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过去十年间,我国人口增速由0.57%降低至0.53%,关于“老龄化”、“少子化”的讨论日益增加。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面临“生还是不生”的抉择,但是同时还有部分家庭正遭遇“想生而不能生”的困境。 根据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并印发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介于7%-10%,这其中男性不育症占据很大一部分因素。男性不育症通常是因为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根据中国最大的精子库中信湘雅人类精子库入库监测数据显示,精子合格率正连年下降,在2006年-2015年这十年间,已经由45.9%下降至17.7%[1]。 近年来,关于男性不育的研究林林总总,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及质量下降,进而导致男性不育的呢?一方面,有研究认为是生活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多项研究指出这是生理性因素造成的。近日,一项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题为“Large-scale analyses of the X chromosome in 2,354 infertile men discover recurrently affect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spermatogenic failure”的研究发现,X染色体上50多个基因产生的突变可能导致精子生成不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