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都是糙汉子,但他们写的诗一点都不糙

 每天读诗词 2022-07-21 发布于四川

糙汉:即粗糙的汉子,和细腻相对应。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庞大的“糙汉”群体:他们只知带兵打仗,不知读书做学问;生性粗犷,颇有豪气;他们的理想是横扫九州、荡平四海。写诗似乎是经纶满腹的才子、才女们才有的特权。但是糙汉就不写诗了么?

糙汉们一般不写诗。一旦他们心血来潮了要写,则能写出文人诗所没有的独特趣味:于粗中可见凌云壮志,于糙中可见气吞山河。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也。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别看刘邦是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其实他是战国人(公元前256年生)。在他发迹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身份是:泗水亭亭长。在那个老百姓抄起大刀就能当土匪的年代,亭长相当于以武力管辖地方的村官。刘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糙汉”。

他的《大风歌》每一句仅以“兮“字作为修饰,此处受《楚辞》影响颇深,增强韵律和节奏感。短短二十三字高度凝练,多一字太多,少一字太少。先以“大风起兮云飞扬”造势,给人以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之感。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刘邦平定山河的志向,以及渴求人才镇守四方的愿望,帝王气概显露无疑!

赵匡胤《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中“糙汉”了——在艺术上丝毫不加修饰,用词简洁而直白,甚至连每一句末尾都不押韵。首句“光赫赫”三字极具画面感,在这位开国皇帝的眼中,红日光芒灿烂。“千山万山如火发”使用夸张的字眼和语气,显得气势雄浑。而末尾两句,则是直接表明了他的决心:自己要如太阳一般耀眼,扫平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阻碍!

也只有帝王的身份,才配得上这般自信。

后来,赵匡胤也的确做到了如初出太阳般耀眼——位列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间。

朱元璋《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这首《咏菊》很容易让人想起唐朝时起义的黄巢,黄巢曾作有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将自己比作秋菊,满篇皆透露着意气风发。“满城尽是如黄金甲般的秋菊”想象瑰丽,意境悠远,是一篇文采飞扬的佳作。

朱元璋之诗虽然借鉴了黄巢诗,满篇却都是朱元璋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在用词上,此诗基本上使用平民百姓所使用的口语,这很符合朱元璋的出身。这位平民皇帝农户出生,经历过灾荒之年,也经历过当和尚、讨饭的悲惨生活,完全是“草根崛起”,读书、写诗是创业很多年以后才开始学习的。因此,这篇口语化的诗作带着浓郁的平民色彩,却也显得朴实、刚健,别有意趣。

“百花发时我不发”,是朱元璋本人行事作风的写照:在朱元璋起兵初期,反抗元朝的各路英雄往往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就开始称王,陈友谅自立为“汉王”,张士诚自称“诚王”;唯独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对策,默默存储粮草和兵力,避开锋芒。后来,果然“我若发时都吓杀”,实力雄厚的朱元璋一出手,便迅速荡平了各路势力。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似乎是要向世人表明:我朱元璋已不再是那个悲惨的少年,而是一个毫不畏惧命运的英雄。直白,洒脱,有气魄!

后来的朱元璋一统天下,不必再领兵打仗,也开始过上了稍微悠游一些的帝王生活,诗风便产生了很明显变化,例如《闻人岭南郊行》一首:

极目山云杂晓烟

女萝遥护岭松边

陆行尽服岚霞气

山宿频吞虬蜃涎

晨仰际峰观拥日

暮看临海泊来船

信知百越风尘异

黑发人居不待年

很明显地发现:朱元璋在此诗中用词讲究了许多,也开始雕琢诗句。“晓烟”、“女萝”、“岚霞”都是很精致的意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山势险要、植被浓密、雾气横生的岭南山景图。而“晨仰”、“暮看”之句则对仗极其工整,拥山观海,何其独特的生活。末了,却也发出一声慨叹:恐怕自己不会有时间去那个风情奇异的地方,好好地看一看了。

他不再是一派武人和粗人的作风,也开始关心优美的风景,关心地方风俗人情。

这些糙汉帝王,他们建功立业,各自在中国历史不同的阶段创造出非凡的意义。他们的诗极度自信,甚至有些狂妄,却从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些理想。

帝王之诗,糙则糙矣。英雄之音无需点缀,自当流传千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