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一蹬长城穿越

 不说也罢 2022-07-22 发布于北京

五十一蹬长城穿越

五十一蹬残长城素以惊、险、奇、特而闻名驴友界。

北京大雪后的第二个周末,我们踏上了五十一蹬穿越的征程。发活动之前咨询了去过的朋友,说那里走不了大车,路太窄,只能走小车。事实也果真如此。五十一蹬穿越的起点在干峪沟村,进入小村的水泥路沿狭窄的山谷蜿蜒而行,就是两个小车也不能错车,据我目测只有两个可以错车的弯角。如果两车顶头,只能有一个车后退到汇车点。如果正好在两个汇车点中间,起码有一个车要倒车一两公里。还好现在这个时节从干峪沟村没有出来的车,我们一路左摇右晃地到了目的地。山沟积雪很厚,但进村的水泥路上没有积雪,看样子是打扫过的。

幽静恬淡的干峪沟村已经被某老板开发成了休闲度假胜地,有个颇为野性静僻的名字:山里寒舍。农家院经过装修改造成了度假房,石头墙、石头屋,石头街,五谷悬梁,红灯高挂,大有得道升天的仙味。不过农家院的住宿价格可不菲,最便宜的一天也得一千多块呢,高的可达万元。

离开山里寒舍,沿山谷向五十一蹬长城而去,这里的山道也是水泥路,只是没有打扫,积雪很厚,不过有好心人用锹清出一条可容一个人走的小道,大家排队而行,也成了一道风景。水泥路尽头就是土路,雪完全覆盖了路面,不过足迹明显,很好走。当眼前出现大片平地,皑皑白雪像地毯似的铺在地上,挺拔的白杨树林将树影投射在白雪上,你对这美景如痴如醉时,五十一蹬长城就来到了你的眼前。

五十一蹬长城的说明牌立在垭口,长城被白雪覆盖,在碣色灌木枝条间冲出一道白色,有零乱的脚印沿长城两边散去。大家在此整理衣服行装,向右沿长城攀登而上。此处长城经过了修整,虽然破败,但道路归置得较好,踏雪而上,脚下嘎吱嘎吱的松软好走。小山丘的顶部是个烽火台,但没有敌楼。烽火台上安放了两把靠椅,如果夏天夕阳斜山风起,坐在这里享受大自然恩赐,看碧涛汹涌听百鸟齐鸣,绝对乐不思归。

这里的长城都是石头长城,自然破败严重,从烽火台以后就是野长城,没有人修理过。时常有灌木阻挡道路,夏天要是行走绝对艰难。翻过第二个山丘就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五十一蹬长城段,很自然人们会想到眼前这段长城是五十一个台阶吧。有驴友为了证实那段五十一蹬是不是51个台阶,一个个地数了上去,竟然是108个台阶。这里的长城台阶修得很好,虽然也是石块垒砌,但台阶完好,墙朵也相对完整。是整个五十一蹬长城中最为完美的一段。又在背阴面,台阶上的积雪很厚,俯仰而视都显得完美无瑕。

五十一蹬的得名有三个传说。一是地名说,《明长城考实》一书中说:长城过一座海拔946.9米的大山,石砌城墙自峰顶而下,在墙顶砌有五十一蹬台阶,其下方有一洼地,当地称它为五十一蹬沟。二是数据说,《明长城建录》说, 五十一蹬这段长城城墙已残破,但不少垛口目前仍保存完整,在东北方的一段有11个垛口,西南方有 40个垛口,一共51个垛口,这就是五十一蹬。三是起名说:当年这段石长城修筑完后,朝廷的一位腐败官员到这里检查工程质量,由于这位官员长期吃喝嫖赌,身体虚弱,翻过几个小山丘后就累得要吐血,登那108级台阶时只登到第51蹬时便再也迈不动腿了。后来官兵便给此处起了一个名字叫五十一蹬,讽刺这个官员只走了51蹬。

五十一蹬长城上很少有敌楼,这是很少见的,可能与难以运输砖瓦有关吧。中午时分阳面的积雪开始松软融化,已经没有雪的地方比较泥泞,有冰爪的驴友都套上了冰爪。大家在相对干燥的阳面草坡路餐。

五十一蹬长城很少有驴友队伍走,灌木荆棘较多。需要上下长城多次,钻灌木荆棘,还有小断崖,长城石墙也多有松动,攀爬一定要小心。经过第一个坍塌的敌楼不远就是小断崖,虽然高不及2米,却极陡峭,下面城墙较窄,断不敢跳下。第二处险境是从断头的城墙上攀下,墙体直立,看不到落脚的地方,只能撑着城墙双脚摸索着找位置,如支撑不力极有可能摔下,一边可就是深达数十米的断崖。再有难走的就是一处绕行断崖的小路,荆棘太密,需要钻行。路边麻雷棵子密布,被扎是正常的。

五十一蹬长城山势峻峭,植被丰满,侧柏吐绿。放眼而去,皑皑白雪覆盖大地,沟壑纵横,山岭逶迤,长城如练,绵延不绝。以前看不出的长城走向,此时一望了然。

当看到残破的青砖敌楼时,就已经看到了远处山凹中如雷贯耳的V字长城。最后一个敌楼相当完整,没有人为破坏的痕迹,却也没有找到上到敌楼顶部的台阶。山谷中一条水泥路蜿蜒盘折,一条小河相伴而行,泉水河村寂静地被山水包裹着,村头的梨树上已经冻成黑色的红肖梨依然挂满枝头,树下是更多的落果。今年下雪早,树上的梨还没有来得及摘完,就冻上了,几万斤梨就这样掉落,在树下慢慢腐烂。

五十一蹬长城全是石长城,断崖陡降,怪石耸立,攀墙上下,惊险奇特野性十足,对于热心于原始野性的驴友来说确实是个极好的穿越线路。北京的山上山桃树无处不在,这里也一样。春季花香萦绕,夏季郁郁葱葱,秋天五彩缤纷,冬季白雪莽莽。这就是五十一蹬长城。

730健德门—920干峪沟—1540泉水河村—1645北沟返回。前队1450下山采摘冻梨。

20151215日星期二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