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俏色巧琢|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为何寄情南阳镇平县?

 玉见集宝街 2022-07-21 发布于河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为何寄情南阳镇平县?
——访福建玉雕大师陈济情

众所周知,奇玉石雕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福建寿山石雕刻刀法简练、作品奇巧,具有南方韵味;而河南独山玉雕则工艺复杂、作品豪放,具有北方气势。
然而,当玉雕工艺发展到今天的时候,随着网络信息的扩大,以及从业人员流动的加剧,各派别区分界线正在逐渐消融,代表创作者个人思想的作品不断呈现。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从福建福州来到河南南阳从业的玉雕大师陈济情!


十年的寿山石雕刻,为他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
陈济情于1985年出生于福建连江,从小受到寿山石文化的熏陶,2000年只有16岁的他,便在亲戚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寿山石雕刻技法。那时候陈济情主要雕刻寿山石印章及一些小件作品,雕刻技法以薄意、浅雕为主。


经过十年的学习、雕刻和创作,陈济情开始熟练掌握各种技法在石料上的运用,对不同材质的玉石料有了接触和尝试,于是他打算离开家乡,去更远的地方拜师学艺。


四年的学习与深造,让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对陈济情来说,2012年是他艺术生涯新的起点。那一年他来到北京,拜中国当代玉雕大师邱启敬为师,在大师工作室里系统学习和田玉的各种表现手法和雕刻技法。


众所周知,和田玉与寿山石相比,无论是硬度、密度还是油润度都是不一样的,陈济情特别珍惜成为玉雕大师邱启敬学徒的机会,那段时间他熟读大量史书,刻苦钻研雕刻技术,遇到不懂的问题便主动向师父请教,并且积极谦虚的向同门师兄弟学习。


就这样四年的时间里,他一直行走在学习、研修之路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为何最终落户在南阳镇平县?
2016年陈济情决定创办自己的工作室,那么去哪里发展,成为他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思来想去他选择中国玉雕之乡河南南阳镇平县。


为何会选择到此发展呢?因为他觉得这里有着悠久的玉文化传承史,这里有着促使新一代玉雕师成长的肥沃土壤,这里取得原材料更为便捷,这里来淘玉的藏家会更加聚集,最最主要的一点是,南阳政府对来石佛寺发展的玉雕师会有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


于是他来了,就像一只从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在南阳镇平县石佛寺落户了,他将工作室命名为《玉识工房》,寓意为有缘之玉,有缘之友,都会在这工匠之房中相会相识,玉遇有缘人,人结有缘玉。


禅意精品不断呈现,结缘玉友的同时也静心于己!
落户石佛寺的这些年,陈济情将寿山石的薄意精雕技术,以及南阳工的奔放粗狂风格,巧妙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大量的禅意作品。比如在碧玉雕琢的青山绿水间,一叶扁舟停泊,舟上老者与稚童轻语,似在传道又似逗笑;比如烟紫色的玉雕琢出冲天火焰,又似盘根错节的菩提树高耸入云,树下白衣无相佛正在参禅诵经;比如一块塔青料随形雕琢成峰峦叠嶂的高山,山间古松之下两老者偶遇相互寒暄;比如一块青花的料子雕琢出高山云雾间三五老友相会,表情丰富、神态各异、生动不已!


看到这些精彩的禅意作品,陈大师对我们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如果能拥有这样一件作品,空闲之时品味玩赏,便可使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使不安的情绪平稳一些,使生活的幸福感更多一些。


陈大师又说道,设计和创作这些作品,不仅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同样也是为了抚慰自己的内心,使自己尽量做到“小隐隐于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好作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年陈济情大师在玉雕界频频获得佳绩,作品分别获得天工奖优秀作品奖、陆子冈杯金奖、银奖、神工奖最佳工艺奖、第五届玉华杯优秀作品奖。当我们问到以后他工作室的发展方向时,他只是微微一笑:“琢玉之人自然靠雕玉为生,这辈子扎根南阳,把每一块玉雕好,把每一段路走好!”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啊,却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他的爱玉之情大于生命。朋友,你是否也有同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