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扯:“台”与“治”

 石碾村绿 2022-07-21 发布于四川

潘朝晖/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今天想聊聊“治”。

文章图片1

“治”的字源演化如下图。

文章图片2

“治”,目前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氵” “台”。对其的传统解读是含混其辞,语焉不详,说是“水名”,引申出“治水、整治、修治”。这种解读说了等于没说。

要理解“治”的本义,还得从“台”着手。

“台”,最早见于春秋晚期金文。

文章图片3

金文“台”,从“㠯(以/已)”从“口”,是“胎儿头位入盆”之范式。

文章图片4

“台”,现有三个读音。

1.读音tāi

目前在字典里此读音只用作地名:浙江台州,五台山。

文章图片5

其实,读此音时“台”是“胎”的古字初文。

文章图片6

2.读音 yí

这个读音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有些字典也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文章图片7

读yí时,“台”是“怡”的古字初文。

《说文》曰:“台,说也”。台说者,今之怡悦也。

文章图片8

为何“台”会由“胎儿头位入盆”引申出“怡悦”?

因为在古代,医疗水平低下,没有剖腹产技术,一旦胎儿不能头位入盆,往往意味着产妇和胎儿可能都活不下来。反言之,“胎儿头位入盆”肯定是“怡悦”之事了。

文章图片9

“台”=“㠯/以/已” “口”,而“㠯/以/已”均音为yi,故从中可推测“台”的本音应为yi。

3.读音tái

“臺”,简化为“台”,此时读tái。

中国的台湾省,实为“臺湾省”。

文章图片10

结论:

“台”的本义是“胎儿头位入盆”之范式,是“胎”的古字初文,此时读tāi。

因为“胎儿头位入盆”是顺产胎位,自然是“怡悦”之事,此时“台”是“怡”的古字初文,读yí。

“臺”简化为“台”,此时读tái。

综上,

“台”是顺产位,

而“治”=“氵” “台”,

所以“治”的本义是“(使)水顺”,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将水道疏通理顺”,这才是“治水”之内涵。

“治国”者,就是将国家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疏通理顺”,这也是“治理”之内涵。

这是今天的闲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