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故事里的善良

 人生佳茗 2022-07-22 发布于云南

NO1

儿子阿奇这学期开始实习,昨天他打电话跟我聊了一些实习期间遇到的事情,其中一件事情很让我难忘。

阿奇实习的医院是他就读的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周他和同学们开始实习妇科。教授带同学们进妇科病房现场教学的时候,有很多病患都不愿意配合。尽管带实习生的医生一再解释医院是教学医院,现场教学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快地接受知识,今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但很多病患还是不接受,特别是年纪大的患者,对此很抵触。儿子告诉我,那天他们这组却遇到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女患者,是一位大学老师,那位女老师微笑着露出患处,温柔地对围在她身旁的一群小年轻说:“没事,看吧。”

儿子在那边娓娓道来,电话这边的我深受感动。
设身处地,从小在相对保守的传统观念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也很不能接受自己的身体被一群陌生的大男孩们“围观”,尤其还是病患之处。记得那年我生儿子的时候是剖腹产,尽管周围的医生护士都是夫君的同事,大家都很相熟,当时身为麻醉医生的夫君亲自上台给我实施麻醉,一直守在我的身旁。但上手术台时我还是很紧张,总觉得就这么“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一群人面前,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


和夫君聊起此事,他回忆自己当年实习妇科时,曾亲眼目睹病人家属因不愿让女儿成为教学“病例”,很粗暴地把实习医生从病房推出去的事情。时隔三十年,很多观念仍未改变。那位女老师,能如此宽容地“接纳”了这些已成年的孩子们,实在令人可敬可佩。

NO2

那晚,和儿子交谈完后,久久不能入睡,想起以前读到的一个小故事。

一位初出校门的小护士第一次帮病人扎针的时候因为紧张,扎了几次都没找到血管,心中忐忑不安,满头大汗。没想到被扎针的中年女患者微笑着鼓励她说:“没事,别紧张,再来一次。”小护士受到鼓励后镇定下来,终于成功。旁边的病人问那位女患者:“她扎了你这么多针,你怎么态度还这么好啊?”那位女患者忍着疼痛说:“我的孩子今年也刚刚参加工作,我多么希望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也能得到别人的包容和鼓励啊!”


NO3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文革期间,著名学者傅雷夫妇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和凌辱,选择深夜在家中自杀。自缢时,为防踢倒凳子的声音吵醒邻居,夫妇俩在地板上垫了厚厚的棉被。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泪流满面。为了这对蜚声文坛的夫妻悲惨的命运,更为了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愿打扰别人的修养。那位收集记录关于傅雷之死的各种文字的作家在文字后边写到:“傅雷夫妇的自尽,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优雅和温厚。”

以上三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大学老师、不知名的普通人,也有学富五车的学者,他们的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素质也不同,但他(她)们都有一个很可贵的共同点:善良。

不过,他(她)们的善良各有不同。

   傅雷夫妇放弃生命也不放弃修养的善良,是那段特殊时期一个令人伤感和痛心的个例。人生在世,任何时候都尽量不打扰别人,不给别人的生活添麻烦,是一个人最深的修养和善良。

   那位因想到自己孩子而给予别人孩子包容和鼓励的妈妈的善良,是一份推己及人的善良。正是践行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崇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兼爱”精神。

   那位大学老师,在一个女人最局促、最脆弱的时候,还能克服内心的尴尬和紧张,为了医学的进步和需要,把伤口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下。这是一份愿意为了他人的进步和世界的美好作出牺牲的善良。

我们总是希望把光鲜亮丽的一面展露在众人的面前,很少有人愿意把伤口、脆弱和痛苦让别人看到,何况是一个女人身体中最隐秘的地方?

身体上如此,精神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想,那位躺在病床上的女老师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是谁。我也没有问过她的姓名、见过她的样子。只是,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她苍白的脸上那优雅从容、温柔善良的的微笑,触摸到她坚强的内心,博大的胸怀。

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我都有勇气像她一样,为了这个世界的日益美好,坦然露出伤口,微笑着道一声:“没事,看吧

品茗斋

有趣的灵魂在

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