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不是“蚕”,而是“哺乳”

 xqjhr 2022-07-21 发布于天津

潘朝晖/文

“蜀”的字源演化如下图。

文章图片1

“蜀”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

传统观点认为甲骨文“蜀”的字形像有大眼睛的虫子,本义指蛾蝶类的幼虫,是“蠋”的古字。

许慎认为“蜀,葵中蚕也”,尔雅释“葵,桑也”。

文章图片2

个人认为是大错特错。华夏先民在取族名或地名时,几乎都与“生存”有关,特别是生殖繁衍、生殖崇拜。

在甲金文中有不少“乳”被误认为“目”的现象。

比如:“相”。

文章图片3

再比如:“瞏/睘”。

衣中不可能包裹着“目和口”,只可能包裹着“乳和厶”。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正是基于此,我大胆断定“蜀”中之“目”应该是“乳”。

甲骨文“蜀”是从“見”从“虫”。

“蜀”中之“見”是以“乳”为头的人。“見”是典型的误“乳”为“目”发展到今天的,其实它是抢了“頁”的位置。

文章图片7

举个例子一一“親”,从“辛”从“見”,很多人并不明白怎么“辛+見”就亲密无间了?

因为“辛”是女人分娩,“見”是有乳的女人,所以“親”的本义是“一奶同胞”,能不亲近?

(注意:是“辛+見”,不是“亲+見”)

文章图片8

而“蜀”中之“虫”是婴儿。软绵绵的襁褓婴儿是不是很有“虫”样?而且在华夏先民眼中,人也是虫一一“倮虫”。

文章图片9

所以,甲骨文“蜀”是“婴儿吃奶”之范式,也是“女人哺乳”之形象。这应该更符合华夏先民取“族名”的初衷一一与生殖繁衍有关。

文章图片10

用个相关字佐证一一“屬(属’)”。

“属”的古字是“屬”,从“尸(人)”从“蜀”,本义应该是“一奶同胞的人”,后来扩展引申为“同一家族的人”一一亲属,甚至“同一单位的人”一一部属。

文章图片11

这是今天的闲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