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经史 || 八卦一下王安石

 龙城日新学堂 2022-07-21 发布于山西

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王安石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特别是王安石的政治成就,他的改革措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大。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位列唐宋八大家,其作品而且也广为人知。今天不介绍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只讲一些王安石的八卦,褪去他头上的光环,还原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的一面。

有点神经又古怪——超级邋遢

宋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朝代,特别在文化方面。

陈寅恪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他认为中国文化在宋朝就登峰造极了,之后的朝代都没有超过宋朝的。

王安石除了是一个政治家以外,同时还是一个文化大家,我们讲散文,唐宋八大家中就有王安石,王安石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

我们看到王安石的多种传记中,都写到他手不释卷。

可以说,王安石的一生,并不是按照一个高官的标准在生活,甚至他的生活方式也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公务员,而是特别像一个书生,比较古怪,有点知识分子特有的神经。

说他神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安石这个人从来不讲究正常人的享受。

虽然他官做得很大,变革前后两次出任宰相,宋朝是高薪养廉,作为宰相他当然不缺钱,但是王安石从来不讲究正常享受。比如我们正常的享受之一就是起码的卫生吧?

但王安石超级邋遢,从来不洗澡,也不换衣服。王安石的不洗澡是出了名的,他可以多长时间不洗澡呢?据说可以整年不洗澡。他的洗澡都是被迫的,同事和家人硬逼着他去洗,他才洗一洗,否则的话他从不洗澡,也不换衣服。

王安石在担任翰林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央办公厅,当时他几个同事实在受不了他不洗澡的独特风味,就相约一个月拉上王安石去洗一次澡,并且给他准备好衣服,把他的脏衣服收起来,洗完澡之后换上准备好的新衣服。他也不知道是谁准备的衣服,穿上就走,也不过问谁的衣服。

王安石由于不洗澡就很邋遢,身上有虱子。有一次,宋神宗召见,两人站着讨论政事,宋神宗走近,从他的胡子上,捏下来一个东西,仔细一看,是只虱子——花白的胡子上面有一只虱子很显眼。

从这件事中能看到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看到王安石脏到什么程度了。

虽然王安石特别脏,但是他的夫人——吴夫人——有洁癖,所以两个人常年分居。

王安石在南京做官的时候,住在公家分派的公用的房子里,照理说离任的时候应当把房子和房子里的物品都还回去,但是当时家里面有一张藤床比较精致,吴夫人很喜欢,不想退回。

别人也不敢找吴夫人要,就去告诉王安石想要回这个床。然后王安石就脱掉鞋,光着脚在床上走了几圈,又在上面裸睡了一会儿。吴夫人果然很快就把床还回去了——因为王安石睡过的床吴夫人实在接受不了

凡事不讲究正常享受,还体现在他不喜欢玩,心思从来没有放到过吃喝玩乐上。有一次宋仁宗,也就是宋神宗的前前任,和大臣们一起在皇家园林里赏花钓鱼游戏。每个大臣面前摆着一个几案,上边放着一个黄金做的碟子,里边摆着鱼饵,以供大家钓鱼玩乐。

但王安石一只鱼也没钓上来。为什么没有钓上来鱼呢?因为王安石看着碟子里放着的东西,不知道是鱼饵,以为是吃的,就一颗一颗自己吃掉了。

因为这件事情,宋仁宗很讨厌王安石,他认为一个人没注意吃掉一颗鱼饵还情有可原,但吃掉一整盘鱼饵,说明这个人很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不堪大用。所以宋仁宗心里对王安石很不感冒,与这件事情有很大关系。

但其实我们根据王安石的同事对其评价来看,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个人,心思完全不在这些方面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然根本不知道盘子里放的是什么,并非故意装出这种动作。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刚才说过,王安石除了不洗澡,他的衣服也穿的不讲究,怎么破烂他都可以穿。

王安石的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大约50多岁,必须辞官回乡守孝。在宋朝的时候还是儒家的天下,儒家非常重视孝道,当时的制度是必须守孝三年,而且守孝期间不能享乐

现代,我们有些讲究的人,也讲究三年不穿红色等表示喜庆的衣服,和这项制度也是有关的。王安石平时就不讲究穿着,守孝期间就更是破破烂烂了。他睡觉就拿着一张破席子在走廊里睡觉,也不在卧室,也不在床上。

有一天,王安石正躺在破席子上睡觉,收到一个外地的同事寄来的信。送信的人走近,看到走廊里破席子上躺着一个人就问:“哎,这儿有一封舍人的信。”

舍人就是给皇帝起草文件的官职,在古代叫中书舍人,所以送信的人就喊这儿有一封舍人的信。王石拿过信就拆开了。结果邮差非常生气,这还有没有规矩,你丫一个老兵怎么能私拆舍人的信?因为送信的人把王安石当成了一个老兵。

周围人一看忙说不要骂啦,那就是舍人。邮差一看,吓坏了,赶紧跑走,边跑边说好舍人!好舍人!”。为什么他说王安石是个好舍人呢?是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讲究的官员,所以邮差的心目中他是个很接地气的好官。

王安石除了不喜欢洗澡以外,还不喜欢吃。他每天想的,如果不是学问,就是国家大事。不会把吃饭的事放在心上。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期当了宰相。当时有他特别惯的人,这个人呢就向他老婆反映他执政后的异常表现。

说他现在也开始讲究享受了,特别喜欢吃鹿肉。他老婆就说,哎,这不是王安石的风格,肯定是你们误会了,因为王安石对吃的从不挑拣嘛。

后来人们做了一个实验,专门在餐桌上放上鹿肉和其他菜。故意把鹿肉放在远离王安石的地方,看看王安石吃哪个菜。只见王安石拿起筷子,对着眼前的菜就吃了起来,并没有去吃鹿肉。人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王安石不是喜欢吃鹿肉,而是只吃离他最近的菜,那天他光吃鹿肉只是因为鹿肉摆到了他跟前而已。

长得像牛头---典型的“黑穷丑”

王安石的长相不是太英俊。宋朝好多传记,都说这王安石长得像牛头。

当时就有一个传说,说王安石是牛精转世。而且他的面色特别黑,并且平时邋里邋遢。我们现在如果夸女的就是白富美,而王安石恰恰相反,他就是黑穷丑。

王安石不仅长得有点牛相,性格也有点像牛,特立独行,除了生活邋里邋遢不在乎别人观感外,他还不会处人。

政治家一般都很会处人。所以说我个人有这么一个看法,王安石的改革之所以流产,这与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王安石当时可是考过状元的人,因为当时皇帝特别看好第四名,就把第四名和第一名对调了位置。这样王安石就跑到了第四名。

当时他考上的时候,宰相是晏殊。晏殊的著名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家都很熟悉。

晏殊看了王安石的策论,对王安石特别看好,专门设了家宴款待王安石。宴殊当时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将来要坐到的位置,可能是在这个位置。意思就是说王安石以后会作到宰相的高位。之后晏殊又勉励了王安石两句话:“能容于物,物亦容矣。”意思就是说,你只有能够容得下别人,别人才能包容你。

当时王安石对这两句话的评价很低,他认为作为堂堂宰相,应该勉励王安石治国平天下的话,不应该说这样人情世故的俗话。直到晚年,他才明白晏殊是真的知人,一见面就居然看出了王安石性格中的致命弱点。所以他非常好奇晏殊是怎么做到的。不过,当然懂了晏殊的话的时候,已经晚了。

王安石性子比较直,是终其一生的。

他和司马光都给包拯做过副职当时王安石的职务是群牧司马。这个职务是管理全国的马匹的这么一个职务。当时在洛阳包拯请司马光和王安石一起赏牡丹,并且一起喝酒。

王安石从不喝酒,司马光平时也不喝酒,但是碍于包拯是领导,所以司马光架不住包拯劝酒,还是象征性地喝了一些。而王安石不管包拯当时怎样劝酒,始终滴酒未沾。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安石这个人性格有多么倔。这个事还被司马光记录在他的一本笔记里,在笔记里司马光说:我当时就看出来,王安石这个人没有谁能让他屈服。

说到司马光,高中课本里面给我们造成印象是,王安石是改革派,而司马光是保守派,两个人应该是针锋相对的两个人。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司马光一直是他比较钦佩的人。

王安石进京要挑一个宅院,极力要住在司马光的宅院旁边。因为他认为司马光的家教好,可以帮助自己的子弟学一个好的样子。所以说王安石对司马光是很佩服的,不是像我们印象中的两个人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王安石和司马光是同一年去世的,但是王安石比司马光早去世几个月。当时王安石去世以后,朝廷中讨论按什么样的规格去葬王安石。

由于王安石平时惹得人很多,当时有很多人就不主张厚葬王安石。而司马光极力反对,他认为王安石虽然性格孤僻,但是别的毛病是没有的,所以极力主张厚葬王安石。

司马光对王安石最了解,他不认为王安石有什么其他品德上的问题。

执拗又脾气急——不善与人处

王安石执拗,还脾气急。

当时王安石被神宗皇帝重用之后,他推行改革措施和新法,大家都要论证。我们现在推行改革措施,也要先论证,先试行再推行。

宋朝也是一样的。讨论到一些新的改革措施时,有人不同意,王安石也说服不了他的时候,他就会骂这些同僚,说你们这些人就是不读书,所以才理解不了我的措施。

这种骂人在宋朝是非常刺激人的,因为宋朝的文官制度非常发达,大家差不多都是饱读诗书的,你王安石骂人家不读书,很得罪人的。

所以后来王安石被贬官到金陵的时候,晚年有时候想起旧时的同僚,想写封信,但往往提起笔来,却不知道该写给谁——因为他把大家都得罪光了。你当时把人都得罪光了,现在退休了,再给人家写信,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嘛,往往就是拿起笔来又放下,拿起笔来又放下。

他这样的脾气必然导致另一个缺点:就是重用听话的人。因为他脾气急又犟,谁反对他就跟谁急。所以有一些不屑于巴结的人,就主动远离他。所以王安石改革失败,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用小人,君子都受不了他的脾气跑了,所以小人就围过来了。

什么是小人呢?只要有利益,能当官就行,你喜欢软的我就来软的,你喜欢硬的我就来硬的,没有什么原则不可以突破。所以说呢,王安石最后就重用了吕惠卿这些小人。

但最后王安石把吕惠卿培养起来之后,也被吕惠卿陷害了。所以说王安石的性格呢,天生就不是一个政客的性格,不善于处人,最终也坏在小人的手里,这与他的性格缺陷非常有关系。

但是王安石不善处人的性格缺陷,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品德非常伟大的人。反而,王安石的品格真的是一般人比不了的。所以司马光与他仅仅是政见不同而争执,却从来没有诋毁过他的人品。

慈悲为怀——广济穷人

王安石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高级官员,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在德行上也是没有什么缺点的。虽然王安石脾气急,但是我觉得王安石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这是他的另一个特点。王安石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非常喜欢佛学。

他在早年还没有考上功名当官的时候,就曾经有过要出家的愿望。当时他碰到一个和尚,和尚说他相公你尘缘未了,不宜出家。认为他当不了出家人,因为他和这个世界和这个国家的缘分很深,还需要在社会上做事,就没有同意他出家。王安石也就没有出家。但是王安石一生非常喜欢佛学,很认同佛家慈悲为怀的价值观,所以他一辈子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

王安石学佛很出名。他曾经亲自注释了《首楞严经》等多部重要经典。

正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喜欢佛学,他有一个朋友叫做俞旦,这个人放荡不羁,喜欢开玩笑,没大没小的,和王安石不苟言笑的性格正好相反。

但是他跟王安石的关系非常好。有一次俞旦看到王安石就想捉弄他一下。

怎么捉弄他呢?因为王安石喜欢佛教,于是俞旦就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说,相公,我现在想学佛学,我想出家。宋朝时候的出家为僧,不像我们现在可以随便出家,第一需要获得官方许可,第二要交一笔钱。

王安石一听,非常高兴,这出家是好事啊,我支持你。但俞旦说,可是我没钱。然后王安石就给俞旦钱,俞旦拿到钱之后就说我准备在某日出家。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没有动静。

王安石就问俞旦,你不是要出家吗?怎么还没有出家?俞旦说,我想了想,我的水平太差,出家的事以后再说吧。然后王安石就问,那我给你买出家手续的钱呢?俞旦说我没有买手续,都在酒店里还了酒钱了。所以说俞旦是以出家的名义骗了王安石一点钱,开了一个小玩笑。

王安石另一个喜欢佛学的表现是他比较喜欢布施。佛家讲菩萨六度万行,菩萨的六度其中第一个就是布施。王安石在晚年的时候,帮助人很多,当时的笔记记载他布施的事迹很多,大家都很感恩戴德。其中有一件事是王安石退休以后出门碰到地方官就回避,因为王安石是一个非常懂规矩的人。

当时地方官出行时,普通老百姓是不应该直面而行的,应当回避。王安石就躲到路边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家里面。老太太正在生病,家里很穷,没钱买药。看到王安石进来,就问王安石有没有药,王安石就让小童给了老太太药。

老太太为了表示感谢,就翻箱倒柜找出了一缕麻线并说,相公,你是个好心人,但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报你,你就把这一缕麻线拿走回去给你老婆吧。王安石家里当然不缺这一点麻线了,但他笑着说,好吧,我拿回去送我老婆。

还有一件事。在王安石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姓吴的农民的孩子也是学佛的,家里很穷,没有工作,经常去给王安石打打零工。有一天,他在王安石的院子里玩时,正在院子里坐着,大风一吹,把王安石的帽子吹飞了。这个小孩把王安石的帽子捡起来交给王安石。

王安石说,把我这个帽子送给你爸爸吧,你爸爸挺穷。过了几天,王安石又碰到这个小孩,就问他,你爸爸戴我的帽子大小合适吗?小孩说我爸爸没有戴,穷人家哪舍得戴帽子呢?我把帽子给了我爸,我爸就把帽子送到当铺里,换成钱贴补家用了。

王安石一听,急忙派人去当铺,把帽子赎回来了。拿回帽子之后,拿小刀把帽子刮破了,露出来里边的金子。

其实王安石原本想的是送他这样一个破帽子,他肯定要拆洗,一拆洗,就会看到里面的金子了嘛。所以王安石本意是想用这种方法贴补他一些家用。

我们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王安石很喜欢布施,同情穷苦人。

以天下苍生为念——从不计个人得失

王安石退休以后,事不多了,就回到了南京。他第二次做宰相,不是被罢免的,是他主动请辞的,因为他已经心灰意冷了。他回去以后每天和文化人和懂佛法的人谈天说地,坐而论道。

有一次有人问他做宰相有什么体会,王安石说我一辈子就用了雪峰禅师的一句话——“这老汉为众生做了什么?”

雪峰禅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他要时时提醒自己,我曾经给天下的众生做过一些什么贡献。这也是佛家里的菩萨道,布施的价值观。因为佛门中认为你的价值就在于服务众生。

王安石说他一辈子当宰相,用的就是雪峰禅师这句话,也就是说他就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根本没有讲究过个人的得失,我只是为了众生,天天提醒自己可以为众生做些什么事情?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王安石是真正的儒家所说的以天下苍生为念的人。我忽然间就想起了早年有人写南怀瑾先生的一首诗,虽然是写南怀瑾的。

但是我觉得其中有两句也特别适合于王安石。这两句诗呢,非常简单,知君关心两件事,天下苍生架上书。意思是说,我知道你这个人只关心两件事,一个是天下苍生的安危,一个是书架上的书本,也就是学问。

王安石这一辈子,那真的是只操心了这两件事。

(文中插图来自“搜狗图片”)

读传统经典,长真正智慧;处有益友朋,过吉祥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