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寺塔林生净土,开封铁骑“上河”遗·中国名塔 (组诗二 ) /张方

 天之裔 2022-07-23 发布于河北

中国名塔 组诗

文/张方

五台山白塔

——世界文化遗产

突兀而起

在林立寺院和红衣僧侣中

站立着一尊

洁白的瓷瓶

是观世音菩萨手中的

那个净瓶?

竖立着 是谁的哲言

与佛语?

洁白地站立在

寺庙丛林中心

一个颠扑不破的谶语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腆起肚子 一人独坐无语

你使我想起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的

弥勒佛

你是佛 是佛国圣地的

形象大使 是清凉胜境

你独特的精美名片 吸引来

无数向往探索的眼睛……

开封铁塔

铁色的天空

铁色的时间

映照出“清明上河图”的

铁色黄昏

天下第一铁塔

一只站立在宋代

俯瞰大地的鹰

无人超越

塔铃 是高悬的无题诗

等待着人们阅读

沉默不语地

回忆 铁骑射出的箭

用手轻轻叩响

陶瓷烧制的古老时间

有铁的气质 铁的锋利

铁的光芒

连那正颜危襟 坐镇开封府

身直如塔包拯 如你 

也有了一个“铁老包”的

传扬天下美名

少林寺塔林

——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的每一座塔  都是

佛界高人  灵魂的禅居

有少林寺的方丈  高僧

也有为国损躯的小和尚们

形制多样  造型各异的塔

都有着共同参禅悟道的魂

高低大小有不同

但都是为了——普渡众生

还保持  站桩練武的老把式

雷打不动 风推不摇

圆寂 只当是一次新生

成为塔林  仍在护寺守浄土

走进塔林 就像走进寺僧队列

一路地朝觐  賞武听禅

让人想起少林十八棍僧救唐王

少林出家又入伍的许世友将军

还有  陈毅元帅打游击时

抒写的一首震撼人心的诗——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假如有一天真的战争来临

中国十四亿人 万民皆兵

连这里247座塔林  座座森林

都为了保家护国   而草木皆兵……

南京报恩塔

你的站立  就是一个

——凝固的明朝

一脸的沧桑  布满了

逝去的千年峥嵘岁月

脚下踩的  是人间烟火

发际辉映  是东来紫气

你与报恩寺  联诀共存

浸染了满身的佛性禅意

仰首  远望星汉远

低头  俯瞰古都近

放眼  不尽长江滾滾来

挥手  孤㠶远影碧空尽

你是朱棣在永乐十年

名为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

其实在未建就已经偷梁换柱一一

是为纪念自己生母黄妃而建

一座报恩塔 似乎跟

无以为报的平民百姓无关

登上去 才知道看在眼里的

历史陈迹 处处是镜花水月

这座塔 却成了金陵古寺门前

最大 最高的一炷香

也只有古寺日夜堆积的佛光

才能高过皇家这座“报恩塔”

对于世上一切有恩不报的人

也许 这座塔就是一个警示

我想只有舍身救人一命的人

才能真正配造这“七级浮屠”

而我登古塔  满眼是七朝古都

往日辉煌  繁华如梦  侵华日军

让三十万手无寸铁民众血流成河

望塔 似一口警世钟  一支东风剑——

犹见金陵王气在 一旦国有召唤

一支倚天之长剑 就会腾云破雾

破敌于南海 宝岛  疆域  天空

御敌于国门之前 决胜在千里之外……

嵩岳寺塔

——世界文化遗产

耸立中原一千五百年

于天地之中

太室之阳

嵩山形胜之地

孤独的崇高

一篇万人争阅古塔礼赞

过眼的云烟

还在传颂它沧桑的经历

气势恢宏直冲霄汉

可远观柔和丰满有曲线

可近视厚重饱满呈韧健

可仰望挺拔秀丽峻于天

塔下小径走过杜甫 白居易……

写你的诗词高手牛毛充栋

唐高宗武则天也曾游览此地

因情有独钟把嵩岳寺作为行宫

“双刹夹虚空  绿云一径通”

你与法王寺塔两塔相遥望

而成了诗人笔下登封八景之一

——富有诗意景点“嵩门待月”

身旁的宫阙古寺几经兴毁

惟有贴身银杏古柏相守千年

也许孤独是你独一无二的常态

用最简体结构表达最复杂建筑

你是最古老的 也是最现代的

郑州高层的CBD“大玉米”

上海顶天立地的“金茂大厦”一一

世界最现代建筑都有你的影子

霞光为你披上金色袈裟

修禅一世只为一日成佛

塔也是一尊佛用如椽大笔

在续写现代中国雄起之华章……

作者简介:

张 方,本名:张昌藩。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潮》、《绿风》、《扬子江》、《广西文学》、《福建文学》、《中国文化报》等全国数十种报刊上发表过诗作,并被多种选本收录;多次获全国征文奖、省级文学奖。系福建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有《心路历程》、《面对生活》、《深度空间》《乙未羊回望》、《我是你的小苹果》《诗画鼓山》等六本个人诗歌专集。其文学成果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