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2

 新用户5228KeDY 2022-07-21 发布于北京

继续文献学习。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实际这是和物理教学不搭界的一篇博士论文。但是里面有不少东西,对评价来说,是共通的。而且,这篇文章使用资料、文献和证据的手法,值得学习。这种论文,在专业的领域中算不算得上好,确实不知道,但是于我,确实是太太太太有好处了,好好学习。刚刚结束第一章。

[1]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第一章中外学校音乐教学学业表现性评价的历史回顾

一、我国学校音乐教学学业表现表现性评价的历史发展

考试,世界最早的考试活动在中国

(一)古代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考试与评价

1.夏、商、周时期的音乐考试——萌芽时期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帝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夔,乐师;庠:音乐学校,有虞氏之庠也。至商为“瞽宗”,在周为“春官”,乐官之长曰“大司乐”。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音乐文化——对音乐美的评价

吴公子季札:从音乐作品中了解国家的政治和教育。孔子继承了季札的音乐评价思想:“韶乐,尽美矣,尽善也”;孟子:与民同乐。乐:理解与倾听。荀子:乐者,教化。

与评价相关:孔子善琴和歌,常与他人一起演唱,若有人唱的好,孔子便要求别人再唱一遍,意为即时评价,表示赞扬。《左传·襄公十四年》“卫献公有壁妾,使师曹诲之琴。师曹鞭之,公怒,鞭师曹三百”,意为不满意,体罚了,然后家长闹校,把老师打了。

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考试

礼崩乐坏→音乐教育从官学分离。西汉乐府上林苑,至南北朝,完全脱离官学至民间和宗教。

4.唐代的音乐考试

太乐署,音乐教研和管理机构。

“雅乐大曲,三十日成;小曲二十日成;清商大曲六十日成;文曲三十日:小曲十日。十部乐之燕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天竺、高昌大曲各三十日;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鼓吹五部乐各依难度而定。”

太乐署外,有教坊和梨园。教坊以女乐工居多,分内人、宫人、捣弹家等。内人、宫人善歌舞声色技艺,捣弹家专习乐器。内廷梨园由唐玄宗亲自授课,宫外梨园又称梨园新院。

5.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考试

太常寺,音乐考试机构。

沈括,批判只重表演、华而不实,主张“乐有志,声有容”,声中无字,字中有声,“盖审发音之轻重匀和合度,勿使过强过弱,则风韵流美而字中有声矣”。

明尚有尾声,如朱载育,明代乐律专家。但宫廷雅乐,已多不谐和。至清时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活动受到严厉限制。

(二)近代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考试与评价

(三)现代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

一回答哪些是古已有之的,二回答什么主要核心内容和评价标准。作为背景,不是立论。

二、西方学校音乐教学学业表现性评价历史溯源

(一)古希腊时期的音乐教学学业评价

《荷马史诗》,记录最早的音乐教学。雅典音乐学校主要唱歌和七弦琴。

柏拉图,音乐教育向灵魂灌输节律与谐和,以发展良好道德。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校音乐教学与学业评价

1.中世纪时期

基督教僧侣卡佩拉《墨丘利与文献学的联姻》,“七门自由艺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音乐与另六门不同。

2.文艺复兴时期

宗教与神学不再是音乐的核心,人本主义贯穿其中

(三)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学校音乐教学与学业评价

(四)二十世纪以来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

个别施测/音乐测验/学生竞赛/泰勒和布卢姆“表现出”,量化转向质性

威金斯,表现性评价,“有没有见过一个标准的小孩?”,评价必须以学生表现为基础,评价不仅有测量功能,同时还具备教育意义。

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审计学生的表现。在表现性评价中,必须设置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而教师的多维反馈则贯穿于评价的整个过程之中。观察、记录、让学生完成作品或任务、团体合作计划、实验、表演、展示、口头演说、检核表等,越来越得到重视和运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