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新兵连的故事(连载2)/ 王恺(河南)||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

 清涟一荷 2022-07-21 发布于安徽

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家》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2·总第九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金秋卷


□ 美刊佳作 □



新兵连的故事(连载2)

短篇小说

 




文/ 王恺(河南)

(三)

我们在新兵连学的第一项军事技能就是整理内务。室内所有物品的摆放,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有丝毫马虎。尤其是被子的叠放,更让我们这些新兵头疼。每天清晨起床,就得把被子叠的像豆腐块儿一样,有楞有角。整好后,班长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光批评还不算完,还得从新整,反复练,直到合格为止。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我们这些新兵们哪有合格的?别说受表扬了,少批评几句,就算不错了。
比较烦人的是我们新兵的被子都是新棉花做的,非常暄软。虽然盖起来很舒服,但搞起内务来,麻烦就大了。想把它整成豆腐块儿,有角有楞实在不容易。费好大劲儿叠起来,还是圆不圆方不方的像个大松包。我们反而都羡慕起班长的旧被子来。他的被子棉花都压实了,显得又薄又平。而且折叠处都有印折,印折的地方几乎都没有棉花了,叠起来很轻松,稍微一整,就方方正正,又省力又齐整。

怎么办呢?大家开动脑筋,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点子。我们在营区里找来几块木板,每天早上把被子叠好后,就把木板放到上面,然后再在木板上压上砖块儿或石块儿,以便把被子的暄劲儿压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压后,新被子的暄劲儿下去不少。然后,再把折叠处的棉花用手仔细地往两边分,使折叠处形成一道沟,这样再整起来就容易多了,棱角也容易做出来。后来其他班里的战士,看我们这个方法不错,也跟着学,都在营区到处寻找木板,一时间,木板成了营区的最紧缺货,一块难求。
暄暄软软的新被子,经新兵们几番折腾后,都变得死丁了很多。当时正是三月天,北京天还很冷,尤其是夜里,北风特别勤,经常呼呼地刮个不停。房间里也没生火,盖上这被人为弄得死丁丁的被子,温暖度、舒服度都相差了很多。但新兵们才不管这些呢!认为这跟内务的达标相比,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唯有把被子搞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儿,才是正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成效果然显著。站在房间一头,用眼一瞄,铺上一溜方块被子形成的线条和平面基本平直了。虽跟班长被子叠的工整度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但班长那是长年累月整理才出来的结果,我们短时间内很难企及。其他方面,如牙刷牙缸,靠墙齐齐的一排,把手都统一倒向一面,牙刷都是头朝上,倒向把手一面。绳上挂的毛巾,间距及大小都分毫不差。脸盆也是整齐一排,褥子床单平如镜面,整个房间没有一丝凌乱。每天如此,虽然繁琐、辛苦、劳累,但看着房间一天比一天的整洁、亮堂、赏心悦目、心中也增加不少成就感。同时也逐渐养成了习惯,一样物品没摆放好,心里就看着别扭,不舒服感就会油然而生,就非要收拾好才感到安心。


(四)

我们新兵平时是不允许随便走出军营大门的,除非有要紧情况,报告上级领导,经批准以后,才可以出去。出去也不能单独一人,得有另一人陪同才行。星期天休息时,班长有权安排两人一组,轮流出去买点必须品。如牙膏、肥皂、信封、信纸之类。我第一次出营房大门是跟刘运土一起。我在当兵前,已经来过北京一次,待了一个来月,看了好多景点,去了不少地方,没有太大的陌生和新奇感。刘运土可就不一样了。他在家时,最远也就是到过县城,北京城对他来说,那只是个无比遥远的传说,现在突然近在眼前,那种新奇、亢奋之情,真是无法言说。
我们军营已经到了北京市的边缘地带,当时那一片还不是十分繁华。门前有一条大路,路两边高楼还不多。汽车、行人也是稀稀拉拉,跟市中心那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情形相比差的远了。虽如此,但一出营房大门,我看刘运土两眼明显不够用了。不停地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光顾着四处乱看了,也忘了看脚下的路,一脚踏在人行道边楞上,脚一歪,“啪叽”摔了个嘴肯泥。我赶紧上前把他拉起来,紧张地问:“怎么样?磕着牙了没?”他抹了抹嘴上的灰土说:“没事,没事。”听说没事,我才放了心,说:“走路别光看上面,这城市里跟咱们哪儿的村庄不一样,那都是土路,磕一下也没啥事。这是柏油路,跟石头一样硬,磕一下可不是玩儿的。一定要注意脚下,接受教训!”刘运土从地上爬起来后,两眼照样直盯盯望着大马路上的人来人往,对我的警告全当成了耳旁风,根本没入心。一边张望还一边不停地不砸嘴:“啧、啧、啧,北京到底是北京啊!这么宽的大马路!这么多小卧车!这么高的大楼!……你再看看这人,一个比一个洋气!还有这些女孩子,打扮的真好看,个个都跟仙女似的!”我说:“这还在市边上,还没到北京热闹地方呢。如果到了天安门广场、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那才叫好看呢,恐怕再给你两只眼也不够用。”刘运土感叹说:“没想到俺这辈子还能到这么好的地方来当兵……啧啧,真是没想到啊!”
走了没多远,我就看见了一个国营百货商店,就赶紧跟刘运土进去。商店里面不算太大,我在前面领路,很快便找到了洗涤用品专柜,我掏钱买了一小管中华牙膏,刘运土也掏出钱来,对小女售货员说:“我要一个胰子。


”小女售货员听不懂,问:“姨子?什么是姨子?”这一问,倒把刘运土给问住了,脸也红了,嘴也不利索了,磕磕巴巴的说:“胰子就就是……胰子……”我见此,赶紧用普通话对女售货员说:“就是要一块洗衣肥皂。”“哦,肥皂啊,早说不得了,一直姨子姨子的。”说罢售货员自己也“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我们新兵连的战士来自国内好几个省份,好多人的老家都处于偏僻落后地区,因难懂的地方话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听说一个新兵去商店买东西,跟一个女售货员说:“俺要个对象。”女售货员没很听明白问:“你要什么?”新兵又说:“要对象。”女售货员一听,不干了,觉着这新兵蛋子竟敢大白天对自己非礼,气得不行,指着新兵骂道:“你混蛋,耍流氓!我要告你!”这一下把新兵骂懵了,呆傻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后经反复解释,才弄清楚所谓“对象”原来就是照人的小镜子,是新兵老家土话,弄了一个大误会,让人哭笑不得。
买完所需用品,走出百货商店后。刘运土在我身旁感叹道:“还是你们城市知青厉害。读的书多,见的世面广,又会说普通话。不像我,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里,也没读过几年书,啥也不懂,满口老土话,咋来到这北京城真是跟傻子一样。看来往后需要学的东西还真是多啊!”我说:“这都没什么,没听咱们部队领导讲吗,部队就是个大学校,你只要下功夫、肯学,什么都能学会!”他一听,高兴地说:“我真的都能学会吗?”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努力学、肯吃苦、啥都能学会。”他一拍胸脯说:“我不怕吃苦,只要能学知识长本事,吃再多的苦都值!”我看到他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请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

作者风采



河南作家/诗人王恺




作者简介: 

王恺、男、现年64岁、河南安阳人、大专学历。退休前为机关公务员,从事文字、管理等工作。早年在部队时,曾为连队宣传队编写多篇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并参加部队文艺汇演获得好评。复员到地方后,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发表数十篇通讯报道及幽默短文。《回忆知青生活二三事》被中国好文章收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