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讲堂丨徐健顺教授吟诵教程十(2)《近体诗的读法(词和曲)》

 宝妞 2022-07-2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吟诵教程10—2》

《近体诗的读法(词和曲)》

(内容摘要)

     下面讲词律,诗律懂了,词律就很简单了。首先是词律平仄相间,同诗律,所以就可以把词当诗来分析。但词跟诗有一点不同,词可押仄韵,可押上去入的韵,而且上去通押。就是词跟诗不同,诗是分平和仄,而词是分平、上去、入三个部分(除了押韵以外,其他的字还是分平仄的),有专门的入声韵的词,有专门的上去韵的词,有专门的平声韵的词。

    还有注意一字读,比如“望 长城内外”,“望”是单独的,顿一下,然后“长城内外”。再如柳永的“对 潇潇暮雨洒江天”。如果“一字读”这个字判断错误,那么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就会判断错误。这是词的一个特殊情况,要注意。

     词本来是唱的,那词是怎么唱的呢?好多人是把词跟诗截然分开的,觉得词就是像唱歌一样,诗就是念的,不是这样的。如果这样的话,词为什么还要有格律呢?最早的词:唐朝的词,敦煌曲的词都是有格律的。敦煌曲子词都是民间的,民间的词怎么要有格律呀?这说明词乐跟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那些民歌的音乐是不一样的。

      词当初也是吟诵的。干嘛要守格律呀?格律完全是吟诵的需要,词乐是像诗的吟诵一样的长短高低模式的音乐。所以词乐失传以后,到金朝、元朝都不会唱了,文人就开始吟诵这些词。但吟诵的词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长短高低是一样的。只要长短高低一样,原来词乐的一个大概的风貌就可以显现出来。

     实际上元初,在宋朝的时候,同一个词牌,我也不相信在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音乐,都是一个谱子。那时候又没谱子,又没录音机,又没广播,也就是一个差不多而已。

     词的吟诵规则与近体诗是一样的,唯一有一点区别:仄韵可以拖长。因为我听到的老先生们对词的吟诵,江浙一带对于入声韵的处理是顿住的,空一下,然后再拖开,这大概是受到昆曲的影响。其他地区入声韵就是顿住。

但仄韵(上去韵)怎么处理呢?有的先生是短的,有的先生是长的,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按照近体诗的吟诵规则,仄韵是拖不了的,拖长就会倒字。但是词当初的确是唱的,是歌妓唱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咿咿呀呀,你去分析那些上去韵的词,大部分还是比较婉转的,比较柔媚的,所以我觉得当初唱的时候还是拖长的。

     唱,尤其是歌妓的唱,是不那么在乎倒字的,就像今天的歌星一样,她不太在乎唱的内容,更在乎她唱的旋律、她的体态、她的表情,她重表演呐。所以我觉得仄韵可拖长,但不是必拖长。就是你觉得这个仄韵好像不适合拖长,那就不拖长。

    词还有一个特点,如果你把同一个词牌的词放在一起,尤其是同一个时期的,你会发现同一个词牌的词风格很接近,思想感情很接近,情绪很接近,而且结构也很接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旋律很接近。同一个词牌,也就是他的句式的长短格律是固定的,那长短高低旋律就固定了。一旦旋律固定,你唱的内容就大概差不多了。

    所以你按照吟诵的规则,长短高低去吟诵这个词,基本上就能把这个篇章读出来。这是词吟诵的大致情形。

举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先读一遍,注意长短高低:“春花”要拖长,在下面。“秋月”要短,“月”是入声字,而且在上面。春花很多,在地上;秋月只有一个,在天上。“何时”很长,因为时间很长。“了”还是要拖长,是个上声,在这里有无限的感慨。

“往事知多少”中“多”和“少”连续两个长音。“小楼”又低又长,“昨夜”强调,“又东风”“东”和“风”都是长音,说明这个风整夜都在刮。东风是什么季节?春天。

“故国”“国”是入声字,哽咽住了;“不堪”“不”又是一个入声字,“堪”是一个低沉的声音,“不堪回首月明中”“明中”两个长音,和“东风”正好相对,刮了一夜的东风,照了一夜的月光,说明李煜整夜没睡。

“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低长,说明很多。李煜在南唐的宫殿很漂亮,“雕栏”是“玉砌”的,多漂亮啊!“应犹在”“犹”很长很远,它们还在那里,“只是朱颜改”,青春没有了,然后“问君”很低很长,问了很长时间,不断地在反思在回味,“能有几多愁”“多”和“愁”都是长音,好多好多啊,所以才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是入声字,“一”是入声字,“江”字很长,强调是“春水”,青春啊,“向东流”“东”和“流”都是长音。

传统吟咏:镇江的陈克刚先生

词例:南宋  辛弃疾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醉里挑灯看剑”“醉里”读得高,“灯”是长音,“剑”读得高去声,表示很坚决的去声。什么叫“挑灯”?不是挑着灯笼,是挑灯芯,因为古代点油灯,灯芯烧没了之后得挑出来。挑灯芯这个动作是一个很细致的动作,不可能挑一下,得蹬蹬蹬蹬挑半天,所以“挑灯”是个长音。“看剑”为什么是个短音?剑在鞘里,“看剑”是把剑从鞘里拨出来,就一下,是短音。

“梦回吹角连营”“回”和“营”是长音,“角”是入声字,被角声惊醒,在军营中吹角是有敌警。再一听,角声很长很长,在整个连营中回荡。

“八百里分麾下炙”里只有“分”是长音,“八百里”是一头牛的名字,我们知道好的马叫做千里马,要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这头牛一天也能跑八百里,这头牛是头好牛,很有名的牛,它的名字就叫“八百里”。这么好的一头牛怎么样?宰了吃!这就是打仗的决心,这叫破釜沉舟。所以“八”“百”两个字都是入声字,强调这头牛多有名多好,“分”那么长,得分半天呐,“麾下炙”中“麾下”连续两个去声,就这么坚决。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和“声”是平声, “十”是入声字,“五十弦”是什么?李商隐有一首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有多宽?很宽,几米,五十弦呐,古琴七根弦,瑟五十弦呢,很大很宽。跟筝的弹法相似,但筝才几根弦呢,所以叫“翻”。

“塞外”又是两个去声,“声”长音。“沙场秋点兵”“场”是阳平,长音,沙场很大,“兵”长音,兵很多。“马作的卢飞快”只有一个长音“卢”,“作、的”都是入声,短音。“的卢”是一匹马的名字,刘备的坐骑(刘备被人追杀,马跃檀溪),为什么叫的卢马?因为那匹马跑起来是的卢的卢的卢。“卢”是长音,马蹄声连成一串了,说明这个马跑得非常快。

“弓如霹雳弦惊”“如”和“惊”是长音,“霹雳”都是入声字,这是拉弓的动作,硬弓拉起来并不容易,拉半天,一松手“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却”是入声字,与下句中的入声字“得”是对应的,这件事是无限的感慨,那个名是很长久的。

“可怜白发生”“白发”两个字都是入声字,“白发生——”,好诗人都是用声音作诗的。

长短高低读对了,吟咏就很容易了,你无论用什么调子都可以的。

矿泉水调吟咏。

下面说曲律:平仄相间,同诗律;可押仄韵,上去入分押,这样曲就分平上去入四个韵了,有时也通押。曲也有一字读,还有衬字。曲的衬字有时比正字还多,比如关汉卿的《不服老 一枝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其实这一句就是“我是铜豌豆”就五个字,其他都是衬字。

曲乐今天有一些传下来,比如在九宫大成,在别的地方,在民间都有,但是都经过改编,搞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元朝的曲乐,而可以肯定的是曲乐的大部分也已经失传,元曲是不能唱的,有人说最后一个会唱元曲的是王国维,其实也不是。我的导师叫裴斐,原来北大的三才子之一,他给我们说大学里上元曲大课,教元曲的老师一上课就在那里唱,咿咿呀呀唱,唱完就下课走了,这个老师是中文系最不受欢迎的古代文学老师,因为他咿咿呀呀地唱,别人都在讲理论,就他咿咿呀呀地唱,唱得这个难听啊,所以全班学生都不爱学,后来这个先生就去世了。裴先生说,据他知道这个先生是全国最后一个会唱元曲的,但没学来。今天我们吟诵曲还是这样,按照格律来吟诵,就算旋律不一样,长短高低也是一样的,基本情绪也是一样的。

曲的吟诵规则跟近体诗一样,唯仄韵可拖长。曲因格律固定、句式固定,所以旋律也基本固定,曲牌的风格也就固定。

散曲例子:马致远《越调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拖长的字是“藤”和“鸦”,“小桥流水人家”拖长的是“桥”和“家”,“古道西风瘦马”拖长的是“风”和“马”(韵字),这三句看起来好像排比,但其实不是。

“鸦”字很长,因为它一直在叫,“藤”很长。为什么“小桥”很长?这人从桥上过,顺着流水一看,就看到了人家,那个人家是吸引他的目光的。人家有个家呀,我呢,漂泊在外,所以他对那个家体会了半天。“古道西风”为什么“风”是长的?因为风一直在刮,对他来说,一直在刮的那个西风比古道更厉害,古道苍凉,为什么一定要刮西风呢?秋天了,该回家了,但“瘦马”,这怎么回家啊?

“夕阳”慢慢慢慢落下,“断肠人在天涯”拖长的字是“肠”和“涯”,这句很多人都读成“断肠人  在天涯”,不是的,应该是“断肠   人在天涯”,断肠啊,因为人在天涯。

散曲例子:张可久《黄钟 人月圆 春日湖上》小楼还被青山碍 更隔断 楚天遥 昨宵入梦 那人如玉 何处吹箫 门前朝暮 无情秋月 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 飞花心事 残柳眉梢

这首散曲不太有名,但是我很喜欢;这个人张可久不太有名,但是我很欣赏。这是散曲到了后期,南方散曲的一个代表人物。

黄钟是什么呢?要拿西方音乐来说,这就叫调性,就是我们说的主音,黄钟主音的。主音与变音。管仲的《管子》里有三分损益法,十二平均律也是我们中国的东西,是朱载淯发明的。一百多年后,巴赫才拿过去的。

“人月圆”是曲牌,“春日湖上”是题目。曲牌和词牌从哪里来呢?一般就是最早的时候做这个牌子的人的那个词的内容中有那么一句特别脍炙人口,就被人挑出来,就成了他的牌子。

诵读,吟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