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甘大环线Day6 | 在敦煌,寻找我的心中圣地

 今夜不偷酒 2022-07-22 发布于湖南
“今夜不偷酒”
专偷你的心
2022.07.16
早上起来接到了刘老电话,刘老得知我在西北后,推荐我一定要喝羊肉汤,走南闯北的刘老的建议一定要听呀。
今日份天气依旧凉爽,风中带着凉意,有当地人骑着自行车从街道穿过,车上音响还播放着民族歌曲《喀秋莎》,敦煌的日子可真惬意呀。
行程还没开始前就在小程序上买了今早参观莫高窟的票,那肯定要早些起床咯。到达莫高窟,参观游客很多,本以为大早上能赶个人少呢(所以提醒大家,莫高窟游客如织,至少要提前一周买票,不然压根买不到行程计划内的票,耽误整个旅程,我们也是张哥提醒才知道)。
工作人员把我们引到影厅,正式参观之前我们得先观看两部纪录片,时间不长,各二十分钟左右,我想,一是提前让参观者对莫高窟有整体的了解,便于实地参观,二是弥补莫高窟窟多,而参观者只能随机看八个的遗憾吧。

第一部影片名叫《千年莫高》,追溯了莫高窟的诞生与辉煌。张骞西行使得敦煌登上历史舞台;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僧人来到这里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乐尊开凿石窟,莫高窟诞生,后来者竞相效仿,莫高窟越发壮观;宗教思想渐渐淡化后,藏经洞的发现让莫高窟重现光辉。
第二部影片名叫《梦幻佛宫》,在球幕影院放映,主要讲述了极具代表性而现在又无法开窟的几个洞窟的窟画故事。球幕影院的特殊构造使观影者身临其境,我们仿佛被时光机传送到了窟内,佛像、壁画历历在目。
两部影片看完,我们对莫高窟有了概括而具体的了解,这也促使我们走近莫高窟去发现、去探访。
展馆里有大巴车带着我们前往,莫高窟就像世外桃源般,远离尘世喧嚣,独踞沙漠一隅,排排白杨把它层层围起,无边荒凉中显得格外古朴而幽静。

排队时,工作人员每次放入定量参观者,然后安排莫高窟研究院里的专业讲解员带领我们有计划地参观。讲解员告诉我们,莫高窟所有窟都是即开即关的,因为人类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处体温都是对这些宝藏文化的伤害。
游客们参观着,讲解员引导着,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精细地修复。据介绍,有些窟,关闭好几年了,一直在补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开放。莫高窟的逝去是人类永远的失去,工作人员一点点的努力只为了不再继续失去,所以,能来就早点来吧。
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包括藏经洞在内的八个具有典型性的洞窟,涉及隋、唐、北宋、清、西夏、元、民国七个不同时期,塑像用木头作骨头,用草作筋脉,用泥作肌肤,壁画内容不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中国面貌,也折射了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传播交融的印度文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原作和加修对比,也能看到多层壁画(流行时期,一窟难求,于是便侵占前朝洞窟,把壁画换新),这是中华遗留千年的文化瑰宝。当我们踩着地上的方砖文物,进入洞窟,仰望菩萨的时候,其实菩萨也在俯视众生。话说,洞窟里装点的金子都是真金呢,游客们一阵惊呼,哈哈哈。
一个个洞窟,承载的是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化信仰,它们是一本无字大书,只要有心挖掘,我们可以研究出不同朝代各方各面的特点,是无价之宝。可恨清政府,腐败无能,使得洞窟内宝藏流失于十多个国家的四十多个博物馆。
我被老祖宗的信仰所打动,被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坚守所打动,参观完后,我随同工作人员去到了莫高窟文创馆,买下了一本樊锦诗院长的莫高窟画册,为情怀买单。

在莫高窟待了近五个小时,回程时候,我还在不断回味,望着窗外的无垠沙漠,我的思绪飘出很远很远。祖国有灿烂的文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它怀抱里的子民,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吃完午饭回到酒店,差不多下午三点了。睡一觉醒来,五点已来,我们前往鸣沙山月牙泉,据说来这里必拍飞天写真,有了昨天在敦煌古城不愉快的拍照经验后,这次我们在小红书上找了店家。
化妆和造型选在香音工作室,化妆的小姐姐格外温柔,在妆面上会耐心听取客人建议,在妆造上会给出合适的不同方案,供客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拍照选在似水流年店,摄像师是个帅气的小哥哥,承诺简修后至少24张成片。小哥哥很幽默,会一丝不苟地教我们摆动作,拍照氛围很轻松,小哥哥人也很棒,会在我们拍照兴起时,答应我们价钱外的要求,用我们的手机帮我们拍照片和视频,就喜欢这种不计较、豁达的店家。

p.s.第二天发朋友圈时,我用的是摄像师给我的原片,但是没想到迎来了朋友圈的一片叫好喝彩声,这条飞天造型朋友圈也成为了我全趟旅行赞130和评论60最多的一条)
全套下来花费三百五十元,成片第二天出来,拍完返回店里换衣服、还道具时,化妆师还送了我们一包葡萄干和每人一罐黑枸杞,意外之喜。
对了,拍照时我们还偶遇了两位来自江苏的摄影爱好者,他们非常热情,为我们拍下与夕阳的美好合影。相遇即是缘分,同为旅行人,惺惺相惜好温暖。

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傍晚六点半才进入鸣沙山,拍照到十点才出来,感受到了双脚踩进细沙里的炙热,看到了鸣沙山的夜景,但是没来得及去探探月牙泉。
拍照时接到了两个电话,一悲一喜。
悲的电话来自家长。唉,我没想到会有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家长在我面前口吐芬芳,从不关注班级群消息,只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很气,但是教师的涵养让我只是在自己心里憋着,更多的是感到悲哀,德才兼备,德应该放第一位,家长如此,学生自然也是如此,学校教育的力量在家庭教育面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喜的电话来自小江。我刚一接通,小江就问,“你不是说不去沙漠吗?”原来我说的每一句小江都记得。我以为小江打电话来有什么事,毕竟他工作那么忙,“我只是看你一天都没给我发信息没给我打电话,所以看一下你”“玩得开心哦”,小江简单几句就把电话挂了,原来小江一直挂念我,只是表达得很含蓄。
晚上,爸爸打来电话。爸爸大概是最担心我的人了,每天关注疫情情况,天天叮嘱我“注意安全”“注意防护,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照顾好自己”,在爸爸面前,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夜晚失眠到凌晨两点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家了。

summer
END

文|周海容

图|周海容

编|周海容

也许你也想坚持每天写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