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兴旺 | 情系人民催奇蕾 万象竞萌启金钟——郑秋枫音乐思想与创作艺术特征论析

 顺其自然h 2022-07-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任何重大的活动无不成就活动主体的人生历史,任何重要的荣誉无不照亮荣誉主体的人生贡献。作曲家郑秋枫在2019年成都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审活动中,获得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授予的“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荣誉称号,迎来人生新的丰碑。生于辽宁丹东的郑秋枫,1949年随大军南下,从人民军队文艺战士到中南军区歌舞团乐队长,从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创作室主任、副团长,到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从“中国十大音乐家”殊荣到“金钟”盛誉,七十多年戎马生涯如何走出精彩音乐人生?

我爱你 中国

一、情系人民的音乐思想

音乐创作,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无不是作曲家基于特定时代的音乐思想的外化。一定程度上,作曲家唯有立足时代的创作追求,才可能在一以贯之的坚守中,形成自身的创作风格,标识自我、融入时代、走向未来。郑秋枫作为中国当代军旅作曲家,其音乐创作的鲜明特征,正是基于军旅生活中始终如一的精神追求。

坚持音乐要表“情”,是郑秋枫音乐思想的内核。音乐是否表情,似乎是中外音乐美学史论争的母题,其不仅是决定作曲家音乐创作个性的关键,而且也是区分作曲家自律论创作与他律论创作的分水岭。作为军旅作曲家,郑秋枫鲜明主张情感论,坚守音乐创作应该表“情”。他说:“音乐最终的一个字,就是一个'情’字,当你具备了一切条件,最后感不感人就在这个'情’字。所以我们在形象捕捉准确以后,最后要在情字在上下功夫。”可见,“情”在郑秋枫音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他还强调音乐表“情”,需要把“情”动人“心”之程度、“情”化“人”(社会)的深度与广度,作为创作的追求;他甚至指出,“情”字概括了一切文艺作品的核心。可见,表“情”的问题在其音乐思想中已不是一个现象问题,而是本体问题。

图片

1970年代,在江西拜访老红军

坚持音乐表“情”要“以人民为中心”,是郑秋枫音乐思想的根本价值指向。人的任何相对稳定的“情感”都是人的价值指向的外化。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郑秋枫作为一名军旅作曲家,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歌颂人民。他曾说,创作者心中要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从心里出发,形象要准确,感情要深刻,写出人民喜欢的形象。 不仅如此,他的“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自我就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出发,把对人民的情感与对党、对国家和对战士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来坚守。他说:“我自己也是人民的一员,所以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感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在一起的。” 这种情感,是作曲家自觉追求的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同一”的情感,是个体主体性与社会群体性融合的“情感”,是自我生命情感沉入“人民”中后的“给出”。因此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他音乐表“情”思想的价值宗旨。

图片
图片

1980年代的郑秋枫

坚持情系人民要有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感,是郑秋枫表“情”思想的实践追求。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无不以其特殊的反映形式深刻影响着人的本质的生成发展,因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郑秋枫坚持音乐创作把积极的情感融注到艺术之中,以引领社会风尚。他说:“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有很多,但是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要以人民为中心,用我们的音乐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他坚持认为,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要跟着时代前进,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文艺作品对社会积极的影响力。因此,郑秋枫几十年数百部作品无不深蕴着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片

1983年,在香港与顾嘉辉、汪明荃录制电视剧音乐

总之,作曲家郑秋枫的音乐思想,突出表现在以“情”为内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宗旨,以使命担当与社会责任感为实践追求,始终把自身的情感与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和爱军队的情感高度融合。因此,他的音乐思想有着稳固的“情理结构”;他的音乐之“情”有着明确的价值指向,是始终脚踏中华大地的深情、是矢志歌颂与赞美的热情、是集体奋进的激情。这些在他的音乐创作中都有鲜明体现。

二、情生万象的声乐创作

越是迫切需要音乐的时代,优秀的声乐艺术创作就越容易受关注。郑秋枫的声乐创作,是在新中国推进音乐事业建设发展的大形势下,践行“情系人民”音乐思想而推出的成果。他七十多年创作的近五百首声乐作品,涉及独唱歌曲、齐唱歌曲(群众性)、重唱歌曲、合唱作品、儿童歌曲等类型,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声乐创作特征。

郑秋枫的声乐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是抒情歌曲创作。他深情抒发“爱党、爱国、爱家乡,爱领袖、爱英雄、爱战士”之情,这是积淀了深厚真挚的集体感情基础上的自我内心真情的抒发。他的抒情歌曲,无论是歌唱祖国的作品,还是歌唱地方家乡的作品,无论是歌颂领袖的作品,还是歌颂英雄与战士的作品,都有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广为传唱。歌唱祖国的,如《春天来了》(于惠罗词)、《美丽的孔雀湖》(瞿琮词)、《新时代给了我青春的歌喉》(韩伟词)、《祖国海疆多么美》(苏方学词)、《祖国的“布谷鸟”》(瞿琮词)、《我从祖国的原野走过》(瞿琮词)等;歌颂领袖的,如《颂歌献给毛主席》(瞿琮词)、《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郭兆甄词)、《我爱梅园梅》(瞿琮词)等。其中,一批优秀抒情歌曲,荣获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台《广播新歌》优秀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广东省十大歌曲奖等多个创作大奖。

美丽的孔雀河

图片

2019年,在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闭幕式上,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授予郑秋枫、曹鹏(右)'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

他的抒情歌曲创作,善于从丰富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遴选素材,有效借鉴西方传统和声思维,巧妙把旋律写作与和弦运用有机整合,使旋律和声化、和声旋律化,并常细腻地融入调式音阶的降三级音,增添旋律色彩;善于赋予歌曲节奏以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使节奏律动既有规整的统一性,也有变化的丰富性,短长结合的节奏组合形态成为显征;总能简明有效地配以传统大小调体系的多声织体伴奏,成为抒情歌曲的有机构成。他的女高音抒情歌曲《春天来了》(于惠罗词),规整的复三部曲式,轻快的四三拍律动,明朗热情的大调色彩,流畅灵巧的旋法、欢快灵动的节奏,惟妙惟肖的花腔模拟,把“春天”之景与“祖国”之情交织融汇,一派“春天来啦,万物竞萌”的美好景象跃然眼前,情景相激,美不胜收。 该作品不仅成为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而且与《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等作品一道,成为借歌唱“春天”而歌颂“祖国”的经典花腔女高音独唱作品。《我爱梅园梅》(1976),再现单三部曲式,D大调,四四拍律动,悠长流畅的旋法,起承转合的句式结构,江南民间音调风格,恰似娓娓道来的诉说,确是真挚细腻情感的抒发,深切缅怀总理之情感人至深。此作于1979年荣获建国30周年创作一等奖,后进入高校声乐教材,广为传唱。他的声乐套曲《祖国四季》(瞿琮词,1979),作为礼赞建国30周年的作品,是词作家、作曲家、歌唱家(邓韵)创作小组集体创作而成。作品从《春:祖国的春天》苗族民间音乐风格化的特色抒情,到《夏:海鸥飞来了》渴望与真挚的抒情;从《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运用新疆塔吉克族音调形成的活泼热烈的抒情,《歌间曲——在纪念碑前》的怀念深情,再到《冬:啊,我的祖国》总结性大气恢宏的抒情,五首分曲就像五幅锦绣,以点带面,既展现美丽中国,也祝福伟大祖国。该套曲自创作以来,颇受关注,早在1981年便被国家选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世界文化交流 ,现已成为一部优秀的歌颂祖国的女高音独唱声乐套曲,在新中国声乐发展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

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邓韵 - 声乐套曲 《祖国四季》 海鸥
春——祖国的春天
图片

1986,在北京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后与李焕之(右二)、吴祖强(右三)、王震亚(右5)等人合影

郑秋枫的部队独唱或齐唱歌曲,是新中国革命军人使命意识的音响化再现,是崇敬赞美人民军队之情的真切表达。他深谙人民军队的军魂,创作的《党指挥枪》(张永枚词)、《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南词)等歌曲,明朗的大调式,强有力的规整律动,简明流畅的音调,塑造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伟岸形象,气势雄浑。他熟悉战士的训练生活,能把部队战士“齐步走”的姿态写出中国“钢铁长城”的形象,如《齐步走》(瞿琮词)等;能把一个士兵的“自豪”写出祖国“儿子”的荣耀,如《我骄傲,我是一个兵》(瞿琮词)等;能把当代“娘子军”的刚柔相济刻画得惟妙惟肖,如《女兵进行曲》(瞿琮词),并荣获第二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创作奖等;能把英雄形象塑造得亲切可感、令人崇敬,如《歌唱老英雄李培江》(瞿琮词)等。可以说,郑秋枫的部队歌曲深蕴军魂,尽显军威,充满军味。


图片

《郑秋枫音乐作品选》,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2002年版

郑秋枫的合唱作品与自身其他作品相比数量不算多,但同样特色鲜明,特别是部队题材的合唱作品,从二重唱、同声合唱、混声合唱再到大型组歌等,都能在彰显军人“情感”的同时,凸显当代中国军人的忠诚品质和英雄精神。他的混声四重唱《小岛啊,小岛》(瞿琮词),大调式,四四拍子,陈述段男高音声部唱主旋律,其他声部唱衬词作铺垫,男低声部传统和声织体加女声声部复调织体,高潮时进入合唱,战士与小岛,情景结合,形神兼备。男声合唱《我们的巡逻兵》(苏方学词),回旋曲式结构,领唱与合唱交替,叙事与抒情结合,模仿复调灵活运用,间奏多次巧妙衔接,速度与力度细致安排,以长篇叙事的体裁,生动刻画了老班长带领新战士巡逻、新战士发现并追捕特务紧张激烈的战斗情景。大型音画交响合唱《峡谷风雪》(陈克正词,1983)五个乐章:辉煌壮丽的《银白色的山峰》(混声合唱)、活泼欢快的《战士的嬉戏》(男声三重唱与合唱)、惨烈悲痛的《敌人来了》(混声合唱)、含泪倾诉的《护士之歌》(女高音领唱与合唱)、坚定如钢的《峡谷激战》(混声合唱),作品因事立体,即体成势,势情相映,情景交融,呼声、喊声、哭声和赞美声时序承替,抒情性、叙事性、战斗性、歌颂性有机结合,立体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总之,郑秋枫的合唱作品均以传统和声织体为基础,巧妙融入复调手法“点缀”,突出领唱与合唱声部的组合,强调叙事与抒情结合。他不刻意追求复杂的形式来建构音乐音响,相反,他善于以精约的和声逻辑、简明有效的声部设置、规整化的律动、合理的速度力度等,建构他所追求的特性音响结构。因此,他的部队合唱作品情景交融,形神俱发,意象壮伟。

三、情融入画的影视音乐创作

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难以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开新中国的“光影史册”,从1949年首映的被誉为新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桥》(何士德作曲),到2021年的《长津湖战役》(王之一作曲),电影叙事从没有离开过音乐的功能。在郑秋枫的音乐生涯中,积极参与新中国影视音乐创作,拥有近五十部影视音乐作品,其中不少优秀影视音乐以其鲜明的个性创作特征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

电影《海外赤子》音乐是郑秋枫影视音乐的杰出代表。该电影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79年,欧凡、邢吉田、万允吉担任导演,属于“先作乐,后拍摄”的音乐电影。郑秋枫作为整部影片配乐的作曲家,与剧组一起远赴海南华侨农场采风、体验华侨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感悟他们深深的爱国情怀,收集当地民间音乐 ,在充分了解掌握剧情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结构、角色人物心理变化等基础上,成功创作了全片音乐。该音乐不仅充分发挥了音乐的剧作功能,而且其中《生活就是这样美好》《思乡曲》等8首歌曲个性鲜明,广受青睐。特别是女高音独唱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作为影片中爱国华侨女青年黄思华报考部队文工团时演唱的作品,不仅精彩展示了黄思华的才华,而且让一位华侨之女在逆境中直抒胸臆“我爱你,中国”,深切反映了海外华侨挚爱祖国的无限深情,直接有力地推进了剧情发展,充分发挥了电影剧作功能。符号学家卡西尔说:“艺术家不仅必须感受事物'内在的意义’和它们的道德生命,他还必须给他的感情以外形。” 在此,郑秋枫正是独具匠心地把蕴含其中的爱国情感外化为合目性、合规律性的音响结构:歌曲引子那“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散板律动、抛物线式的旋法,高音区从属音到主音上行纯四度的跳进以及有机融入的伴奏,让无限倾诉之情喷薄而出,气势如虹;陈述乐段,深情述说的旋律,长气息的四四拍子律动,层层推进的发展,不仅以“乾坤万里眼”(杜甫诗)概括展现祖国浩然的锦绣山河,而且以“时序百年心”(杜甫诗)细致刻画华侨深沉的爱国情怀;高潮曲终,更是“篇终接混茫”,从目既往还的“有限”到心爱祖国的“无垠”,情深似海,淋漓尽致。 如果说,艺术的根本力量不止于情感,更在于其昭示着一种深层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以及对未来的启示与照亮 , 那么《我爱你,中国》正是凭借其“以大观小”的视阈、“以小见大”的创设,以无尽倾诉之激情和深情,时刻昭示海外爱国华侨与祖国血脉相连的辩证关系,照亮中华文明深层的文化伦理。该作品自创作以来,经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首唱,先后获评“优秀群众歌曲”(1980)、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1983)、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歌曲集(1984)、“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等多项殊荣,成为了新中国影视歌曲创作史上的一座丰碑。

郑秋枫善于根据影片主题创作音乐动机,形成以主题曲或插曲为主的角色化音乐。电影《海峡情》主题《海望》(1981,女中音独唱),短长结合的悠长气息旋律,散板化的律动,恰似心灵咏叹性倾诉,细致地表现了台胞思念祖国之深情。电影《虹》的音乐,不仅以一曲活泼、明快的《天上的太阳,你早》(儿童合唱 )生动表现了育英学校充满活力的学生形象,而且以细腻的抒情音乐表现了班主任林老师教书育人的心理,使其作为教师的人格精神得以升华。电影《龙出海》中孙丽英演唱的主题歌《龙的梦》(1992),以岭南风格热情讴歌了广东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电视连续剧《香港地恩仇记》(1983)主题歌《话沉浮》《问大海》等,把香港一代底层渔民“人间悲苦何时了”的深深“叩问”表现得缠绵悱恻,凄惨的渔民形象栩栩如生。电视连续剧《山还是山》(2002)的插曲《山中有路》,劳动号子化音调,明快规整的节奏,男声领唱与合唱“一呼一答”,把雷公坳铁路维修工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电视片《中国客家人》中的《牵着大路走》主属音建构的核心动机贯穿全曲,坚定有力的节奏律动,生动刻画了客家人“驰聘天涯,纵横五洲”的豪爽大气敢闯善干的品格。他为国外动画片《蓝精灵》创作的主题歌《可爱蓝精灵》(瞿琮词) ,儿童化语调、时代化音调和国际化味道,回旋化的灵动旋法使影音有机结合,让活泼可爱的“蓝精灵”形象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儿童成长的美好记忆。

可爱的蓝精灵

综上观,郑秋枫的影视音乐创作重视角色性格的刻画,善于根据影视题材内容、影像叙事风格的要求,从影音叙事逻辑中捕捉人物心理活动、掌握情境之于角色性格的影响等特性,遴选音乐素材,融合时代音调特性,形成创作特色。他的影视音乐既是属于“影视”的音乐,成为整体叙事的要素,同时也属于“音乐”的音乐,可成为独特的审美对象,以《我爱你,中国》为代表,成为当代中国影视音乐的杰作。

电影《海外赤子》主题歌《我爱你中国》,叶佩英演唱

四、情行浥润的舞剧音乐与器乐创作

任何艺术创作无不是在基于掌握相关艺术语言基础上实现的个性化创新。作曲家郑秋枫作为管弦乐团指挥,又两次进入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因而谙熟乐队乐器音响特性和组合规律,熟悉传统大小调体系内的管弦乐作曲技术。他的创作能在自身个性化视域内,入乎其内,得其环中,出乎其外,充满生气。自1958年以来,郑秋枫共创作一部富有影响力的舞剧音乐《五朵红云》(三人合作)和十多部器乐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创作特征得到音乐界认可。

首创舞剧音乐(合作),载入新中国音乐史册。舞剧《五朵红云》(1958),四幕七场,是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汇集全团骨干而强力打造的大型作品,反映的是1940年代初海南五指山区黎族人民起义、被敌人残酷镇压、寻找共产党、最终得解放的故事。郑秋枫作为三位(还有彦克、汪声裕)作曲的主创者之一,创作的后三场音乐个性鲜明。第一,着重发挥乐队交响性功能,使剧情发展充满张力。如第四幕第二场“新生”中,敌人活烧黎族暴动群众,铜管主奏重复音型,弦乐快速流动,刺耳的音响,强烈的对比,敌人狂欢的“鬼舞”,使矛盾冲突达到全剧最高潮,气势恢宏。第二,着重表现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使角色形象丰满真实。第四幕第二场“找党”中,女主人公柯英跳崖入海后在海边苏醒,想到丈夫生前遗言“危难时找红军”时的音乐,郑秋枫巧妙运用铜管乐与弦乐形成复调音响结构,意指夫妻间的心灵“对话”,生动反映女主人公坚定寻找共产党的信心,为推进剧情的发展发挥了直接支撑作用。第三,着重风俗化的舞曲写作,使音乐赋予角色性格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感。他的《篝火舞》音乐,黎族民间音乐素材,组曲化的曲式,逐渐推向高潮的整体音响结构,热情奔放;他的《鼻箫舞》音乐,采用四六拍子,长音加三连音节奏型组合的歌唱性主题贯穿发展,长笛与弦乐的组合,柔美抒情,更是成为全剧的风俗化舞曲典型。总之,郑秋枫创作的《五朵红云》舞剧音乐,不仅恰当遴选和灵活运用海南黎族民间音乐素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黎族风格,而且以简明有效的多声技术和配器手法,使音乐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情境氛围强化、剧情发展充满张力,为该剧音乐创作成功作出重要贡献。该剧作为荣获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优秀舞剧奖、建国十周年献礼之优秀作品,进入新中国音乐史,充分说明了其思想性与艺术性水平。

郑秋枫的器乐音乐创作集中反映在2002年由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的《郑秋枫音乐作品选》第4张CD唱片“器乐部分”(管弦乐与独奏),主要包括管弦乐曲:《篝火与鼻箫》(1958)、《鹭岛之春》(1966)、《珠海渔女》(1982)、《女兵》(1982)、回旋曲《行》(1991)、《团聚》(1999);小提琴独奏曲:《嬉戏》(1965)、《瑶山吟》(1975)、《思念》(1978);《石鼓与叮咚》(1982)等,共10首作品。音乐学者何平曾专文论及他的器乐创作特征,并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总体看,郑秋枫的器乐创作题材和体裁与同时期的作曲家的创作相比,似乎不能说是广泛,而且也不具有他的《我爱你,中国》享有的盛誉,但他的器乐与声乐创作一样,彰显了他的个性化特点,反映了他几十年器乐创作的心灵轨迹,体现了他作为军旅作曲家特有的精神气质,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声音,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新中国器乐音乐创作发展历程。

迪里拜尔演出《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一言以蔽之,郑秋枫作为一名军旅作曲家,从自觉追求“文艺服务工农兵”,到积极投身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立足军旅人生和中华大地,始终坚守“情系人民”的音乐思想,坚持“寻声律而定墨,窥意象而运斤” 的创作追求,创作大量声乐、影视音乐、舞剧音乐和器乐作品,尽情歌颂党、祖国、人民和军队,充分展现新中国的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人民生活的美好,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以《我爱你,中国》为代表的声乐创作,不仅成为时代的标识,而且启迪着声乐创作的未来。当然,郑秋枫的音乐并非都完美无暇,但“我们的产品都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七十多年的音乐创作恰与新中国音乐发展同行,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他始终“情系人民”的音乐思想与创作实践都是新中国音乐发展历程的“有声”力证。“金钟”为此而敲响,必将声扬八方!

注释:

①⑪ 向经典致敬访谈栏目《致敬人物——著名作曲家郑秋枫》[N],《中国文艺》2018年4月14日,2021年2月9日笔者根据视频讲述而记录。

②④⑤⑦ 郑秋枫《“我爱你,中国”与艺术家的时代使命》[J],《粤海风》2019年第2期。

③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⑥ 同③,第87页。

⑧ 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11页。

⑨ 王国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载姚淦铭、王燕编《王国维文集》[C],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⑩ 同⑧,第313页。

⑫   [德]恩思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6页。

⑬ 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231页。

⑭  同⑫  ,第186页。

⑮ 该歌曲荣获1988年全国少年儿童“小百灵”征歌二等奖。参见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11页。

⑯《可爱的蓝精灵》获全国少年儿童歌曲征歌二等奖、广东省1986年儿童歌曲评奖一等奖,以及鲁迅文艺奖金。参见向延生《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⑰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歌舞团编《五朵红云》[Z],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第5-36页。

⑱ 何平《郑秋枫器乐作品创作谈》[J],《广东艺术》2003年第6期。

⑲ [梁]刘勰《文心雕龙全译》[M],龙必锟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7页。

⑳  同③,第184页。

[本文是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1978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音乐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ZDJS011)阶段性成果]

*原文载《人民音乐》2022年第6期

程兴旺  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排版  宋兴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