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秉持“稳慎”基调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深走实

 樵夫1964 2022-07-21 发布于云南

来源:金融时报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赵雪情

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期间创设的一种补充性储备资产。SDR不是货币,也不是对IMF的债权,而是IMF成员国对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潜在求偿权,可用于偿还IMF债务、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补充国际流动性,对于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增强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迄今为止,IMF进行过四次SDR普遍分配和一次特别分配,累计规模为2041亿SDR。

SDR价值由一篮子货币决定,其货币篮子构成客观反映了国际货币格局演进。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SDR定值与黄金相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SDR采取1973年标准,定值于国际贸易份额超过1%的16种主权国家货币;1980年,SDR货币篮子进一步简化为5种货币;欧元诞生后,IMF于2000年起开始采纳现有SDR定值体系,篮子货币合并为4种,即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2015年,随着人民币的崛起,SDR货币篮子改为现有的5种货币,开启了国际货币格局新时代。

步入2022年,在新一轮定值审查中,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进一步巩固全球主要货币地位,展现了过去5年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进展。

出口指标是重要基石

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出口指标”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基石。SDR篮子货币选择有两大标准,即“出口标准”和“可自由使用”。

其中,“出口标准”反映了货币发行国在全球商业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过去5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抵御住疫情冲击与外部环境挑战,彰显出强大的增长韧性。2021年,我国GDP增速达8.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四分之一,在全球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再创新高,2021年,进出口金额突破6万亿美元。在本轮SDR定值审查中,我国商品与服务出口占比由此前的10.5%上升至12.0%,支撑人民币稳居“出口指标”第三大货币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币跨境循环与政策不断优化,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7.9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自2009年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累计突破54万亿元大关。

SDR“可自由使用”指标从金融交易角度进行审查,要求货币事实上被广泛用于国际支付交易,具体包括“广泛交易”和“广泛使用”两部分。过去5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资本账户可兑换程度提升,金融交易日趋活跃,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显著提升。在“广泛交易”方面,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比从2013年的1.1%增长至2019年的2.2%,全球排名从第九位晋升至第八位。在“广泛使用”方面,人民币成为全球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自加入SDR以来,人民币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全球占比从2017年的1.2%增长至2021年的2.8%。特别是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截至2021年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

但是在融资端,出于成本考量,人民币国际使用增幅有限。人民币在国际银行业负债中占比仅从2017年的0.8%上升至1.1%,在国际债务证券存量中占比处于0.3%的相对低位,金融惯性有待进一步培育。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美元在SDR货币篮子中的份额进一步升至43.38%,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仍是一个长期过程。

人民币加入SDR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SDR篮子货币构成的代表性、提升新兴市场金融话语权、增强全球经济活力以及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轮SDR定值审查中,提高人民币货币篮子份额,将进一步强化IMF对人民币的国际背书,提振人民币使用信心。这将推动SDR成员国或使用者增持人民币,开立人民币账户,建立银行间联系,更多地将人民币纳入相关借贷协议、交易安排,充分参与人民币市场。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过去5年,人民币国际化跨越国内外经济金融周期变化,经受住了世纪疫情的考验,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稳中有升。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应把握机遇,防范风险,重视效率与安全,秉持“稳慎”基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深走实。

第一,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服务实体经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出发点,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与根基。建议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有针对性地引导境内外人民币资金投向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绿色环保等现代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跨境电商、离岸贸易、自贸金融等跨境人民币使用新安排。深化双边货币合作,拓展并升级本币结算协定,完善现钞调运安排,优化货币互换机制的用途、范围与频率,构建以人民币为中心的流动性供给补充框架。以区域经贸合作为基石,以金砖国家、东盟、“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为重点平台,开辟特许渠道,强化本币结算与金融安全网,加快小币种金融产品创新。针对能源、农产品、稀有金属,鼓励大型贸易商对现货合约以及全产业链采用本币结算甚至计价。以重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放为突破口,有效联通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积极丰富符合国际标准的衍生品体系,推动仓储设施升级,巩固并提升人民币国际计价权。

第二,完善跨境人民币资产管理体系,重点对接主权类机构储备需求。坚持市场驱动,建立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夯实全球人民币资管主导权。我国要逐步打通人民币资金在跨境贸易、直接投资、金融交易之间的使用路径,营造与其他主要货币竞争的公平环境。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发展,丰富人民币资管产品,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健全长期债、高收益债、不动产资产、商品基金等基础产品体系,加快人民币衍生品创新与发展,推动人民币资产成为国际主流交易合格抵押品。统筹推进各项金融改革,破除国际对接障碍,进一步完善短期资本流动管理机制与跨境金融数据库,夯实大国金融管理能力。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重点,打造成熟的资管生态圈。针对主权类机构以及新兴市场成熟机构投资者,进行重点营销推介,充分满足其储备管理以及长期投资需求。

第三,推动在岸与离岸市场良性互动,探索境内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支持中国香港等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从目前的货币、债券等基础工具,逐步形成丰富多元的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体系,清算行转型为做市行,着力拓展市场广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拓展投资产品与参与主体范围,丰富在岸标的、离岸上市交易模式。适度放宽离岸从在岸人民币资金拆借限制,打通人民币国际债券筹集资金跨境使用路径,针对重点离岸市场升级双边本币互换安排,推动离岸市场央票常态化发行,形成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良性互动关系。巩固中国香港境外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贸港、大湾区探索离岸金融框架,活跃人民币金融交易。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离岸账户体系及管理机制,打造离岸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时报编辑:石晓芳 梁艳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