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的中西医治疗策略

 刘红星34ul0sm0 2022-07-21 发布于湖南

     血尿酸高及由此导致的痛风发作被现代医学定义为代谢性疾病,中医归为“痹症,历节病,白虎历节病,痛风等”范畴。根据本人的经验,参阅众多医家学术思想,中西医联合防治策略是最快捷显效的应对措施。

图片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特点为血中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组织损伤,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结石与肾功能障碍等。痛风好发于男性,绝经期女性、40~50岁为发病高峰。痛风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按痛风病的发病进程,可以将其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按痛风中医病证的分型特点,可分为湿热蕴结型、痰湿阻滞型、瘀热阻滞型、肝肾阴虚型。该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临床分期表现的特点,故依据不同的分类给予西药或中医辨证论治。


01
西医对痛风的治疗

急性发作期:

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等

秋水仙碱,

皮质激素。


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

   ①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

   ②排尿酸药物:苯溴马隆,丙磺舒,

     磺唑酮。

   ③其他降尿酸药:非布司他。

非甾体抗炎药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影响血小板功能。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神经毒性等。别嘌醇,可发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严重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损害、骨髓抑制等。苯溴马隆,胃肠道症状、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作用。非布司他,肝功能异常、腹泻、头痛、肌肉骨骼系统状。


02
中医辨证

痛风急性期以湿热蕴结型、痰湿阻滞型为主。


痛风间歇期以痰湿阻滞型、瘀热阻滞型为主。


痛风慢性期以瘀热阻滞型、肝肾阴虚型为主。

用药通过利湿、清热、化痰、活血、健脾、补肝肾等多种渠道以解决疼痛这个主要矛盾,其次辅以助阳、舒筋络、补气血等缓图之。

药味集中在茯苓、牛膝、当归、黄柏、甘草、土茯苓、苍术、威灵仙、川芎、防风、萆薢、泽泻、丹参、三七、秦艽、秦皮、黄芪、羌活、白术、独活、桂枝、红花、薏苡仁、乳香、大黄、白芍、虎杖、赤芍、忍冬藤、防己、车前子、生地、路路通、白僵蚕、桃仁、泽兰、玄胡、水蛭、乳香、没药等。依辨证遣药处方。

痛风患者应严格限制摄入动物肝、肾、脑、鱼卵、高脂蛋白、豆类等高嘌呤食物,戒烟酒、多饮水,避免过度疲劳。

可以内服风痛饮:土茯苓30g,川牛膝15g,萆薢、秦艽、威灵仙、薏苡仁各20g。

痛风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饮食不节、劳逸失宜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现代痛风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痛风患者多恣食肥甘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长此以往,则导致脾运失健,湿热痰浊内生;湿邪困脾,脾失健运则清阳不生,浊阴不降,升降失司,久则成湿成痰,湿热痹阻,流注关节,久之则成痛风,正如《黄帝内经》云“高粱之变,足生大疔。”再者,痛风好发部位一般先以足趾关节为首发部位,随着痛风反复发作,可逐渐自下而上,累及部位相对较上的关节,这与湿为阴邪,易袭阴位的特点有关。

图片

关于血尿酸数值的临床意义

痛风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尿酸,但不能完全依据血尿酸数值高低来判断病情轻重,一者,因种族、地域、遗传、性别等各方因素,血尿酸指标有很强的个体差异。二者,在运用中医中药对痛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血尿酸水平往往高于患者痛风发作时的指标,但患者在血尿酸值高水平时痛风并未发作,这与关节中的血尿酸释放入血,关节中血尿酸的浓度降低,释放入血的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有关。同时对于痛风的治疗,需重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中医辨证,斟酌用药,对症治疗。

临床遇到棘手的患者,可以考虑多采用生物碱含量高的中药,中和血液中的尿酸,防止尿酸盐结晶生成。亦可以考虑西药秋水仙碱的作用,用中药替代之,如食物中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