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越作战之后战士们反应强烈:刺杀要少练,军事训练非改革不可

 草容生 2022-07-21 发布于重庆

实战的检验

20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越南方面仍然冥顽不化,强行在中越边境大举增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越部队在老山一带展开了多年的激烈交锋。

文章图片1

此时,中央军委考虑到我军大部分部队已经有20余年不曾有实战经验,而中越战场便是最好的练兵场,因此解放军采用了各大军区轮流到一线作战的制度,训练部队的实战能力。

在对越作战之后,战士们的反应十分强烈:我们的军事训练非要改革不可!尤其是刺杀项目,应该要少练!那么,为何战士们会有这种感慨呢?

文章图片2

这要从我军的训练科目发展说起。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讲究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并且善于将实战经验应用于平时的训练,因此我军的战斗力一直是相当优秀的,这点在建国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对印反击战争等实战中都得到了体现。论轻步兵领域,我军一直都是各国军队中名列前茅的存在。

文章图片3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军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不曾经历实战了,相比之下,身为敌军的越南部队却得到了越法战争、越南战争的长期实战经历,作战经验已经累积二十年之久。

据许多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回忆,越军的枪法普遍十分精准,而且十分擅长丛林游击战,这大概也是在二十年的越南战争中培训出来的结果。

文章图片4

因此,对于我军来说,虽然越南国力不强,但他们部队的战斗力却依然不容小觑。在上了中越战场后,解放军战士们对这点体会得尤为深刻。

训练需要改革

那么,战士们对哪些军事训练的意见比较大呢?坦率的说,几乎是每个训练科目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是“拼刺刀”的刺杀训练,更是被战士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实战价值。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当时部队的军事训练,依然是以二十年前的实战经验来规划的,经过如此久的时间,不少本来合理的科目,恐怕也会落后于时代了。

文章图片5

首先就是刺杀训练的问题。战士们表示这个项目在实战中几乎不存在发挥的时机。在中越战场上,双方的轻步兵火力都已经趋于饱和,自动式武器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还抱着短兵相接拼刺刀的思路,只会被密集的弹雨打成筛子。

文章图片6

实际上,实战中的战士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依托掩体交火,快速而精确的射击才是实战中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战士们认为,刺杀训练已经落后于时代,即使不被取消,至少也应该少练。

文章图片7

而射击科目作为我军的传统优势科目,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平日的训练中,我军战士们都是在平坦的开阔地带进行打靶练习,而且对开火速度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精准度。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早年我军物资匮乏,子弹稀缺,必须提高子弹的杀伤效率,因此对快速开火的训练存在很大短板

文章图片8

而在中越战场上,由于丛林密布、地形复杂,敌我双方都很难在很远的位置判定目标,常常都是在前进途中突然性地发现敌人,因此快速反应射击是必备的能力。

在刚刚到中越战场时,不少战士仍保持原本的“射击规范”,追求“瞄准了再打”,结果常常错失时机,被越军子弹率先命中。

经过战术总结,战士们也注意到了实战和训练的差别,许多老兵开始要求新兵“不要傻乎乎地等瞄准”,“先开火的人才能活下来”。

可以说,此时一战部队已经在射击上达成了一致意见:训练战士们火力压制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大大提高了。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强调快速射击能力才引入到了我军的日常训练之中

文章图片9

最后,战士们的投掷能力也需要因地制宜做出改变。在日常训练中,我军的投掷训练采用正规的立姿助跑投弹方式,这种姿势在平地作战时投掷距离较远,具有一定的战术优势。

文章图片10

但在中越战场上,战士们发现这种姿势并不实用。双方大部分时间都需要龟缩于壕沟与猫耳洞的狭小空间,根本没有严格执行战术动作的余地。

如果强行站起来投弹,那么立马就会被枪法精准的越军击中。因此战士们提出,我军必须将跪姿、卧姿的投弹方式列入训练科目。

文章图片11

经过中越战场的磨练,我军的各部队均提高了实战能力,战士们的实战经验得到了积累。可以说,当时中央军委做出的轮流换防决策是相当英明的。

如果没有这次实战的检验,我军的许多老旧训练思想很可能仍然得不到改进,这无疑会影响我军战斗力的发展。

文章图片12

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都是许多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就不会有今天强大的人民军队。作为后人,我们需要对当年洒下热血的战士们心怀敬意,感恩他们的无私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