天;
F.介绍你的一位好朋友;
G.第一次上学的情景;
H.第一位老师;
I.童年最快乐最无奈的事情; 
7. 《父亲的病》
庸医(叶天士、陈莲河)
用药与众不同,“药引”难得。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芥人命。
8. 《琐记》
衍太太:表面上对孩子好,其实背地里使坏,坏心眼,奸诈,自私自利,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人。
(父亲临死前,她怂恿“我”喊父亲的名字;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对别人的孩子很纵容;让我们大冬天吃冰;给“我”看不健康的图片;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放出流言,污蔑“我”偷东西)
9. 《藤野先生》
外貌描写;
穿着打扮朴素,不拘小节;
A. 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B. 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C. 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心。关心学生。
D. 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有探索精神,实事求是。
鲁迅重要变化:弃医从文。
原因: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10. 《范爱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