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告诉你,如何获得宁静的内心

 天地人和00ksak 2022-07-21 发布于广东
Image
牟子坤绘画作品(莫高窟壁画“山间问道”局部临摹)

台湾现代易学研究者刘君祖先生把“艮卦”的内涵看作“止欲”,而卫礼贤将其翻译成“守静”(Keeping Still),“止欲”是从更宏大的角度来审视“艮”卦,而“Keeping Still”则是从更容易操作的层面来阐述“艮”卦。

卫礼贤说,这一卦应用于现代人生活的话,则指向一个“安心”的问题,他的原文是“achieving a quiet heart”(直译就是“实现一颗宁静的心”),但对现代人来讲,“实现宁静的心”是最难的事情。所以,他从佛教“涅槃”的完全的寂灭、寂静的绝对意义来对比了艮卦“守静”中的相对意义,他认为艮卦的“守静”是相对的,是运动的补充,其实《易经》艮卦原文说得更精彩,原文如下: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交代了艮卦大意,我们一起看看卫礼贤对“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一颇具东方思想的西方式翻译。英文如下:

“Thus the superior man does not permit his thoughts to go beyond his situation.”

直译过来就是“优秀的人不会让他的所思所想超出他所处的情景。”

这个翻译和“你的能力要跟上你的欲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紧接着卫礼贤对这句话解释道:“The heart thinks constantly. This cannot be changed, but the movements of the heart—that is, a man's thoughts—should restrict themselves to the immediate situation. All thinking that goes beyond this only makes the heart sore.”

我把这段话意译过来就是——“只要人活着,人的心念的活动就会持续不断,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当你的心念活动超出了你当下的情景的时候,痛苦就会产生,因此,保持当下的正念,尽可能不要让你的所思所想超出你当前的处境,是获得宁静心灵的的关键所在。”

其实卫礼贤的这段翻译没什么新意,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正念、冥想”的另一种说法。我重点要谈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中,压根没有“位”这个概念,所以卫礼贤无法将“位”翻译成相应的西方语言,只能用“immediate situation”(眼前处境)来代替,然后用佛教禅宗“不谋其前,不虑其后”的“觉知当下”的正念思维来解释这一卦的要义。

这是直接从“如何才能获得宁静之心”的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一卦的卦象给予了解释,我想说的是,儒学的本旨可不是教你方法论,而是要帮你从根本上解决安心的大问题,儒学概念中的“位”是构建儒学文化精神家园的核心概念。诸如“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的中庸思想,还有《易经》“鼎卦”里的“正位凝命”,以及我们熟知的孔子的“三十而立”,立的本质也是在人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位”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离不开古代封建社会中的阶级概念,不要认为现代社会就没有阶级,我们只是不说阶级而已,取而代之的是“阶层”。所以,“位”的第一个核心意义应当与“阶层”有关,你处在什么阶层,就过什么阶层的日子,不要想着阶层流动,你就没那么多痛苦,但是,痛苦除了表现在你向通过努力向上爬实现阶层流动之外,还体现在你因为担心你的阶层下滑,而拼命地在做一下跟身边的同类保持一直的标配活动,这个标配是我们自己要审视的,更重要的是你所处的阶层到底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要你想明白的。

“位”的第二个核心意义一定是与“命”相关,不要觉得“命”是迷信,我把命理解为一个人即便拼上老命也无法突破的局限,你要老早认识到这个局限,你就认识了你的命,你就不跟自己过去不了。

显然,卫礼贤把“位”翻译成“immediate situation”,是剑走偏锋,讨了个巧,没有翻译到儒学文化的精髓,但这不能怪卫礼贤,人家已经翻译得很棒了,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致。(本文首发于“牟子坤育儿育己日记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