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爱薄德 ‖ 窦小四

 窦小四 2022-07-21 发布于重庆

作者

窦小四

                 为 爱 薄 德

在我三岁的时候,母亲要去田里干活,因那日实在无人寄托,只好将我寄托在一个婆婆家里。

黄昏时分,婆婆告知我,负粮而归弯着腰的母亲,烦请她将我送还归家。

我却不走,婆婆问其故,我指着她放在桌上碗中的洋芋不走,婆婆方才明白,我是

想要带我和她刚刚吃了的煮洋芋给自己辛劳下地的母亲。婆婆甚喜,遂欢喜感慨用我的围肚兜了三个热洋芋,连我一起抱在怀里,送还给了母亲。

后来,这就成了村里的一个佳话,小四女孝,自食洋芋不忘其母。这个主旨,是那个婆婆传出来的。

所幸,后来的我,品德生长得端正,也再未有过小贪小物之作为,也算对得起婆婆的赞誉和恰如其分的传颂。

及至年近四十,见一友人家里养了碗莲,心下自想,若有十以下各色小圆石头置于水下根部,碗莲既稳又雅趣顿生,未告友人。

忽一日,见友人行过小区池边,池水清灵,池中白石生辉,状若奔鹑之卵,我戏言,可取几粒携而归家,置于碗莲盆根部。他摇头未许。第三日,终于左不过我喋喋痴缠,遂取三五粒藏于袖中。

碗莲果然稳当又生雅趣,然我知,友人是顺我心而薄己之德,取了不该取的公物。

而我呢,其实是不舍得友人自取的,个中缘由,是想其得美石,却又不舍伤其美德。

那我心下究竟是如何尺度、猜度此事的呢?答案是,倘若我在现场,我必定会自伤其德取石予他,而绝不忍他自取而伤他之德。

记得看过一个很著名的长篇,写在饥荒年代,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致饿死甚亡,而于给东家推磨磨面之时偷食了整颗的玉米粒,藏于胃中,待归家,以筷子戳喉咙而吐出尚未消化的玉米粒,清洗磨碎,煮一点稀粥给自己的儿女系命。然,那子女长大之后,念及此事,却指控母亲是贼。

这是极其惊骇的事,读到此处,我不由惊骇,冷汗袭背。

我庆幸,那还在我三岁时候的邻居婆婆,并未因我想携洋芋归家给母亲吃,而责我贪物而无德败坏,却冠我以智慧孝子美名,泪下。

活着,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太君子,恰似小人。

忽生出卑微、胆怯而确凿的盼望,盼望那我愿自薄我德为其取公家之石的友人,不要指控我是贼。


作者简介:

窦小四,原名窦娟霞,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关人,80后,现居重庆,从事教育行业。生性自由闲散,无拘束,钟爱山野乡村,偶有心绪,小结成文,视爱和文字为生命。探索爱与人性的奥秘,深困其中又淡然其外,流如水!有文学综合集《雪落在马关的村庄》和《无尽的白雪》公开出版发行。

新书《致清水河》已公开出版发行,想要预的,请加我个人微信号:13996698427订购。

查看本公众号更多往期文章,请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字样。欢迎留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