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被痛经困扰吗?来看看是哪种证型

 浩源中医书馆 2022-07-20 发布于新疆

图片

痛经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的事了吧?好多年轻女性,爱风度不爱温度,大冬天穿裙子,露一截大腿,或穿七分裤、九分裤,不穿袜子,或只穿隐形袜。夏天贪凉喜饮冷,吃鱼生、炒冰、雪糕、冰啤酒、冰饮料等,这些都是不良生活习惯所积累而造成的病根。许多人直接反应出来就是痛经,有的人痛得死去活来,痛到要靠止痛药才能缓解,但月经过后,他们一般好了伤疤忘了痛,生活习惯依旧故我。有时候对这类人真的无语,真应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们来看关于痛经,中医是怎么定义与辨证论治的?

一、概述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坠胀、腰酸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或其他不适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二、病因病机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阳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图片

三、痛经发作时的急症处理

(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1)实证:泻法,寒邪甚者可用灸法。主穴:三阴交、中极。配穴: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海;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2)虚证:补法,可加用灸法。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加用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2)田七痛经胶囊

蒲黄0.275g,醋炒五灵脂、田七末、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各0.3g,木香0.2g,冰片 0.025g。每小瓶2g药粉或每1g药粉分装胶囊3粒,日服3次,每服2g

图片

五、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剂: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暗,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剂: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证

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稠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剂上: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

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方剂:圣愈汤。

5、肾气亏损证

证候: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暗淡,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剂: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阳虚内寒证

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暗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润,脉沉。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 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五、预防与调护

注重经期、产后卫生,以减少痛经发生,患者经期保暖,避免受寒,保持精神愉快,气机畅达,经血流畅;注意调摄,勿使外邪所伤,不过用寒凉或滋腻药物,勿过食生冷之品,均利于减轻疼痛,促进疾病向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