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都该懂一点)

 十丈红尘客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三年前,买了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具体日子是2019.7.25。三年后,具体日子是2022.7.13,又再次翻出来这本书重读。这本书是一部巨著有67万字,也是一部名著——很好的经济学入门教材。
1890年马歇尔写了他的第一版《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进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所有的一切大部分都属于“一般生活事务”,否则,就是特殊生活事务了。
所以,我们身边的一切活动,都大体是“经济活动”。由此,经济学就不是庙堂之上的学问,而是应该下里巴人掌握的技能和工具。把经济学神秘秘化,对普通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只是对所谓持神秘化的学者群体有好处而已。
当然,任何的学问,你只有去学才算是自己的,不然终究是他们的。你若是不主动去学,就是无意中助长了经济学的“神秘化”。我这里就先分享摘录一下曼昆总结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不能让你富有,但是提供了你可能更富有的透视镜和工具: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斤斤计较)。当人们组成社会时,随时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主要的取舍是:(1)收益与代价;(2)效率与平等。我们都知道随时面临取舍,所以我们学习经济学就是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出于“权衡”的原理,在决策的时候,就需要做出“比较”。为了获得任何东西都会有成本——“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计算“机会成本”是科学做出“权衡取舍”的透视镜和工具。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灰色地带)。人是感性为主的,但是经济学却假设人是理性的。这暗示我们:感性是非常负面的情绪。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or“白”,而往往是介于期间的“灰色地带”。经济学家就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即边缘。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反应)。激励是引起人们做出反应的某种东西。出于权衡取舍的原理,一定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甚至整个经济学的学问都可以概况为:“研究人们如何对激励做出反应”,其余的都是对此做出的解释。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有时与常识相悖,比如,安全带是好的减少了司机的死亡数量,但是导致了车祸数量的增加和行人死亡数量的增加。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交换)。尽管有竞争,但是若互相隔离开来,并不会使竞争的双方各自过的更好。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获益,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价值价格)。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迷。任何一个市场上,买者和卖者都盯着价格,市场价格反应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亚当斯密把这种“效用”描述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指引着经济活动”。我们可以笃定认知:市场信息都反应在价格上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调控)。如果市场之手如此伟大,我们还需要政府吗?是的,我们的确需要。因为,市场之手并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无所不及。这里就又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市场失灵,对应于市场有效。这显然是绝对的究竟,符合了对立统一律。市场失灵有很多原因,比如污染、垄断、倾销等等。这里“有时”,不等于“总是”,背后隐含着巨大的学问。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生产率)。实际是,一个家庭、一个人是否也是这个原理呢?应该就是的。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异是惊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是巨大的。经济学家用'生产率’这个定义,来做本质上原因的确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也给出了一个定义,即“通货膨胀”,所谓“通货”就是指“货币”——一般等价物。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经济周期)。虽然在长期趋势中,物价水平上升主要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但是,在短期趋势中,问题就变得极为复杂和具有争议性。这种权衡取舍关系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周期是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量或者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总会出现无规律的、上下波动的无法预测的活动。
注:十大规律表述后面括号中的文字为我自己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记忆、辅助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