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人救活“二王”书风,欧阳中石求着拜师,启功:第二个董其昌

 甄事馆 2022-07-21 发布于山东

“厚古薄今”是文学艺术领域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人们总觉得,古人的东西就是好的,今人的东西总要差一些。

那些经过大浪淘沙穿越千百年的时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遗迹似乎自带一种光环,而今人的遗产要获得认可就更加困难。要发现它们的美需要欣赏者更加独立且清醒的鉴赏眼光。

譬如就书法来说,经历过近代的山河动荡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击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复兴书法的时代。

大家仰望着晋唐,渴望有一个人能带着大家走得与古人更近一点,而这样的人却是极少的,近现代能够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书家,也就那么几个。

而近现代天津有一位吴玉如先生,正是那个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的人。

吴如玉(1898年~1982年)字家琭,后以字行,生于南京,中国近现代学者,书法家。也许这个名字并不是特别响亮,但丝毫不影响老人家在书法界的泰斗地位。

中国现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评价评价吴如玉先生

“三百年来无此大手笔”,“自董其昌后无第二”。

在启功先生心中吴玉如就是三百年来书法第一,第二个董其昌。不过吴先生确实担得起启功先生这样的评价。

明清以后,“二王”笔法几乎就慢慢地真的成为了一个传说,成为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在吴玉如先生之前,“二王”书风中断了近两百年的时间,而吴玉如先生就是凭一己之力救活“二王”的人。

吴玉如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乃是他的小楷作品《临乐毅论》。我们便以这件作品为例分析吴玉如先生书法的高超之所在。

魏晋时古人席地而坐,且案几高度较矮,大家写字都是悬腕着笔。这样的着笔方式会让手腕传达给毛笔更多的力量,也是笔力遒劲的关键之所在。

“宋四家”当中米芾的字最为入古,被称为“集古字”,米芾所采用的笔法便是悬腕提笔;吴玉如先生亦是如此。

《临乐毅论》虽为小楷,娟秀灵动之外却筋骨内含,其中的骨力不容小觑。

吴玉如先生写字习惯用长锋羊毫,挥毫用笔全赖手腕的力量,而字形稍大时则必悬肘行笔,所以小楷《临乐毅论》全然是吴先生的四两拨千斤之作。

吴玉如先生从五岁开始练字,初学书法,先生学的是赵孟,此后又改学米芾,这些学习经验呈现在《临乐毅论》当中,展现出来的便是秀逸灵动和端庄豪放并存的风格。

学完米芾以后,吴玉如书法最终投向了“二王”和李北海,这是他书法直入魏晋的重要原因。

吴玉如先生为人谦逊,甚至不肯接受书法家的名号,但也拦不住众人的夸赞。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就曾坚持要拜吴玉如先生为老师,他的书法也受到了吴玉如先生极大的影响。

评价一个字,尤其是小楷写得好不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它放大。这一卷《临乐毅论》就算是放大数倍,其结构和点画也依然精细严整,是不可多得的小楷精品。

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遐举说吴先生的书法“品在王内史(即王羲之)、颜真卿之间。”

《临乐毅论》集合了晋唐的书法精华,是我们最触手可及的入古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