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错过一位力挽狂澜的皇帝

 闲之寻味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06:5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此之后封建王朝寿终正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末世皇朝清朝,见证兴衰沉浮。清朝晚期,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逐渐丧失主权。

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和八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彻底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切都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有很大的关系,以至于倘若在清朝末年没有错过那位能扭转乾坤的皇帝,是否能免受列强的百般蹂躏,免受列强欺负,原本属于我们的领土也不会丢失。

01清朝晚期内忧外患

有人说清朝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罪人,是清朝让大中华丧失了大片的领土,真金白银拱手让人。但清朝中期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是晚期没落了。游牧民族统治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大清王朝,经历了政权的初步确立、中期鼎盛、晚期沉沦和最终灭亡的过程。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开启了清朝强盛的局面。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高度繁荣,国家空前统一,万国来朝达到空前繁荣的局面,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允许人民出海经商,走私贸易渐渐开始,贸易外来频繁,国威大振,是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

但是随着皇位的传承,道光皇帝继位时.辉煌的康乾盛世的光芒早已逝去,政治上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军事上军备废弛,学术领域万马齐喑,可以用死气沉沉来形容这一时期。可这时的英国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充满着勃勃生机。

资本主义开始开拓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他们疯狂地向中国走私鸦片。而道光还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因循守旧,自大而不自知,还不知世界的大局,西方列强早已经蠢蠢欲动了。

鸦片的涌入极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于是列强毫不畏惧发动了鸦片战争,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况且此后继位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年幼,所以只能让一介女流慈禧太后掌权,大清帝国后继无人。而慈禧太后非常不适合当一个掌权者,他晚期奢靡无度,导致甲午战争都没有军费买船艇。

更过分的是她还在阻挠宪政改革,极力维持君主专制政体,且在戊戌变法之后,禁止言论自由,不准改革科举考试办法。支持义和团,围攻使馆,后而向八国宣战,导致联军入侵,几乎亡国,一系列的操作让清朝穷途末路。

这个时候不免让人叹息清朝晚年的统治,也会引发人们的思考,如果换成其他人掌权,会不会是可以扭转乾坤的。其实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只不过清政府白白错过了。

02力挽狂澜改变清朝命运之人

这个人就是奕,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元年封恭亲王,是清末洋务派首领之一。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当年道光帝在挑选继承人时,可花费了一番功夫,在他的第四个儿子和第六个儿子中纠结不定,最终敲定四子奕詝为继承人。

虽然奕没有登上皇位,但道光给了奕一个巨大的保护伞,临终前以“一匣两谕”,一道圣旨两个命令,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恭亲王,这在清朝可是头一次。

或许如果不是送子娘娘先让咸丰皇帝投胎进了孝全皇后肚中,那么道光皇帝之后大清的掌舵人就是恭亲王,如果是活到60多岁的恭亲王登上帝位,那么就不会有慈禧太后执政的47年;如果没有慈禧垂帘听政坐拥权力之巅,那么大清在面临民族危亡时应该能走上翻盘之路。

为什么说恭亲王就能拯救大清朝呢?我们可以从他的所作所为得出结论。虽然他与皇位失之交臂,但在政治舞台上还是闪闪发光的,他积极出谋献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最终救清朝于水火之中,受到了咸丰皇帝的赏赐。

1860 年十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逃往承德,恭亲王临危受命,担任全权议和大臣与洋人谈判,用外交才能唇枪舌战,经过艰苦的谈判,分别与英、法特使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在当时那么危急的情况下,虽然这些条约非常的不平等,但却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可是大功德一件。

后来恭亲王还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顺利扳倒肃顺等八大臣,这场政变保住了大清的基业。这场政变后恭亲王成为议政王,掌握朝廷大权。

面对外患未除、内忧不断的局势下,想要挽救民族危亡的他大力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大搞洋务运动,主张“求富求强”,兴办军事民办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兴办了新式科技,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兴办同文馆,让贵族子弟入馆学习近代西方科技。

有识之士拥有了拯救中国命运的共识,一大批早有洋务思想的仁人志士,想着终于有当权者能支持,聚集在恭亲王的麾下,走上了救亡之路。恭亲王先进的思想在当时可谓是少有的,即使被人冠上鬼子六的罪名,他还是义无反顾继续支持,保证洋务运动顺利进行。

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20年,中国会走在时代的前沿上,如果那时能抓住机会,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亦是如此。如果道光皇帝把皇位给了恭亲王,在咸丰年间以恭亲王的政治才能和先进思想势必会让近代化踏上征程。

而作为精明且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恭亲王极为擅长和西方国家打交道。他担当重任,制定政策并且按照计划去实施,维护清朝的统治。

恭亲王一生大起大落,没有遇上好时机,屡屡与皇位再次擦肩而过,失去了挽救清王朝的机会。腐败的朝廷禁锢了他的能力,使原本拥有能扭转乾坤的恭亲王变成了只能听命行事的臣子,最终遗憾而去。可以说,奕訢才华横溢,是一匹千里马,却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可以说,奕訢的一生辉煌而凄惨!

03结语

历史上任何一个朝廷的灭亡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由间接原因和直接原因构成的必然结果。清王朝虽然是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火中灭亡的,但它灭亡的种子早已经撒好了。即使恭亲王能登上帝位,只能减缓大清灭亡的时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清朝的命运。

即使没有慈禧太后的专政,没有慈禧的不作为,没有文字狱、八股取士、闭关锁国这些政策,清朝的灭亡也是必然的,是时代大趋势的必然结果,外部环境过于复杂,王朝错失机会,命数已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