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味”

 宝妞 2022-07-22 发布于河南

你以为语文就是教你“读书认字”?你以为语文就是分析“主旨大意”?你以为语文就是强调“死记硬背”?当然不是!其实,语文能带你体验“多元文化”,能助你感受“人性之美”,还能让你领略“人间美味”。不信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体验一下语文课本中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吧!发现这些,其实对分析文本也有不小的帮助呢!

如今,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刚过不久,曾有歌言:“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可见此时的桑果(桑葚)正盛。《诗经·鲁颂》中曾言:“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飞鸮即猫头鹰,曾被认为是一种“恶声之鸟”,但吃了桑葚之后,声音却变得婉转好听。由此,不难看出此节描写的正是小满时节,也不禁让人笑一笑而发问,不知猫头鹰从两千多年前的“恶声之鸟”,变成了当下公认的“萌宠”,是否与吃桑葚有关?语文的乐趣在于此啊!



可是,年幼的鲁迅可对“桑葚”的美味不屑一顾,反而认为有一种食物“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那就是“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一般的覆盆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实,吃到覆盆子的时候,已经是五六月份了。可见,小鲁迅在百草园中,定是先吃到桑葚,再品尝覆盆子,在比较之下认为覆盆子“又酸又甜”,更胜一筹。



与覆盆子同时可以吃到的食物就是《社戏》中的“罗汉豆”(即蚕豆)。在文中,看社戏的时候,“罗汉豆正旺相”。不难推断出,当年鲁迅看社戏的时间是春末夏初。如今,社戏的风俗虽在,但是时间却有所变化。如果以当下社戏的时间去臆断鲁迅看社戏的时间,多少还缺乏一些科学性。但如果从“罗汉豆”的成长时间来推断,倒是会准确不少。

其实,在享受覆盆子和罗汉豆时,“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荔枝图序》)的荔枝便悄然上市了。从五月中下旬开始到七月上旬,便是博得“妃子笑”的最佳时间,也是气温日渐攀升的时间。在这种气温下,“一骑红尘”,可见是为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败再添一笔。但引人注意的是,相比于杨贵妃“红颜祸水”的骂名,《荔枝图序》的作者白居易写下的却是缠绵的爱情故事《长恨歌》,留下的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贵妃形象。虽然白居易说写下《荔枝图序》是“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但对于荔枝的饱满情感,难免不让人将两者联系起来。

继荔枝之后的美味,便是《山地回忆》中的红枣了,还记得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的事情吗?正是这些红枣为女孩换回了一架“织布机子”。红枣成熟要在寒露时节,也就是十月初时。也许你会问:“既然如此,十月初时为何就会河水结冰呢?”原因不难解释,文章中曾交代“阜平的天气冷”,“不容易见到太阳”,此外,从红枣的储存情况来看,如果放置在阴冷的地方,一两个月也不易坏。所以说,文章情节的安排是无误的。通过这样的探究,是否也扩散了你的思维呢?


千万别以为语文学习是枯燥的,别以为语文学习仅仅是“无用之用”,只要你肯琢磨,肯挖掘,语文学习其实充满了乐趣。既然“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为什么不能让“一千个学生有一千种读书方式”呢?语文的乐趣就在那里,等你愉快地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