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 (7)第二阶段 县里围歼战

 梦想童年594 2022-07-21 发布于江西

在“联合国军”东部防线上

由刘载兴少将指挥的南朝鲜第3军团驻守在麟蹄至路洞一线的南侧,第3师为右翼,第9师为左翼,第9师的左侧是美第10军所属的韩国第7师,第3师的右侧是韩国第1军首都师,

南朝鲜第3军团的防御环境困难重重,正面约25公里宽。如果在平原地带,两个师守这么宽的正面也不是什么问题,但现在却是太白山脉的脊梁地带,海拔600~1500米,山岳的倾斜度在60度前后,深山与幽谷相间,不仅影响无线电通讯,还限制了射击角度,同时也给敌我识别带了不便。虽是五月中旬,山上仍有残雪,白天与夜晚的温差相当大。这还不算什么,最困难的是道路问题。

经过南朝鲜第3军团防守区域内的道路只有一条,从军部所在地南面的下珍富里北上,在苍村向左拐,再经下梨里、城内里北上,在上南里右拐,再经龙浦、县里北上到达麟蹄,道路狭窄,并且是条单车道。部队的移动、物资的输送全靠这一条道路。

龙浦以北的道路属南朝鲜军第9师防区,第9师师部设在龙浦,而第3师师部位于县里,因为没有别的道路可以利用,只能挤在一起。无论进退,这条道路都将成为第3军团的生命线,刘载兴非常重视对这条道路的掌控,特别是龙浦至苍村西侧部分,这部分道路进入了邻接的韩国第7师防区,韩国第7师虽然也在利用这条道路进行补给,但却没有派兵驻守。

刘载兴认为,龙浦西方的五马峙岭及其北侧的大岩山(海拔1091米)是要地。于是,5月4日,他将第9师第29团第2营配备在这两个地点。但是,这个举动却招来了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质问,五马峙岭和大岩山位于韩国第7师防区,也就是美第10军作战区域,为什么要侵入他的防区。“那是我军补给道路的腹部,贵军不应该给我们添麻烦啊,赶快撤了!”刘载兴想辩解,不过阿尔蒙德认为没什么可商量的,刘载兴不得不在5月11日将部队又撤出了五马峙岭和大岩山。

部队开进以来,尽管刘载兴一直在加强自身防备,准备击退敌人的进攻,但对道路的担忧一直是他的心病。“中国军队在山岳中经常迂回后方切断退路,如果第7师防区被侵入,五马峙被夺取的话……总是叫人放心不下。”而事态确实是照刘载兴忧虑的那种情况发展的。

5月16日18时,在经过短暂的炮火准备之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突击集团按预定计划全线发起了进攻。

攻击正面是在春川东北约16公里的内坪里至其东的路洞(在东海岸襄阳西北约22公里)一线,主攻方向在麟蹄附近至路洞西侧一带。这个地区是美第10军右翼和韩国第3军的作战区域,防守兵力自西向东依次是美第10军所属的南朝鲜第5师、第7师、南朝鲜第3军的第9师、第3师。

担负县里地区作战任务的志愿军第9兵团在攻击开始后,各军按照预定计划,奋勇前进,很快突破敌军一线阵地,向敌纵深展开,猛烈穿插。

按照部署,志愿军部队必须突破被视为“软肋”的南朝鲜军防御区域,以达到扭转战势的目的。的确,“联合国军”战线中,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瞄准的南朝鲜部队防守的地带确实是最脆弱的部分。

最先发现志愿军的是南朝鲜军第7师。当时,第7师师长金炯一或许还在怜悯西线陷入苦战的友军,可是在他北进到昭阳江南岸时,侦察兵向他报告:昭阳江北岸发现大量志愿军。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金炯一大吃一惊,他赶忙命令7师在南岸修筑防御攻势,并命令配属的榴弹炮和重迫击炮抓紧占领阵地,准备炮火封锁昭阳江。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很快,志愿军第20军就在九万里以东的地段上,强渡昭阳江,多路突破,迅速攻占富坪里一线南朝鲜第7师第8团阵地,打开了突破口,并立即向敌纵深发展进攻。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 (7)第二阶段 县里围歼战

志愿军攻击县里南朝鲜部队阵地

集中在南朝鲜第7师身上的炮火相当恐怖,遭到炮击的5团、8团的电话线瞬间就被切断,指挥系统当即瘫痪。接着,炮火集中到了第8团团部和第7炮兵团所在的新丰里一带,第7炮兵团团长李喜泰中校擅自后撤到了南方4.5公里处。这样使得5团和8团无法得到炮火支援,晚上7时20分,他们遭到了渡过昭阳江的中国军队的攻击。

南朝鲜第3军团左翼第9师第28团看着左侧第7师第5团防区内,林立的火柱与枪炮声后,立即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晚上10时左右,一名传令兵跑进了第28团团部,传令兵带来了第五5团团长赵成华上校的口信,因为通讯断绝,希望第28团能帮忙联络第7师师长,就说前线已支零破碎,正等待救援和指示。第28团团长李昌祯上校立即用无线电与驿内里的第7师师长金炯一取得联络,同时将状况报告给自己的师长崔锡,崔锡再报告给刘载兴。而金炯一的回答只是固守阵地,这个指示通过28团传达给5团团长时,5团已被打散,开始后撤了。

在下珍富里第3军团司令部,得知友邻部队的状况后,参谋长李周一向刘载兴建议:“我军前线也有可能会被突破,为此我们应该边展开拖延战边向上南里一线后撤。”上南里东北1.5公里就是五马峙,这个建议是为了防范敌人从第7师防区南下而切断自己的退路。刘载兴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然后通过位于东海岸江陵的韩国陆军本部前方指挥所向美第8集团军发出请求后撤的许可。

但他接到的命令是“不许后撤!”

刘载兴又联络了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询问战况说明,得到的回答是:“第7师还健在呢!”这样的答复,使得他毫无办法。

面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刘载兴认为五马峙是个危险因素,从昭阳江到五马峙是约29公里的山岳地带,预计敌人到达五马峙的时间在第二天正午前后。“还有时间做适当的准备。”

的确,五马峙作为战略要地,如果撤退,不仅是第7师后撤的必经之地,也是第3军团第3师、第9师后撤的必经之地,位置极其重要。

这时候,南朝鲜军第9师师长崔锡也在担忧五马峙会被夺取。崔锡给第3师师长金钟五去了电话,说第9师预备兵力不足,希望第3师能派一些兵力去守卫五马峙。金钟五回答第3师也没有多余的兵力,仅有的预备队第23团正在警戒志愿军的进攻路线,于是,两个师长也只能交换一下不安的叹息了。

其实,战役发起前,志愿军已经早就清楚这一点,如果能够抢先占领五马峙,那么就有望全歼南朝鲜军第3师、7师、9师。

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将抢占五马峙的任务交给了第178团。

战役进攻开始后,志愿军炮火完成了火力准备,摧毁了南朝鲜第7师的沿岸阵地、打跑第7师的炮兵团后,第178团第3营跟随着友邻单位先头营一起徒步涉过昭阳江,在南岸占领沿江支撑点后,掩护178团后续部队过江。而178团第2营过江后,没有停顿,立即快速向敌人纵深穿插。由于2营任务极其重要,师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坚决落实彭德怀在战前要求军、师两级指挥员靠前指挥要求,跟随第2营一起行动。

穿插路线地形复杂,天黑又难以判明方向,第2营在穿插过程中,接连两次因为遭遇敌人袭击而走错方向。所幸的是营长及时发现,命令“后队变前队”,修正方向继续前进,最后终于在22时赶到五马峙,突入敌人前沿阵地纵深25公里,轻松地占领了道路两侧高地,并构筑阻击阵地。

5月17日零时,在志愿军的进攻中,邻接南朝鲜第7师的第9师的防御阵地不是主攻方向。而第3师遭受的攻击并不是很猛烈,师长金钟五判断完全可以守住主阵地。

但是,到了凌晨1时,金钟五却接到第23团团长的报告,说他的1营正面出现了志愿军部队,他大吃一惊。第23团是师预备队,布置在第一线阵地的后方,在它面前出现情况说明志愿军已经渗透到了友军防区。

与此同时,南朝鲜第9师右翼的第30团遭到攻击,进入第7师防区的第29团一部遭到侧击,退回了原位置。此时,金钟五越来越觉得不安,对第3师的攻击集中在右翼的第22团,而第9师右翼的第30团也是被攻击的目标,而且两个师的预备队都遭到了攻击。难道志愿军一方面在阻碍两个师的连接,另一方面又在快速隐秘地插入后方,想要包围这两个师吗?

的确如此。凌晨2时,南朝鲜第9师第30团2营防线完全瓦解,左翼第28团陷入孤立状态。但是,志愿军并没有攻占第28团的阵地,此时,第28团根本不知道其左右侧都已经空了。

凌晨3时左右,南朝鲜第9师师长崔锡收到美第10军所属的韩国第5师师长闵机植的紧急联络,说第7师的前线已被全面突破。“五马峙危险了!”崔锡立即叫来副师长李龙文上校,指示他指挥全师的车辆撤退。凌晨3时30分,达到五马峙前,车队遭到集中射击,进退维谷。

而在昭阳江南岸,南朝鲜第7师遭遇志愿军大规模进攻,一线阵地在一个小时后就被完全突破,金炯一意识到阵地守不住时,也立即安排第8团一个营赶往五马峙,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当这个营的官兵到达五马峙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志愿军178团2营密集的子弹。

凌晨4时,崔锡向位于下珍富里的第3军司令部通报了五马峙被占领的情况,也电话告诉了县里的第3师师长金钟五。刘载兴对志愿军比他预测的时间早八个小时出现在五马峙感到非常吃惊。面对五马峙出现的志愿军,崔锡感到了退路要被切断的恐惧,在和刘载兴、金钟五联络过后,命令全师撤退。

南朝鲜第3师最前沿左翼的第18团依然没有受到攻击。但是,清晨6时左右,右翼的第22团团部遭到袭击,后方第23团2营也遭到攻击。师长金钟五于上午8时下令后撤。23团担任掩护,一个小时后,最后一个营——第22团2营撤离了阵地。

然而,他们被包围了。在第187团的2营占领五马峙后,志愿军第60师主力随后跟进,于17日按时进至后坪里、美山里、旺盛谷地区,切断了县里地区南朝鲜第3、第9师南逃退路,为战役的胜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朝联合司令部(联司)于5月17日对第二十军第60师第178团勇敢,于回分割断敌,退路的精神予以通令嘉奖。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突破昭阳江后,奋勇前进,向敌纵深突击,其先头部队第173团于18日1时完全占领龙浦公路以西一线高地,控制了龙浦公路,并与人民军第5军团第6师合钳,构成了对县里地区之敌合围的对内正面。

17日正午前,南朝鲜第9师各团在师部所在地龙浦集结完毕。但是,很快龙浦西侧就出现了志愿军的身影,他们边开火边逼近,师长崔锡命第29团3营前去迎击。他已经认定五马峙已被完全封锁,便命令部队向第3师师部所在地县里转移。

下午1时,第3师第18团到达县里。剩下的两个团中,第23团在上水田里附近集结,第22团则处于溃乱后撤中。下午1时40分,第9师终于挣扎着抵达县里,县里的南朝鲜军一下子混杂起来。崔锡和金钟五商讨起今后的对策。

对于龙浦西方出现的志愿军,第9师副师长李龙文亲率第29团3营前去阻击,但不一会,李龙文传回来的报告说突破很困难。

退路似乎被相当规模的志愿军大部队所切断了,商讨的对策不外乎原地待援和强行突围。“我对之前的后撤有没有必要感到很有些疑问,眼下我们有四个团的兵力,必须采取攻势!”两个师配属的美国军事顾问也一致表示同意。美军军官以军事顾问的名义指导南朝鲜部队,他们的话并不算是命令,虽然是劝告的性质,但也不能无视。崔锡和金钟五有了美国军事顾问的首肯,决心从各自的师中抽调一个团,以这两个团的兵力攻击五马峙的志愿军。

“足够了,等攻击部署和指挥系统决定好了,就立即开始吧。”一名美国顾问心满意足地说道。

在县里的两位师长经过协商,决定突击部队由第9师30团担任,第3师18团负责掩护。一旦30团突破了五马峙,后面就以第9师28团、29团、第3师22团、23团、18团为顺序行进。突击开始时间是晚上9点。

担任突击任务的第30团团长孙熙善上校以3营为预备队,1营和2营为突击主力,担任掩护的第3师第18团(柳阳洙上校)以1营为预备队,2营和3营进入攻击位置。

一切都在顺利进展,负责全权指挥的金钟五很是满意。和前夜一样,当晚天气很好,一轮满月辉映在群星之中。晚上8时左右,龙浦方向响起了枪炮声,不过很快就停止了,金钟五认为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情况。晚上9时,突击要开始了,金钟五从县里的师部前往龙浦,当他来到30团的突击出发地点时,大吃一惊——一个人都没有!

南朝鲜第3师师长金钟五一点也不明白在突击前逃散的第30团主力当时是怎么想的,当看到眼前的状况后,只能在月光下无言地返回县里的师部。

下午2时多,南朝鲜第3军团刘载兴少将乘侦察机飞临县里。崔锡和金钟五向刘载兴述说了各自师的困难,并说向敌人阵地突破是不可能实现的。群集在附近的官兵因为连夜的撤退显得很疲惫,有的人躺在草地上,许多人则呆然地坐在地上。疲劳加上退路被断的心理打击,看上去战意都已丧失殆尽。刘载兴命令第9师为先头突击敌人的阵地,第3师随后跟进,然后在苍村里东西地区集结,撤退的总指挥由第3师师长担任,安排完毕,刘载兴返回了下珍富里军司令部。

志愿军第27军于16日23时由九万里、苍幕洞突破,第二天下午3时进占桃水庵、美也洞、院巨里一线,一部攻占了于论里附近地区,该军第181师担任迂回穿插任务,师长兼政治委员孙端夫亲自指挥穿插营第242团第2营作战。该营不惜伤亡,不为小敌所诱,不停息的交互攻击前进,经历大小战斗18次,9个小时前进60多公里,于17日5时,突入敌阵纵深28公里,提前40分钟抢占岩达洞公路两侧高地和砧桥、坊内里诸要点位置,切断了县里之地西南退路。志愿军第242团第2营刚刚进入阵地,南朝鲜第9师南撤部队,即已到达。志愿军该营突然对敌展开攻击,将敌车队打乱,迫使敌狼狈缩回县里。志愿军第242团主力紧随其第2营前进,也于17日12时到达砧桥、岩达洞地区。

中朝联合司令部于5月18日对第27军第81师英勇果断,猛插敌纵深,截断县里之敌南,退路的作战行动,予以通令嘉奖。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 (7)第二阶段 县里围歼战

中朝指挥员在前线指挥

这时候,在五马峙北面的道路上已经挤满了逃跑的韩3、7、9师官兵和车队。当志愿军正面进攻的迫击炮能够打到他们的车队时,韩军彻底绝望了。各级指挥官已经无法在指挥下属,士兵开始四散奔逃。他们把汽车轮胎扎破,将辎重抛弃,走山路绕过五马峙向纵深逃窜。但是,此时志愿军负责穿插的其他部队也已经就位,韩3、7、9师已经是瓮中之鳖。

志愿军第27军另一支突击部队第79师强渡昭阳江后,首先攻占玉山洞,随机向南攻击前进,先后在甲屯里、直洞、所峙里、金富里等地歼敌多部,并在所峙里击溃了南朝鲜军一部。在金富里东南歼灭南撤之南朝鲜第7师第8团第3营,于18日进至所峙里、后坪里、直洞地区。该军预备队第80师也进至于论里附近地区,准备协同第79师歼灭于论的地区之敌。

至此,志愿军第27军均已突入敌军纵深20余公里,切断了敌人在县里西南的退路,构成了合围县里地区之敌对外正面,并会同第20军第60师部队在上南里地区,全歼南朝鲜军5个营3000余人。

志愿军第12军突破后,主力于三巨里歼灭南朝鲜第5师一部,陆续在自隐里北侧与美步兵第2师及法国营(战前了解自隐里地区系南朝鲜军)展开激战,前进受阻。经过4次猛攻,方才突破加里山敌军阵地,歼敌两个营大部。此后,在向纵深发展时,又遭到敌军的顽强阻击,激战终日后,攻占扇坪。该军担任迂回任务的第31师主力被敌阻隔,至18日方才进至丰岩里以北及月隐洞地区,只有1个团从敌左翼绕到插入敌纵深,于18日拂晓攻占长水院,因而未能按时达到向丰岩里、束沙里迂回的目的。

人民军第5军团突破后,动作迅速,特别是第6师第1团于17日晨攻占县里以北的贵屯里,随后坚持白天行进,于13时30分插至铁东山南山,切断了县里之敌东南退路,并与志愿军第20军合钳,构成了合围县里之敌的对内正面,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人民军第2军团战役发起后,因山大并有积雪,行动困难,受阻于雪岳山地区,未能完成与志愿军第27军合钳的任务。

人民军第3军团(欠1个师)因第2军团受阻,改尾随第5军团进入战斗,进战望对岩山、琉璃峰、西林里地区。

截止5月17日晚,志愿军和人民军已经完成了对县里地区的分割穿插,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并构成了对敌的内层包围,但尚未完成对该敌的外层包围。

县里地区的南朝鲜军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猛烈冲击下,溃不成军,四处逃散。

在这种情况下,5月17日1时,彭德怀司令员致电东线中朝军队前线指挥员金雄、宋时轮,对战役发展作出明确指示:

“此战役第一阶段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将美军调到春川及其以西至汉城线,使我在第二阶段中才有机会以消灭伪军为主。因此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坚决贯彻多消灭伪军的精神,即是孤立美军,分散美军,创造今后消灭美军有利战机。必须贯彻大胆迂回与分割包围,以达全歼敌人的作战思想,必须利用天候和敌混乱时,不放松白天作战的任何机会,并须有计划的组织军、师团、直属队,配以适当战斗部队,认真搜索溃散之敌和武器装备。预祝你们全胜。”

根据这一指示,志愿军第9兵团令第27军以第81师迅速攻占苍村里、三居里,截歼逃敌,并配合人民军第2军团歼灭下珍富里之敌,以第79师迅速控制砧桥、坊内里、梨岘地带要点位置,截歼逃敌;令第20军坚决向县里攻击前进,追歼逃敌;令第12军以第31师按计划继续迅速向束沙里、下珍富里攻击前进,堵截南逃之敌,军主力迅速进至长坪里、丰岩里一线,捕歼南朝鲜第5师部队,同时建议人民军前线指挥部:以第3军团坚决堵截襄阳方向突围之逃敌;以第2军团主力迅速南插,首先歼灭下珍富里之敌,随后向江陵进攻;以第5军团协同志愿军第20军迅速歼灭县里附近之敌军。

18日晨,县里地区之南朝鲜第3、第9师开始分经龙浦、芳东里、镇里向南及东南方向突围,志愿军第20军和人民军第5军团部队根据预定部署,立即分从东西两面出击,对逃敌展开进攻。这时候,在五马峙北面的道路上已经挤满了逃跑的韩3、7、9师官兵和车队。当志愿军正面进攻的迫击炮能够打到他们的车队时,韩军彻底绝望了。各级指挥官已经无法在指挥下属,士兵开始四散奔逃。他们把汽车轮胎扎破,将辎重抛弃,走山路绕过五马峙向纵深逃窜。韩国国防部编的《韩国战争史》中这样记述道:“向芳台山的撤退已经不是作战行动了,看上去就是毫无秩序的溃退!”从县里至龙浦的道路上,蜿蜒排列的车辆被点燃焚烧,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沿着道路落下。韩国第3军在火焰中逃入芳台山,芳台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集结在芳台山的部队相互混杂,营长们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部下,而且没有一个指挥官能够控制这些毫无秩序的部队,没有人听从指挥,一群残兵败将!”战史中的记载是很正式的,特别对自己军队失败的描述一般都会含糊处理,而《韩国战争史》这样坦率描述第3军的败走是个异例。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 (7)第二阶段 县里围歼战

志愿军坚守阵地

19日,南朝鲜第3、第9师大部被歼灭在县里及其以南地区,志愿军和人民军缴获了南朝鲜该两师的全部重装备,县里围歼战胜利结束。残敌溃散于山林之中,志愿军和人民军部队当即于现地展开搜缴作战。

韩国第3军的败兵基本上延三条路线败退。主力利用苍村至下珍富里的公路;一部分越过公路东侧的桂芳山(1577高地)前往下珍富里;另一部分从苍村向东南方经五台山前往下珍富里。不过,在副军团长姜英勋准将带领下的主力因为公路早就被中国军队切断,最后只能逃进东侧的山岳地带,加入另两条败退路线。在山里的逃跑是毫无统制的,行动以单人或小股为单位,许多人迷了路,这更使韩国第3军的溃乱情况越发加重。粮食和饮水都断绝了,溪谷下虽然有水,但疲劳的身体在满腹溪水下反而无力攀爬。败兵挣扎着延山脊向远处逃去,而山脊上没有水也没有可食用的果子。他们只能吃树叶、啃树枝,强忍饥渴,有人忍不住拔些地上的青草吃,结果出现中毒症状痛苦的倒下。

当天下午,败退在东沙里集结点的南朝鲜第3军团第9师只剩下4582人,第3师只剩下3621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