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无情有清欢

 十丈红尘客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有句耳熟能详的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里面含了“草木无情”的定论。所谓情,乃人之性——性情。

然情不是一个,即所谓七情六欲。根据商务印书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七情:人的七种感情,一般指喜、怒、哀、惧、爱、恶(wù)、欲。

情为人性之外显,是人的特定属性,草木岂能有情?

但是,人看到草木时就会触景生情。

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草色青青柳色新,这都蕴含了观者的情。

所谓寓情于物,这是一种写法,也是一种寄情、移情。

所以,草木无情有清欢。

在几乎大部分的场景中,我们放眼四望,看到远近处的草木,无不感觉到心旷神怡。

这是草木自身的清欢,感染了此时的你。

人们喜欢踏青,喜欢草原,喜欢青松翠柏、梅竹菊兰、杨柳柔绿,皆不仅是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与所观之物,而且还幻化了植物自身具有的特殊秉性。

草木的清欢其实还无关是否有观者,它本就是怡然自得的,也正是这样它们的清欢才具有更感染人的能力——一点也不俗气。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难见到一草、一木,若要看成片的草原森林就难多了,这一草、一木入眼之时,如果能够也发现它的清欢,就是最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