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

 学习图书馆 2022-07-22 发布于广东

面部中风,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

中枢性面瘫(核上性)与周围性面瘫(核下性)的鉴别

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

面神经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的鉴别

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

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多数表现为面部额纹变浅、眼不能闭、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

图片

以下介绍面部中风的针刺治疗:

针刺患侧穴位前,建议先针健侧20分钟; 

图片

对侧合谷:在头面部下针之前,要先刺对侧合谷,刺合谷有麻醉作用,可减轻在头面部针刺的痛感;

图片

地仓透颊车3寸针透刺,平补平泻;

图片

图片

面瘫所致的嘴歪、流涎,在针刺地仓时必须用透针,eg:地仓透颊车;

But半身瘫痪所致的嘴歪、流涎,针刺地仓的方法有所不同:单刺地仓,张口进针,穿透脸颊,像“拉锯”一样行针,如此刺地仓 2-3次即可改善;

图片

太阳:眼尾与眉尾延长线交点凹陷处,直针浅刺;

图片

图片

阳白透鱼腰将阳白下皮肤捏起,针尖从阳白穴入,刺到眉毛中间的鱼腰;

图片

一说阳白位于眉上1寸,以“离穴不离经”为原则,二者皆在瞳孔直上;

对侧解溪:久病者,用迎随补泻--补法,随经向下斜刺;

图片

图片

上眼睑闭合由足阳明胃经管理,解溪为胃经母穴,久病=虚症,“虚则补其母”;

对侧内庭:新病者,迎随补泻--泻法,逆经向上斜刺;

图片

人中(水沟):向上斜刺,人中沟下1/3与中1/3交界;

图片

(编者注:人中位置一说于上、中1/3交界)

承浆:唇下正中凹陷,舌强不语、语言不利,下针时张口;

图片

廉泉:对着舌根方向刺入1--1.5,舌强不语;

图片

经治疗面部回正后,需再刺人中、承浆几次,起固定作用,不然容易歪向另一侧;

图片

偏方:用新鲜的鳝鱼血涂在患侧面部,可拉着歪的脸回正;

图片

满头大汗,并对着冷气(电风扇)吹,易患面部中风,so流汗就要透发,不要让汗水停滞在皮下,否则不要流汗;

图片

中风后针刺治疗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一周之内效果最佳,针灸+中药对面部中风的治疗效果→“发百中”;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