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变的农村不变的情

 十丈红尘客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正月初一,回农村老家给长辈拜年。从上大学算起,离开农村有将近25年了;若从高中算起,再加上三年的话,离开农村就有将近28年了。当时读高中已经是住校了,在农村已经很少时间了。

这一次回来,路上跟弟弟聊天谈起,原来在我们小时候的眼里,村子好大、河流好大、道路好远。然而,多年以后回来,感觉村子好小、河流好窄、道路也不觉得远了。这也许是与我们一样走出村子的人的共同感受吧。

春节,走亲访友拜年是节日传统的习俗,自认为农村保持的比城市会好一些。具体,在我们村,正月初一上午,全村的男人们(不论老少)挨家挨户的拜年;午饭过后,则是全村的女人们(也不论老少)挨家挨户的拜年。同时,这一天下来,每家每户都敞开门儿,炕上摆着糖果花生瓜子,还有香烟,等着拜年的人流到来。其中,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他们可以在每家每户往自己的口袋里面装自己喜欢吃的糖果了。这个风俗,在华北农村应该是普遍的,至今与四十多年前的情景还是一样的。这大体是农村“年味”的一种吧。

与长辈们聊天,更多的是回忆往事。在他们的眼中,我们还是当初走出农村时的年龄,而实际上我们都已经到了中年。在交谈中一个一个提起的往事,满满的回忆、满满的幸福。

农村我也不是很久不回来的,也会隔几年回来一次。每次回来,也都有很深的感受。这一次也是一样,这种感受就是“不变的农村不变的情”。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农村大体还是老样子,变化并不多。家家户户之间都是亲戚里道的,亲情依然维持的很好。大家日子也都好过了,但还是延续着“靠天吃饭”的原始的农业生产法则。像今年,村里每家产出的大葱都卖不出去,那么农民的收入就打了很大的折扣;玉米只有6毛钱,一斤可能是要赔钱的。

路过我曾经读书的中学,这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中学还在,但同时增加了“中心小学”,村里读书的小学生统一集中到了乡里,大概是小学生数量越来越少了吧。特意停下来,在路边拍了这张照片。回想在这里读书是在1987年到1989年间,将近过去了30年,学校周边的景物变化也并不大(下图)。

冬去了,春来了。春节过后,不用多长的时间,万物就要开始复苏了。在我们的村子,每家每户的土地还是不少的。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当春风拂面的时候,繁忙的农村生活就要开始了。唯一感到比较让人揪心的就是种了很多的庄稼,收成高地要靠天,产出的粮食价格高地也要看产量、政策和市场。特别是,一年到头儿,并不一定产量好就能卖个好价钱。村子里面也有一些家开始做其他的营生,比如开办服装加工厂。但是做生意,对于农民而言比种地要难上很多。为了赚到钱,自然要冒更大的风险。也有投入资金从事畜牧养殖的,比如:养羊,同样也要面临市场价格高地变动的风险。而对于农民而言,固定成本是刚性的,利润的获得全部要考验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力和经营能力。从这几个变化来看,农民也在不断尝试更多可能赚钱的机会。在我们的这个村子,每家都有大量的土地,做市场经营的从前并不常见。

匆匆的来了,又匆匆的走了。

不变的农村,不变的情。

在这里,永远能够感受到最淳朴的亲情、乡情。

有时在想,哪怕只是回一次农村,踩一下土地,都是一次极好地心灵洗涤。

在农村古老的土地上,祖祖辈辈生活着的人们,开开心心的过着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那情景是非常美好的。

然而,我们可能不能回归农村了,至少在当前人到中年的年龄,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还有机会吧。

临行想着,一方面希望农村有更多更好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希望农村能够永远保持着自己最淳朴最真挚的亲情、乡情,每每能够让我们这样回来的人接受一下思想灵魂上的洗涤和教育。

农村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