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官杀的背后,都有个无限深挖的坑

 玉树临风肖 2022-07-21 发布于河南


前几天,我的朋友Z在起草一份协议,突然转头问我“你说,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别想这么多”,把我问愣住了。

我说你这个问我可太难了,如果我们要讨论理论技巧的话,那今天下午就不用干活了,现在就可以下楼买东西,然后在便利店摸鱼3个小时,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找我取经,那也许更不好办,因为就如同我很难像她那样谨小慎微,她也没法按照我的方法去减轻自己的思虑。

图片

她是个官杀混杂的人,而且财官相生,考虑问题非常的细致且深入。办事靠谱,既能把一件事的整体脉络理的非常清晰,又能把细节考虑的面面俱到,就一个职场人来说,可谓是执行力满分,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有点孤傲,以及体力太差。

所以她经常遭遇“出力不讨好,功劳被劫”的事,官杀给她带来了很多无可比拟的天赋,同时也成了突破自我的最大瓶颈。

一、无限深挖的背后是恐惧作祟

Z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我的另一个朋友W也有,而且比起Z,W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我曾近距离的观察W的生活模式,他经常在办一件事前会进行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多轮沙盘演练。

W同样也是个官杀混杂的人,只不过没那么有财罢了,这导致的结果是:Z是个细节狂魔的话,W就是一个极致的细节糙汉。

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都会无节制地深挖一件事的各种可能性,时常把一件复杂度50%的事,演练出90%的结果来。

比如老板找我谈话,一般人脑子可能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准备教育我,最近工作内容不饱和,想来拿鞭子抽一下自己;要么是我做不错,准备给我一个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

可到了他们这里,这两种可能性会像二叉树一样,无限向下延伸。

如果老板要教育我,是我哪一次摸鱼被他发现了吗?还是我周报没写好?还是我漏回了他那一句话?还是我上个季度的某个产品功能没做好?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他准备怎么批评我?我又该如何回答。果是第二种可能,我是不是现在就要把周报从头到尾都回顾一遍,看看是哪句话出了问题?

如果是第三种可能,我应该如何合理地解释我当时在做什么,从而导致了无法回复信息?

如果...

图片

同样的情况,他们两个会在“如果老板要来给我升职加薪”的潜在剧情下,再次演练一遍。有时候,极端到把一些仅有5%可能的情况都要事先自问自答,演习一次,为的就是真的面对老板时能有备无患。

因此,我经常看到这两个“大官杀”陷入眉头紧锁的自言自语中,一度有点魔怔,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们进入了幻境。

而这一切当然都是来自于,官杀型人天生的“自带焦虑”属性。任何事情到了他们这里复杂度都会指数型增长,他们面面俱到的想到事情的每一种可能性,为的是防范于未然,在每一种结果发生前,就尽可能的想到相应的应对策略。

因为对他们官杀的人来说,无法接受未知的突发情况,更不善于处理临时发生“的第N+1”种剧情。

因此他们大部分会选择用自己强大的逻辑和推演能力,提前预判尽可能的情况,以求有备无患,相比于“无限深究”的消耗,他们更接受不了“临场生变”的无措所带来的恐惧。

所以Z和W自己也承认,他们想的太多其实就是源自“对无法应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应不佳带来的不可控的结果”。

二、做一点无聊的事,也许才是治愈的良药

至于如何解决Z问的我的问题,我开玩笑说你一个“不高兴”,问我这个“没头脑”如何解决自己的不高兴,我只能告诉你,做个笨蛋吧。

Z和W,这类官杀极重的人,天然地会把问题想到90分的复杂度,问我一个只会把问题分析到60分的人,怎么办?我能告诉他们,就只有他们学不会的天赋了。

因为我头脑简单,所以我天然想到少,以及面对不可知的结果,我只是死扛能力稍微好点罢了。

当然,凡事也不能只靠天赋,毕竟每个人的天赋点都不错,能干的就那么几件事,生活中剩余的大部分事,依旧是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练习来做成的。

对于他们官杀型人的这个问题,其实在后来的交谈中,他们自己分析很透彻了。

凡事都想得过多,导致大量的内耗,是因为恐惧,恐惧的源头是“安全感的缺失”。

图片

这种缺失,再往前追溯,就要到他们各自的童年、少年生活中,大多都处在一个相对高压的环境中,一直被无数期待和严厉的眼光注视着,从而导致了他们为了做好,或者是避免做错而受到惩罚,就必须要事事都谨小慎微,考虑的比别人多,才能降低出错的概率。

这种常年生活在高压环境中的生活,久而久之,就让他们形成了一种过度焦虑的思维模式。

在我看来,这种安全感长久的缺失,是因为他们无法改变的历史生活,都是低容错率的。

尽量要做对,就意味着只能把有限的精力集中投入到某两件事上,这又会使得他们对其结果抱有极大的期待,就进一步循环加重了“过度思考”的问题。

因为评判和反馈来自外界,所以所谓的让他们集中精力的一两件事,也就是成了世俗眼中所谓的“有价值、有用的事”,最终的结果是把Z和W变成了一个工具人。

这样的历史问题,其实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他们自己本身就是高度聪明的人,剖析的能力又怎么会低于一个思考深度只有他们2/3的人呢?限制官杀型人的,从来都是他们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功名利禄之心。

有时候做无聊的事,过没有意义的生活,也许才是治愈他们的良药。

图片

因为无聊的事,也意味着无聊的结果。这些结果你不需要过分期待,也不必过分担忧它的不可控。

生活哪有那么多英雄主义的篇章,更多是无聊细碎的小事。在小事中,无聊的活着,就是体会生活本身。

用一个词来说,这种方式就好比让这些大官杀们“脱敏”。不要再对不可控的结果那么敏感。在足够多的“无聊中”活的不那么高效,才是搭建他们内心安全感的“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