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记住这位省委书记,是他保住了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

 zhuxrgf 2022-07-21 发布于江苏

看到一些关于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家庄在集体化道路上奋勇前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事迹,感到无比兴奋。但觉得对谁将这个公社保留下来的,有些不够准确。

有文章说,是王任重同志坚定支持周家庄老书记雷金河同志保留了人民公社建制。其实,力主保留人民公社建制的是当时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李尔重同志,也许都有一个“重”字吧,可能把人名搞重了(王任重同志对分田单干也确实有自己独到见解的)。

文章图片1

周家庄人民公社得以保留下来,最后拍板的是李尔重同志,他说了什么呢?

河北晋州周家庄有6个自然村,分为10个生产队,全社土地18046亩,13000多人,是全国硕果仅存的人民公社。他们依然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几十年来,他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抓好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副业,社员生活水平与周边相比高出许多。

文章图片2

公社陆续为社员实行了12项福利,上学、住房、生老病死都有集体保障;这里人没有压力,没有内卷,大家都勤奋劳作;没有大富翁,也没有贫困人口,只有共同富裕;社会风气优良,几十年来来,没发生过刑事案件。多年来,周家庄都是全国文明村镇。

80年代初,当分田单干推行到周家庄公社时,社员大都不愿"分家"单干,其中只有少数几家社员同意单干。这样意见不统一,无法分地。

这让周家庄公社老书记雷金河同志左右为难,一方面,省,市,县三级领导要求尽快地完成承包土地任务,遵照上级的指示,与全国各地农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全公社社员不同意,把田地分给社员,社员都不要。如果采取强制性分地,必然挫伤社员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1982年11月30日,雷金河召开全社社员大会,在传达实行包产到户的指示后,组织全体社员讨论,公决何去何从。于是,每家派代表在“不分家”协议上签上名字,全社3055户代表摁下了鲜红的手印,要求保留人民公社,全社99%的农户不愿意分田单干,坚持走集体化道路。

文章图片4

雷金河深知,光有社员的手印还不行,他必须想法征得上级的意见。于是他拿着全社3055户摁上了鲜红的手印的“不分家”协议,四处奔波。还进京找过当年老首长、老领导,陈述理由,以求保留周家庄人民公社,但都没有明确答复。

这时,他把希望寄托在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省长的李尔重同志身上

李尔重同志到河北后,1980年5月就去过晋县搞调查研究,对周家庄公社及雷金河的情况有基本了解。当听完雷金河同志汇报的情况和表述的想法后,就直截了当地问道:“你能保证继续坚持公社核算的集体经济体制,全社工农业生产年年可以增加吗?能够保证全体社员的收入年年增加吗?”雷金河同志拍下了胸脯,给出了肯定的承诺,李尔重便说:“既然这样,你们这个公社就不要拆了!”

文章图片5

李尔重笔记中对此事是这样写的:“既然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就应该允许有多种探索的路径。同时,应尊重群众自愿的选择,区别对待。晋县周家庄是公社所有制。全社的水利灌溉、机械耕种、福利待遇、学校教育等,都已成龙配套,拆散了极为不利。我问:'不搞包产到户,你们的人均收入能否做到比包产到 户高?’公社书记说:'能!’我说:'光说不行,有什么保障?’公社书记说:'保证每人每年600斤口粮,粮食放在仓库里;保证每人每年500元收入,钱存在银行里。’我说:'那你们就不要包产到户!’”(摘自《李尔重笔记摘抄》第二册第624页)

可见,在当时一面倒的情况下,能够顶住压力,坚持保留周家庄这最后一个人民公社,李尔重功不可没。由于他的坚持,留下了一个可比较的标的,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公社集体化的优越性。

文章图片6

事实上,当年真的是有人抓住对“农村包产到户的态度”,不断地诟病李尔重和省委其他领导,并向上“告御状”。从李尔重笔记中可以见到,1981年4、5月间,有人跑到中纪委领导面前告状时,就是将“反对农村包产到户责任制”作为李尔重的一条罪状。

1981年6月,省里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又有人以“不积极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攻讦李尔重“不保持一致”、“唱反调”。直到1982年6月16日,李尔重与争论的另一方同时被宣布调离河北,这样的告状声依然不绝于耳。

李尔重虽然离开了河北,但是心无遗憾。由于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尊重群众自己的选择,在他身后的燕赵大地上留下了近300家分别以生产队、生产大队及公社为核算单位的坚持集体经济体制的村庄。后来,这些集体也有了分化,但坚持下来的,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都比分田单干的好得多。周家庄人民公社更是一骑绝尘。

李尔重(1913.01—2009.12.26),1913年1月出生,河北丰润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武装部长,冀南五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鸡西县委书记,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常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院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农委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海南区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长。2009年12月26日在武汉逝世

文章图片7

李尔重酷爱文学和书法创作,造诣深厚,被毛主席誉为“我们的作家和才子。”李尔重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他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共500万字,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作序,描绘了“九一八”到“八一五”14个年头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获全国图书二等奖(缺一等奖)。

文章图片8

1956年,李尔重(左四)与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在汉口聆听毛泽东教诲

李尔重是进入古稀之年后,才回到他的第二故乡湖北,开始写作《新战争与和平》。他花了3年时间,奔波于图书馆、档案馆、战争遗迹,即使出访日本,也不忘到东京图书馆查找当年的《朝日新闻》。垂暮之年,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很注重体育锻炼:游泳、打网球、爬山。

为了不受打扰,李老在客厅贴出告示:“余已年逾古稀,身埋半土,任重道远,秒争寸阴,犹恐心愿未了,抱恨归眠。来访晤谈,应在晚间,额外之求,恕不从命。”从1983年到1993年,这张告示贴了整整10年。

五十年代,他担任武汉市领导职务期间,在非常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写出许多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和剧本,则是本地关心文学的人并不陌生的。话剧《扬子江边》、小说《战洪水》等等,题材都是来源于武汉地区的生活。论文有《为什么要学唯物主义》《易经拓荒杂录》《甲骨文的文学》《诗经的文学价值》《孔子与易》《老子研究新篇》等。话剧《扬子江边》(获文化部一等奖),京剧《王昭君》,大受观众欢迎。他出版《李尔重文集》20卷共1000万字。

文章图片9

难能可贵的是,李尔重对他保下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始终念念不忘,关心关爱有加。他与周家庄公社老书记雷金河同志结下深厚友谊,成为了至交和挚友。多次到周家庄探望乡亲,对公社的发展不时提出建议意见。在雷金河同志去世后,与后任书记雷宗奎同志和乡亲们一直保持紧密的联系,与公社党委频繁地进行书信笔谈。

李尔重同志对周家庄人民公社寄予了厚望,周家庄人则以优异的发展成就报答这位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人民永远怀念为保留人民公社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