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春秋:他在南通留下了诸多经典建筑——记中国近代建筑师的先驱者孙支厦

 周炳根 2022-07-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孙支厦像

孙支厦(1882—1975),名杞,字支夏,以字行,68岁后常用“支厦”,清光绪八年壬午六月初十(1882年7月24日)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市)。父亲孙赓扬是位武秀才,孙支厦在诸兄弟中行五。孙支厦襁褓丧父,母亲孙尹氏对少子尤为怜爱,对他的管束未免有些宽纵, 14岁时才入李鹏飞办的私塾读书识字。李鹏飞是通州有名的数学家,也是孙家的远亲,孙支厦在习读诗文的同时,尤喜跟李师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数学基础。

聪颖好学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四月,张謇创立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下称通师)开学,孙支厦的二兄孙沅(字汉清)考入甲班,成为首届本科学生。当时投考通师的考生须具备举、贡、生、监的资格,而孙支厦还没有考取功名,故尚不具备投考的资格,对于二兄能考入这所南通州最早的新式学堂羡慕不已,常利用为二兄送衣食的机会到通师。他喜欢看管通师庶务的宋龙渊算账。一次,宋先生在算账时有一笔账怎么也盘不拢,数学好的孙支厦帮他对账后很快就发现了症结所在,把账做平了。宋先生对这位数学好且聪慧好学的青年人很是喜欢。

通师作为最早的师范学堂常有各级官员和社会贤达前来观摩视察,为便于向来宾介绍校园情况,张謇聘请通师的日籍教师木造高俊测绘校园平面图。测绘工作非一人方便完成,须有助手协助立标尺、拉皮尺等工作,于是宋先生就向张謇推荐孙支厦来当木造的助手。不想测绘工作还未完成,木造就因精神病发作而自杀身亡了。正当张謇感到无可奈何之际,孙支厦却毛遂自荐,说自己能继续完成测绘。原来在跟随木造搞测绘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聪颖好学且有良好数学基础的孙支厦竟已掌握了测绘工作的基本要领,于是独当一面地完成了剩余的校园测绘图。

破格录取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兄孙钺(字子鈇)考入通师乙班(第二届本科)。翌年,深受张謇赏识的孙钺被任命为南通博物苑的首任主任,并与宋龙渊一起参与了张謇对南通博物苑的规划与建设,而苑内后建诸馆的设计与营造则交予乃弟支厦来完成,这是后话。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时任两江总督的周馥来通师视察,张謇拿出孙支厦所绘的通师平面图向周馥介绍校园情况,令周馥很满意,张謇也甚为高兴。于是在当年招生时,破格录取孙支厦入通师丁班(第四届本科)。时张謇正筹划完善通州的城市规划,拟对通州全境进行测绘,但苦于通州当时尚无测绘专业人才。为培养地方测绘人才,通州师范于1906年开设测绘科,招生43名,于当年9月正式开课,于是已具备测绘基础的孙支厦转入该科学习。次年正月,通师聘请在台湾土木工程局任日籍技师的宫本几次担任测绘科主任,教授测绘科专业课。1908年1月,孙支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旋于当年2月入通师新开设的土木工科学习。通师土木工科招生9人,全部都是测绘科的毕业生,任该科主任的仍为宫本几次,并包教全部专业课程。1909年2月,孙支厦又以学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委以重任

不久,时任江苏省咨议局议长的张謇向两江总督端方推荐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到江宁劝业道任职,被委以江苏省咨议局大楼的建筑设计与营造。

这项委任对于孙支厦而言亦喜亦忧。可喜者,刚一毕业,就被委以重任,实为专业技能锻炼成长的极好机会,一旦成功,自己的未来前程将一片光明;可忧者,自己初出茅庐,全无工程实践经验,刚一接手就是如此重大的工程,一旦出了叉子,后果不堪设想。母亲孙尹氏和兄长们也对孙支厦刚一毕业就承担如此重任深以为忧,他们母子找到张謇,哀求“四大老爷(张謇在兄弟中行四)”务必找总督大人说情收回成命,饶了支厦,说一旦出了问题要杀头的。张謇听后哈哈大笑,宽慰他们母子说:支厦聪明,必不辱使命。总督大人是我的好友,我修书一封,拜托他对支厦多加关照就是,你们尽可放心。

随后,孙支厦奉端方委派以“大清国专员”身份赴日本考察帝国议院建筑。但日方对这位前来考察的“大清国专员”并不配合,拒绝提供帝国议院大楼的图纸,无奈的孙支厦只得拿出学测绘出身的看家本领,对帝国议院大楼进行了实测。为搞清大楼的内部结构,他借来梯子,钻进天花板里进行实测,再根据实测结果绘制出图纸。回国后,孙支厦即以此作为参考,完成了江苏省咨议局的建筑设计,并负责组织监管大楼的施工,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这一职业生涯的开山之作。

江苏省咨议局大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10号,是一幢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局部四层的建筑,由前后两进及东西厢房组成一个四合院,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整栋建筑庄重典雅,生动明快,具有法国宫殿的建筑风格。

图片

江苏省咨议局(历史照片)

江苏省咨议局大楼见证了民国初年及之后中国政坛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1911年12月3日,革命党人在江苏省咨议局大楼成立江苏省临时参议院,之后17个省份的代表在这里集会,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此举行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典礼。此后,这里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1929年5月28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遗体从北京运回南京时,曾停柩于江苏省咨议局议事大厅内举行公祭。在已出版的《中国建筑简史》《中国建筑史》和《1995年中国建筑业年鉴》等书中均将其作为中国近代建筑的典范载入史册。1991年,该建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2001年7月江苏省咨议局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咨议局大楼不仅是孙支厦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最早的由中国建筑师按近代方式设计建造的新型建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奠定了孙支厦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师之先驱者的历史地位,孙支厦时年28岁。

黄金时期

辛亥革命后,孙支厦回到家乡南通,初任州民政分府(民政处)警务课课员,后任县公署技士,路工处技士,实际工作是完成张謇布置的建筑工程事。从1911年起,直至1926年张謇逝世,在这15年的时间里,孙支厦主持完成了大量的南通州地方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这一时段是孙支厦职业生涯中成就最辉煌、最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

图片

南通俱乐部(历史照片)

图片

南通更俗剧场(历史照片)

恩师张謇对他赏识提携有加,不仅是他建筑师职业生涯的引路人,而且为他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让他一再上演一幕又一幕精彩绝伦的建筑大戏。作为回报,孙支厦则为张謇设计建造了为数众多的诸如博物苑、图书馆、气象台、厂房、学校、剧院、私宅、银行、商会、俱乐部等一系列经典建筑,为张謇发展地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片

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历史照片)

濠南别业坐落于南通博物苑的西北部,濒临风景秀丽的南濠河,系孙支厦为恩师张謇设计建造的私人住宅。该建筑落成于1915年6月,建筑面积二千余平方米,大致呈东西对称,主体建筑为两层加楼底半层储藏室,东、南、西三面有连通的外廊。濠南别业的建筑造型模仿清代北京农事试验场之畅观楼,整体具有英国府邸建筑的设计风格,庄重典雅,气势恢宏,彰显出主人崇高的社会地位。

该建筑是中国近代吸收西洋建筑艺术的典型范例,其设计图作为中国近代居住建筑的经典实例录入《中国建筑史》。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濠南别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片

濠南别业南立面

图片

濠南别业北立面入口的园拱门

民国时期,孙支厦在南通州设计建造的主要工程有:

1911年——完善南通博物苑总体规划,设计新增各馆室;

1912年——设计、建造南通图书馆;主持将原通州州衙监狱改造为改良监狱的工程;

1913年——所设计的贫民工场开工,次年初完工;

1914年——设计、建造通海甲种商业学校校舍、军山气象台、市中心钟楼、张謇自宅“濠南别业”;

图片

南通军山气象台(历史照片)

1915年——设计并参与建造狼山林溪精舍,次年落成;张謇自宅“濠南别业”落成;

1916年——设计的南通狼山残废院、狼山盲哑学校校舍竣工;

1919年——设计、建造更俗剧场、淮海实业银行南通总行、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X光楼;

1920年——设计南通伶工学社、女工传习所;所设计的跃龙桥桥长87米,宽13米,时称“淮南第一长桥”;

图片

女工传习所(历史照片)

1921年——设计南通棉业、纱业、证券、杂粮联合交易所;所设计的南通俱乐部工程竣工;

1922年——设计的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大厦竣工;

1925年——参与南通西被闸工程,当年竣工;

1926年——参加张謇墓地工程管理;

1928年——设计的新新大戏院竣工。戏院由赵子超(赵丹父)等合股建造。

图片

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大楼(历史照片)

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位于南通市桃坞路44号,大楼座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式布置,以门廊、大厅和会议厅为中轴,两边以二层的办公楼环绕形成院落,建筑面积4707平方米。整幢建筑显得雍容大度,庄重典雅,平稳厚重,符合经商之道的精神追求,是孙支厦建筑设计的巅峰之作。具有欧洲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曾作为吸收西方建筑艺术的典范和近代优秀建筑,分别载入《中国近代建筑简史》《中国建筑简史》《中国建筑史》《20世纪中国建筑》和《1995年中国建筑业年鉴》。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大楼南立面

(现为南通市崇川区委区政府所在地)

图片

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大楼门廊尖顶和塔楼欧式穹隆圆顶

孙支厦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并有一个相对确定的模仿对象,例如:江苏省咨议局模仿日本帝国议院;张謇自宅“濠南别业”模仿清代北京农事试验场之畅观楼;南通十字街钟楼模仿英国伦敦大钟楼等等。那么,一个不曾受过西方教育的建筑师为何会设计出诸多明显具有西方艺术风格的建筑呢,这显然与业主(或业主代表)也就是孙支厦的恩师张謇先生个人偏好和意愿有关。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写道:“我父生平有二件嗜好,一件是建筑。他幼时就有建筑的兴味。一件是种树”。张謇之孙张绪武在《我的祖父张謇》一书中也有记载:“家中事物,全靠自己来做,如盖房子,从划线、打地基到砌砖、上梁、盖顶,全由他(指张绪武曾祖张彭年)领着祖父(张謇)和三祖父(张詧)亲手完成”。由此可见,张謇从青少年时期参与家中建房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建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建筑选址、建筑风格的选定等方面,张謇均有自己的见解。反映在孙支厦的建筑活动中,则是张謇对拟建建筑给出非常具体而详细的意见,通常是“张謇命令孙支厦按照他的意见建造个什么样子的房子而已。”孙支厦建筑设计的流程,一般是张謇先提出构想,孙支厦绘出设计图纸,张謇再提出修改意见,就连具体的土木工程用料,张謇都过问得很细。因此,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的格局与建筑风格取向均直接受“张南通”个人喜好的影响。

纵观孙支厦的建筑作品,主要走的是模仿型设计和折衷主义建筑设计路线,巧妙吸收西方经典建筑之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之中。根据实际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使“洋”为我用,取“拿来主义”,而非生搬硬套、原样照搬,这正是孙支厦的高明之处。

1926年8月23日,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病逝于南通。随着恩师的逝去,令孙支厦施展建筑才华的舞台不复存在,其职业生涯的黄金期也就此谢幕。

客居他乡

1930年,孙支厦应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张静江之邀,至杭州工务局任工务员,时年48岁。1931年,由张静江介绍,任杭州公路局工务员。其后又经张静江推荐任莫干山管理局一科科长。其实对于孙支厦而言,坐落于浙江省湖州武康县(今属德清县)的莫干山并不陌生,早在1917年孙支厦就曾受邀造访莫干山。据周庆云(浙江南浔巨富,著名民族资本家)所撰《莫干山志》记载:“德人巴播居山久,曾绘莫干山附近图,南通孙君支夏,有临本所画界限……”。久居莫干山的德国人巴播曾绘制莫干山区地图,请来孙支厦为之实地测绘,画出各部分的界限。

1928年5月莫干山管理局成立,标志着莫干山避暑地的行政管理权自此完全回归中国政府。一时间,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及其他官僚、富豪、买办与社会知名人士相继上山,或营造别墅,或避暑小憩,由此开启了莫干山近代建筑活动的全盛期。莫干山管理局一科是掌管总务及工务事宜的职能部门,孙支厦在一科科长职位上一干就是7年。期间,孙支厦以设计者兼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了莫干山近代全盛期的建筑活动。其中包括1932年受周庆云及周君常(周庆云侄儿,德国留学生,肺病疗养院院长)邀请而设计的“莫干山肺病疗养院”(即今莫干山上横路215B号的将军楼)和1934年受张静江之邀设计建造的“静逸别墅”(莫干山嘉兴路410号)。据周庆云《莫干山志》记载,孙支厦在任职期间还对莫干山各地点的海拔高度进行了实地测量。

1934年4月,由国民党元老许世英发起成立黄山建设委员会,由此迅速掀起了宣传黄山、建设黄山的高潮。这一时期的达官显贵纷纷看好黄山,到黄山考察,租地置房,这对身为建筑师的孙支厦而言无疑是一个机会。于是1935年8月,南通同乡沈燕谋、陈葆初到莫干山相访,他们建议孙支厦到黄山管理局任职。是年,孙支厦还应张静江之邀为其在杭州建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莫干山沦陷,山中的建筑活动戛然而止,莫干山管理局奉命撤销,中外人士相继离山,山中别墅成荒芜。于是孙支厦离开莫干山,在同乡陈葆初、梁缙卿(清末道台,家住南通寺街)陪同下去黄山管理局谋职。自1936年许世英出使日本后,由徐静仁(实业家、教育家,深得张謇信任。与张謇、张詧兄弟捐资创办南通纺织专科学校,该校后扩建为南通学院,徐曾任校长)代理许世英,组织成立了黄山建设委员会下设的黄山兴业公司,负责黄山建设事宜。陈葆初代表徐静仁管理公司日常事务,聘孙支厦担任公司第二课课长(工程长)。期间,孙支厦曾去上海采买建筑材料,招聘建筑工人,并为徐静仁接洽黄山建房业务。是年8月,“八一三”事变爆发,孙支厦被迫滞留上海;不久闻南通家乡也沦陷日寇之手,急忙携全家避难乡间。待局势稍稳定后回到南通城里,继续从事房屋修建工程。1943年5月,孙支厦在大生纺织公司通海河工程筹备处任材料组组长,并参与通海河设计。

抗战八年,在日寇铁蹄蹂躏下,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建筑师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这一时期的孙支厦没有留下一座值得一提的重要建筑。1948年,孙支厦随女儿、女婿寓居南京、上海等地。

回归故里

1950年回到南通的孙支厦已年逾七旬,依然热心家乡的建设事业。他参与了天宁寺光孝塔和狼山广教寺支云塔的修缮工作;参与了他设计的更俗剧场(后改名为人民剧场)和新新大戏院(后改名为新新电影院)的翻修工程;设计了南通人民公园扩展的南半部分及唐闸人民公园;负责南通三初中(今实验中学)、三好中学(现西公园中学)教学楼的施工。为保施工质量,他不顾年事已高,常提一根拐杖或撑一把雨伞亲临施工现场,指导把关,风雨无阻。《南通市报》有文章《老建筑师的晚年》专门报道此事。

此外,他作为市府建设委员会的委员,还参与城市建设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富有远见地提出暂缓市中心西移。他还对濠河风景区规划十分关心,亲手画设计草图,并请画家刘子美画了彩色的沿岸风景长卷,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1965年秋,已是83岁高龄的孙支厦登上急待抢修的文峰塔,俯瞰全城,指点城市发展的今昔与未来。

孙支厦是中国土木工程协会会员,南通市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第三届常委。1975年6月20日,孙支厦以93岁高龄在南通逝世。遵照他的遗训,家属将其生前已整理好的《南通自辛亥革命后15年中建筑图纸汇存》和其它建筑图纸捐赠给南通博物苑收藏。

图片

钟楼(孙支厦设计)

孙支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建筑师开创了近代中国建筑师之先河,是从工匠到近代意义上的、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建筑师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尽管与正规建筑学专业出身的建筑师相比存在着先天不足,属建筑师中的“非主流”,但这丝毫不影响孙支厦作为近代中国建筑师之先驱者的历史地位。

他生于斯,长于斯,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留下了诸多经典建筑,至今仍矗立在江海大地上,成为南通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孙模:《建筑师孙支厦年表》;

 [2]李海清:《哲匠之路》—近代中国建筑师的先驱者孙支厦研究;

 [3]李南:《莫干山,一个近代避暑地的兴起》。

作者简介:

 孙海雄,南通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原校长、讲师,近年来从事南通地方史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