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疾病)9.36.素问·水胀

 昵称1Z7nN02j 2022-07-20 发布于福建

第十四节  灵枢·水胀

题解  本篇论述了水胀与肤胀、臌胀、肠覃、石痕等证,在病因、证候方面的鉴别。其中以讨论水胀为主,故篇名《水胀》。

提要  本篇论述了水胀、肤胀、臌胀的证候,以及肠蕈、石痕的证候和鉴别要点,并论及病因病机和治法。

原文

黄帝问于歧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置、石疲、石水,何以别之?歧伯答曰:水始起也。

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瘇【1】,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黄帝曰:肤胀何以候之?歧伯曰;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整整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2】(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鼓胀何如?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3】,此其候也。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癣而内著,恶了起,想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肠覃【4】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5】,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歧伯曰;石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写不写,怀以留止【6】。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进而下【7】。

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歧伯曰:先写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

【注释】

【1】殖(zhng,音踵)∶肿足曰“瘙”。

【2】(yo,音杳)∶凹陷之意。

【3】腹筋起∶《太素》“筋”作“脉”。腹部有青色脉胀起如筋,故曰“腹筋起”。

【4】肠覃∶覃(xun,音迅),通“蕈”。《玉篇》∶“蕈,地菌也。”肠中垢滓凝聚生息肉,犹湿气蒸郁,蕈附生于土木,故谓“肠蕈”。

【5】离岁∶张介宾注∶“越岁也。”即经年的意思。

【6】邮以留止∶虾,败恶凝聚之血。张介宾《类经·疾病类·五十七》∶“虾血留止,其坚如石,故曰石痕。”

【7】可道而下∶可用导血下行之法以治之。

【8】先写其胀之血络∶《甲乙经》“写”作“刺”。

经文分析

本篇所论胀病,水胀以水为患,病位侧重于肾,肤胀臌胀病在气,肠覃、石痕则在血。石水一证,有问无答,可参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素问·阴阳别论》、《素问·大奇论》等篇。

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有关水胀肤胀的属气属水、体征鉴别等问题,曾引起后世医家的一番争论。《灵枢·胀论》有“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之说,故从立论角度而言,前者言水,后者言气,但陈念祖结合临床经验指出∶“气滞水亦滞,水行气亦行,正不必分。”因此,只能说水胀以水为主,肤胀以气为主,两者无法绝然分开。古人对肠蕈、石痕的论述,切合临床,值得深入研究。

临床应用

本篇重点论述水胀病,但其中列举了肤胀、臌胀、肠覃、石瘕等病,以鉴别,全篇有较完整的辨别诊断思路。

黄锦芳曰水肿之症,至为繁杂,有风有水,风湿、风痰、风热、风毒,与夫水湿、水气、湿热、食积,诸虚夹杂等症,然总不越以水为害。大约阳脏多热,热则多实阴脏多寒,寒则多虚。先滞于内而后及于外者多实,先肿于表而后及于里者多虚。小便红赤,大便闭结者多实小便清利,大便稀溏者多虚。脉滑而不远者多实,脉浮而微细者多虚。形色红黄,声音如常者多实形色憔悴,声音短促者多虚。少壮气道壅滞者多实,中衰劳倦气怯者多虚。若但肿而不胀,则病在水,而气不坚。凡一切枳实、槟榔、枳壳、丁香、白蔻、故纸、沉香,下气迅利之药,切勿轻投。犹之臌胀在气,则一切升提呆补之药,亦勿轻用也。余族一人病水肿,六脉浮濡满指,而右寸尤甚。按其肿处浮而不起,知其水溢于肺,所服之药,皆破气破血之品,病安得愈以连翘、栀子、茯苓、泽泻、牛膝、滑石、葶苈、木通、防风、苍术,轻平之药投之,数服而愈。(《续名医类案·肿胀》)

张子和治张小一,初病疥爬搔,变而成肿喘不能食。张断为风水,水得风而暴肿,故遍身皆肿。先令浴之,乘腠理开豁,就燠室中,用酸苦之剂加全蝎一枚吐之,节次用药末至三钱许,出痰约数升,汗随涌出,肿去八九分。隔一日临卧向一更来,又下神丸七十余粒,三次咽之,至夜半动一行。又续下水煮桃仁丸60丸,以麝香汤下,又利三四行。后二三日,再以舟车丸、通经散及白术散,调之愈。(《续名医类案·肿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