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

 中医睡眠张医生 2022-07-23 发布于湖北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

李佑新,副主任医师,卫生科科长(湖南省农科院卫生科邮编410125)。

主治

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眩晕症。

处方

当归15~20克,生地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枳壳9克,牛膝10克,川芎9克,柴胡6克,赤芍10克,甘草6克,丹参15~30克,天麻15克。

用法

上药加水500毫升,煎20~3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日服2次。兼瘀停痰阻,浊阴不降者,去生地,加制半夏、制南星、陈皮、石菖蒲;兼瘀阻气虚,清阳不升者,加黄芪30克,红参(另煎兑服)10克。气阴两虚者用西洋参(别煎兑服)6克;兼风阳上扰者,去柴胡,加石决明、钩藤、菊花;兼肾阴虚者,加龟板、枸杞、制首乌、女贞子;兼肾阳虚者,加附片、肉桂、仙灵脾。

疗效

治疗患者31例

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者)25例;好转(其中眩晕程度减轻,治疗前眩晕发作时卧床不起,经治疗后发作时能下床活动者)2例;眩晕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减短,伴随症状缓解者4例。

按语

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辨治,多从风、火、痰、虚立论,根据笔者体会,脑动脉硬化所致眩晕与瘀血关系较为密切,清·潘楫《医灯续焰》云

“眩晕者多因诸风;又不独风也,有因火者,有因于痰者,有因于死血者,有因于虚者······诸阳上行于头,诸阳上行于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泣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征死血之不流行也。”就较具体地描述了由于瘀血引起的眩晕,以及血脉凝泣之病机。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主要用以治疗胸中血府瘀血之证。《张氏医通》云

“胸中有死血,作痛而眩。”故本组病例,选用血府逐瘀汤为主进行治疗,以活血养血,逐瘀通络,使瘀血祛,新血生,血脉通畅,清空得养而眩晕止。但临床要随证加减化裁。如瘀停痰阻者,只顾祛瘀而不化痰降浊,痰浊不去,势必阻碍气机,气滞又会加重血瘀,这样祛瘀只是徒劳而已。瘀中挟虚的患者,既要看到瘀,又要想到虚,祛瘀不伤气血,补虚不留滞,这样才能相得益彰,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脑动脉硬化所致的眩晕症,效果是比较满意的。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