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生佳茗 2022-07-22 发布于云南
我言秋日胜春朝
人生佳茗

人生的四季原本是没有悲喜之分的,伤春悲秋,皆是我们自己的心境所致

一年四季中,曾经,我最喜欢的是秋天。
    我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在我的家乡——美丽的竹园坝子,秋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水稻和苞谷都成熟了,田野里金黄一片,而旁边的甘蔗林正长得郁郁葱葱,碧绿的一片衬着金黄,再加上云南高原上那碧蓝澄澈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真正的秋高气爽的秋天画卷。

乡间的秋天不仅仅是色彩的美丽斑斓,更让人心动的是秋天独有的气息。晒谷场上阳光和稻香混合在一起散发出的味道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那就是“丰收”。农家小院里飘出来的烤苞谷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流口水,饭桌上新米饭散发着热气腾腾的清香,家境好的人家,再配上一碗黄澄澄、油滋滋的油炸肉,加上自家腌制的可口咸菜,那滋味,让人想起来就流口水……那时候,我的母亲最喜欢一种吃食:把新鲜的苞谷用石磨磨成糊,再用油煎成饼(云南人叫苞谷粑粑),那又软又糯又香又甜的滋味让人吃一次就永远忘不了。

童年的秋天,还意味着中秋的团圆和美满,意味着母亲的爱抚父亲的微笑。童年的秋天,是家门口那棵挂满金黄果子的老柿子树,以那么诱人的姿态吸引着我,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十四岁背着行囊离开家乡后,童年的秋天便渐渐离我远去了。

多年来,生活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小城里,春夏秋冬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已经是十月份的深秋季节了,可街上还盛开着鲜花,水果摊上的水果种类还是那么多,香樟树和大叶榕还是那么青翠。很多人羡慕这里的气候,可住得久了,人的心仿佛便如同这四季不变的气候一样渐渐地麻木了、迟钝了。

于是,我便常常到诗词里去寻找秋天的气息。

诗词里的秋天,充满了忧伤和惆怅。

在范仲淹的《苏幕遮》里,秋天虽有“碧云天,黄叶地”的美景,但更浓的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乡愁。

在杜甫的《登高》里,秋天虽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但更深的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落寞。

在马致远的《天净沙》里,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景致,更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刻骨思念。

在林黛玉的《秋窗秋雨夕》里,秋天是“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的孤枕难眠,更是“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梦断情殇。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里,秋天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萧瑟,更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凉。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吟咏中,我从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女,变成了今天这个“却道天凉好个秋”的中年妇人。生命的秋天已悄悄来临,无法阻挡。

岁月匆匆人已老,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秋来到。

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带着儿子奇奇和小侄儿鸣鸣一起到凤凰山踏秋。吃完一年一次的菊花米线后,三个人沿着凤凰山上的“诗词路”信步而行。

一路上,两个孩子嘻嘻哈哈诵读着路旁灯柱上的诗词,你考我两句,我问你一首,不知不觉背诵了好几首诗词。

在长凳上休息的时候,我提了个建议:“现在是秋天,我们三人每人背诵一首秋天的诗词,如何?” 我的建议得到了两个孩子的积极响应。我“以身作则”先背诵了一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奇奇背了一首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鸣鸣沉默了一会儿,我们俩人都望着他,以为他要“出丑”了。没想到,十三岁的鸣鸣很流利地背了一首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日的凤凰山,格桑花还零星开着,阳光透过紫荆树的叶子,投射在路上,空气中飘着丝丝缕缕的桂花香气,鸣鸣清脆的童音在清晨的微风里格外悦耳。我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心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人生的四季原本是没有悲喜之分的,伤春悲秋,皆是我们自己的心境所致。所谓“境随心转,相由心生”,若能了悟,谁说秋日就不能胜春朝呢?

品  茗  斋 
读书记录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