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杂谈丨古代中原王朝为什么在清朝之前,都不曾摆平北方游牧部族?

 人文之光 2022-07-20 发布于辽宁

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可以理解成一部胡汉争战史。而胡汉征战一直到清朝时期,清朝皇帝一统胡汉才宣告结束。那么,为什么在清朝之前,古代中原王朝都不曾摆平北方游牧部族?

个人认为:

1、秦朝模式

早在先秦时代,华夏部族就和北方的胡人有过常年的战争,而且双方各有胜负。比如西周初年,西周朝廷四夷宾服,这说明此时的胡人惹不起西周朝廷。不过到了西周后期,犬戎杀死周幽王,这说明此时,胡人占据上风。

不过,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各国的农业陆续爆发“产业革命”,战国七雄的实力也具备碾压胡人的能力。甚至一个赵国,就能将胡人打的溃不成军。所以此时,战国七雄(其实是秦赵燕三国)都没考虑胡人问题。毕竟匈奴实力太弱,实在不能被视为对手。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听一个神棍鼓吹,说匈奴会灭亡秦朝。这才让秦始皇如临大敌。而秦始皇对匈奴的态度也很简单直接:那就是追杀胡人。

于是蒙恬大将率领秦军,一直把匈奴追杀到漠北。如果不是匈奴跑得快,只怕匈奴历史会就此画上句号。

不过,秦朝模式适合国力强盛的时候。如果国力衰败,这个模式不可维持。

2、汉朝模式

西汉初年,因为秦末战乱的缘故,加上匈奴也利用秦末战乱的局势加以发展,所以匈奴的实力一度超越西汉朝廷。

不过,随着西汉武帝时代,西汉的实力经过发展,于是,西汉有了反击匈奴的条件。不过,西汉武帝时代的匈奴,也是空前强大。毕竟匈奴在这期间,也向西掌握了西域,向东辐射韩半岛。其实力也非秦始皇时代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所以西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战争,虽然重创匈奴,但西汉朝廷也遭遇沉重消耗。

好在到了西汉中期,匈奴发生分裂。于是西汉朝廷开始奉行以胡制胡的策略:即拉拢一部分匈奴去对付别的匈奴,让匈奴成为自己的雇佣军。

东汉朝廷也采取支持南匈奴的态度对付北匈奴。并且,这个模式在后世一直被应用。甚至到了明朝时期,明朝还试图用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的矛盾,达到战略均衡的目的。

汉朝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一旦均衡被打破,很可能导致事态不可收拾:比如明末建州女真做大就是典型。

3、唐朝模式

唐朝太宗皇帝在位期间,唐朝一度灭亡突厥。之后大唐在突厥故地(包括内蒙古、蒙古国全境以及贝加尔湖附近)设立都护府,对这一地区进行行政管理。不过,随着后突厥复国,唐朝对突厥故地的行政管理也随之划上句号。

事实上,唐朝模式是一种失败模式。鉴于古代的行政管理水平,想在这一地区设立类似汉地的行政机关,几乎是无法做到的——毕竟,汉地的官府可以通过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进行管理。而突厥故地都是游牧部族,游牧部族的特点就是追逐水草生活。人员流动性大,这一点就让隋唐时代的中原官员感到管理艰难。

不过,大唐虽败犹荣:毕竟,在突厥故地设立行政机关,在古代汉族王朝历史上,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西汉没做到这一点,后世的龟明也做不到这一点。

4、宋朝模式

北宋时期被辽朝压制,南宋则被金朝压制,最终还亡于蒙古。对于两宋来说,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实属不易,两宋当然不敢幻想去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地盘发号施令。再说,北宋时期的游牧部族只认识大辽天子,还真不知道宋朝皇帝是干啥的。

而宋朝对于北方强敌,唯一的绝招就是花钱买和平。毕竟,形势比人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