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二世胡亥严刑酷法,黔首百姓愤然起义,项燕苦战不敌力竭而死

 昵称vUWeivtn 2022-07-21 发布于陕西

秦始皇嬴政暴死沙丘后,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便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立皇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自此刻起,秦朝的灭亡已不可避免……

当时,赵高、胡亥主导下的秦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比恐惧的国度,秦二世胡亥颁下诏书,逼令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自尽。

由此,秦帝国的内廷大权,全部落在了赵高手中。

可以说,此时的赵高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地位也早已超过了丞相李斯。由于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所以他对赵高也是言听计从的。

在赵高的建议下,胡亥在国内严刑酷法,不仅下令处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等众多对秦国忠心耿耿的臣子。而且,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又残杀了22位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公子和公主。

不仅如此,因为和这些公子、公主们有姻亲关系而受到牵连的几千人,也全都遭到了灭族。

一时间,秦二世胡亥的所作所为,使得秦帝国上上下下,顿时笼罩在一种高压恐怖的氛围之中。

在这种高压政治下,秦国的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平民百姓的称呼)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了……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戍卒一叫,举国皆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动手了……

此次起义使得天下震动,特别是之前被始皇帝所击灭的六国中的旧贵族们,大家纷纷出动。

霎时间,天下英雄四起。其中,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楚国贵族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属当时占据着会稽城的项梁项羽叔侄了。

据称,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最后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项燕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秋风扫落叶般的席卷大地,进逼楚国。就在此时,谋略有方的项燕临危受命,指挥楚国部队奋力迎击,将秦国军团打得大败。

秦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咸阳之后,始皇帝迫不得已,重新起用了急流勇退的大将军王翦……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始皇帝嬴政倾全国之力,命王翦统领60万大军讨伐楚国。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中的百战良将,王翦深知楚国内部的弱点。因此,在他的指挥下,秦军坚壁清野,始终不与项燕所率领的楚军正面作战。

在此次抵御秦军的大战中,楚军终于因为粮食匮乏准备退兵,而王翦则抓住时机,果断率领秦军出击,给了楚军致命的一击。

最终,在楚军溃退的过程中,奋力苦战的项燕不敌秦军的猛烈进攻,力竭而死。

虽说,项燕已经身死国亡,可在楚国人的内心中,谁也不愿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甚至还有传言:项燕将军依旧在世,藏于某处神秘地方,随时会率领楚军光复楚国!

因此,楚国地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如果只是望文生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楚国虽然只剩下三户人家,但最终能击灭秦国的还是楚国。

当然,关于这句谶言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其中的三户,指的是三户津(地名:相州滏阳县,今天的邯郸磁县),其意思是说,秦朝必定亡于三户津。

此后,楚国战将项羽也确实是率领十万大军渡过三户津,攻破了秦国章邯的军队,进而击灭了暴秦。

结语:

事实上,即便是在秦始皇统一后的暴虐统治下,老将项燕在楚国旧地的威名,在百姓们心中依旧是相传不息的!当初,陈胜、吴广二人的起义,主要也是假托项燕楚军的残余军团名义,打着项燕旧部的名号,才得以领导和鼓舞楚地人民愤然群起,反抗秦朝的暴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