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高考语文成绩140多分,成重点中学教师,却选择辞职,为啥?

 朱小鹿 2022-07-23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这是【朱小鹿】第148期真实人物故事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语文”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学科,高考时,我语文考了140多分。

一直以来,我的梦想就是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然而,我第一次高考结束后,却与我心仪的师范学校擦肩而过。

为了实现我的梦,我义无反顾的选择继续加入高考大军中。

继续奋战8个月后,我第二次填报志愿,我把志愿表里所有师范大学都用红笔勾了个遍。

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被师范大学录取。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

当了十几年老师,我多次带领平均成绩倒数的班级实现逆袭,考上第一名。

可最终我却选择了辞职,漫漫人生路上,我的悲欢几乎都和语文有关。

其实,我的求学经历很曲折。

我爷爷奶奶是老工程师和老专家,为了支援祖国建设,他们从一线城市来到云南边疆,一心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时期,我们一家人住在山里。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基本上都在家靠我母亲给我启蒙。

但我父母比较忙,我经常被独自关在家里看书,没有接触过任何小朋友。

到了该入学的年龄,父母才把我送到城里去上学。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第一天入学,虽然我已经到了法定的入学年龄,却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要我。

都已经开学十天了,我还没有书读。

有次,早上7点半教务处开门,到晚上七点钟,教务处所有老师都结束工作走人,我还在教务处站着。

小小的我站了一天,一口水没喝,饭也没吃,我觉得好像站了十年一样,漫长而疲惫。

这成为我人生当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内心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原来上学这么难,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要好好珍惜。

所以,我在学校特别努力,但因为我没有读过幼儿园,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底子特别差。

比如在写页码时,p代表page,我没有读过幼儿园,就不认识这个英文单词。

当我把要做的作业抄回家,我和父母都不知道p是什么意思,不懂具体该干什么,导致我第一次作业没有交。

因此,老师对我的第一印象不太好。

再加上父母工作也比较忙,我性格又比较内向,我整个小学都是受气包的角色,一直被人欺负。

整个小学,我好像一直没有找到存在的价值,非常自卑,多愁善感。

小学毕业后,我被就近分到市里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初中,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

我也说不清楚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老师见到我,就觉得我就是学语文的料,是他心目当中特别好的苗子。

因为老师对我的鼓励,整个初中三年,让一个本身不爱读书的我、不自信的我,开始爱上阅读。

我看过各种各样的名著,也开始练习书法。

可能我在初中时期,就已经完成了高中的阅读量,整个人被拔高了很多。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的语文基础一点一滴的夯实,成绩慢慢的好起来。

我也看到过很多跟我一样,很内向、很细腻,却没有自信的孩子,慢慢的就掉队了。

我深深感受到,对于一个心思比较敏感、又比较自卑的孩子来说,好老师有多重要。

我产生了一种想法:

如果以后我要从事某种职业,我一定要去帮助像我一样不够自信的孩子,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信念,并为之努力。

14岁时,我就把当老师作为我的人生职业理想。

既然是当老师,那肯定要选一个科目,我的首选就是语文。

因为我深深的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我把我的语文老师定成了我的榜样,我也热爱语文,热爱文学。

然而,我高考结束后,却与心仪的师范大学失之交臂。

我第一年参加高考,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没有被录取。

我复读了一年,第二年我彻底逆袭,比第一年增加了将近100分。

因为我的数学特别差,第一年高考时数学没有及格。

第二年复读时,我决心为了理想好好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数学成绩。

第二年高考结束,我终于顺利被心仪的师范大学录取,到天津去读师范教育类专业。

我的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二,就是著名教育家沈德立先生的专业。

但很多人说:“哇,你考那么高的分,你为什么要去读师范,你读综合性大学的文学系不香吗?”

但是我觉得,我就是想当老师,学师范专业是我的理想。

这一次,我的理想终于照进现实,我要心无旁骛,努力抓住机会。

大学四年,我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专业,成绩不错。

我是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完全可以免考教师资格证。

但如果要去中学当老师,教师资格证还是要重新考。

我好多同学去考,基本上都只考了小学的教师证书,或者没有考上,不能去一线当老师。

我考了全系最高分,拿下了天津市高级教师的证书。

大学毕业后,有好几所非常好的学校向我抛来橄榄枝,让我大学毕业就直接过去上班,给我编制录用我。

但我比较执拗和倔强,又做出了一个比较傻的决定。

我外公外婆是上海人,爷爷奶奶是东北人。

他们都不是边疆地区的人,却有一腔热血,去云南边疆工作。

我觉得我的祖辈和父辈都是走进大山,支援祖国建设,我也有这样的情怀。

我明明可以留在天津、上海、长春这些一线城市,但我都没有选择,我想去边疆教学,帮助更多人。

我当时有个信念,我要去边疆做一些事情,把教育真正做好。

我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大城市的好待遇和编制,来到了边疆城市。

我在昆明一所知名重点中学工作,因为是名校,起点高,平台高,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同一般。

这里整体的教育资源、理念、家长的状态,对我触动很大。

现在,用邮件、电子表格收集信息,用社交软件和家长沟通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时,家长却完全不能接受,我遭到了非常多的同行和家长质疑。

可能那时我也比较自大,就觉得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却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进步、成长,逐渐受到很多同学和家长的认可。

后来,学校给我压力,让我带三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50多个人。

我觉得一个老师带三个班的语文,在教育行业内真的很少见。

但我喜欢讲课,就选择默默忍受,坚持带了一年。

结果一年后去体检,我的内分泌系统紊乱,子宫附件旁边还长了个肿瘤。

医生说我如果再不好好休息,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当母亲。

我那时还年轻,就觉得特别伤心。

但为了不影响教育质量,我只能难受的情绪憋在心里,独自消化。

结果,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

第二年,我任教的三个班,其中有两个班是年级第一和第二,还有另外一个班是年级倒数,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领导就以我有一个班是倒数为由,让我放弃那两个成绩好的班级,去其他年级任教,直接就把我的能力水平完全否定了。

无形之中,我又受到一次打击,有种工作生活两头落空的感觉。

结果,我到了下一个年级,舆论对我非常不好。

开学第一天。我在校门口听到家长议论:

“你们班是吴老师教吗?据说她是上一届被家长嫌弃,教不下去了,才到了我们这个年级……”

当时,我听到这个话后,我一手拿的是学生给我写的信,内容是:

“吴老师,我们不希望你离开。”

另一方面,我听到的是不明真相的家长在议论我。

我已经预见到未来三年,路会非常非常的艰辛。

在那三年里,由于疾病的折磨,还有可能无法成为母亲的痛苦,我过得非常煎熬,几度抑郁。

但我也坚持下来了,一直坚持我的教学理想,获得了全国科赛的无数个一等奖。

一路走来,背后的酸甜苦辣,我难以对旁人言说。

正当我心灰意冷,打算放弃理想时,我的职业生涯又迎来了转机。

我们当地有一位非常合格和负责的教研员。

他负责去挖掘老师当中一些非常努力、勤勤恳恳、有教育理想,却被埋没的人。

我在一本杂志的封面上看到了他,感觉他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教研员,就联系他,希望他来我们学校考察。

结果,他真的来我们学校实地进行考察,也特别关注我。

我顺利被推到全国的平台上,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拿到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科赛的无数个一等奖。

我经常代表全省,和全国的老师一起参加比赛,全国的奖项我拿到手软。

同时,我的一些课程也在国家的公开平台上不断输出和发表,还代表中国去给其他国家的老师进行培训。

对职称,对荣誉,我渐渐看淡。

唯有一点没有看淡的,就是我还没有去到过一所特别差的学校,真正把那个特别差的班、特别差的学生带到第一名。

不久后,城边上新建了一所学校,学校安排我去组织语文学科的教学。

那时,我什么准备也没有,我正怀着孕,去新学校上课还要自己开车一个小时才能到。

但条件再艰苦,我也没有放弃当老师。

我带的第一届学生是初三毕业班,我真的是拼命的想带好那个班级。

刚生完孩子一个多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刚开始,我觉得分班很不公平,为什么总是给我分平均成绩倒数的班级?

后来我发现,这也是个机会,证明我的时候到了。

那时,我带着一岁的孩子,自己开始奋力的当班主任。

深夜时,我经常想学生的问题,想到睡不好觉。

学生一个眼神不对,我都要好好想一想,我不是想学生有没有做好,而是向我自己究竟哪里没做好。

经历了这次,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把一个倒数第一的班,带到了中等的水平。

因为这个成绩,两个校区的所有人对我,彻底刮目相看,再没有话说了。

以前他们可能会觉得:

“哎,这个老师好像公开课讲得好,全国科赛得了第一,但是她的学生成绩好像不是第一。”

还有人说:“这个老师学生成绩是第一了,但是这个老师我有点不喜欢,性格不讨人喜欢。”

那时,我20多岁,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但现在想来,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因为内心的波澜只有自己才知道,外界的评论哪怕是洪水猛兽,都和我无关。

过完在新学校的4年时间后,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价值、理想,也有了新的想法。

我好像不必太在意一个小的环境对我的评价,因为过于在意,反而会影响到我真实的状态。

自媒体时代到来后,我开始做自媒体,拍视频、写作,我又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人生状态。

我自己也想明白了,没有必要坚持在这样一个小环境里去证明我自己。去贡献我的教育理想,我可以做更多事情。

我特别赞同冯唐说的那句话:

“一个真正的强者,不在于你自己有多强,而是在于你能够充分的去发挥周围人的潜能。”

把我的教育理念和想法传递给更多的人,影响我可以影响的人,我觉得这是我在新的阶段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辞职。

辞职后,可能是因为我有一些名气,很多学校投来橄榄枝,有的让我去当副校长,有的让我去负责语文学科,让我去做教科研的活动。

我自己也在想,我一直都在一线,同时也想影响更多人,带领老师做教育科研工作。

所以,我就选择了教育科研主任的位置,也是所新建学校。

我把各科教育教研活动组织得非常好,平台也搭建起来了。

一年时间,我还带完了两个毕业班。

这也是一所特别差的学校,但经过一年时间的打造,这两个班又在全区名列前茅。

好像我一直都在挑战自己,我坚守了,成功了,事业上我付出了很多。

干完这一年,我开始反思,我工作是为了什么?

在新学校当教研主任这一年,我每天跑高速公路,上、下班在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

但我发现,我对家庭、对孩子的关心远远不够。

我再次选择彻底辞职,从教育系统当中走出来,回归家庭的同时,做我自己的教育事业,成立了我的教育公益书会。

然后,我也签约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成为一名签约作家,准备开始写作。

我觉得,写作可能不赚钱,但它是世世代代影响别人的最好的方式。

未来,我想从学科写起,教育、教学、管理学,目标就是当一个教育类作家。

我也希望能够写出一部反映这个时代教育情怀的作品,为我们的家长、家庭,带来更多有温度的教育,这是我的理想。

现在,我觉得真的找到了自我。

一方面,我有更多时间关注我的家庭;另一方面,我在各大平台发声,能影响更多家庭、老师。

这些年,我在变幻中找到了自己,我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理想。

未来,我会继续朝前奔跑,像一株顽强生长的小草一样,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迎着蓝天不断生长。

安静地沉淀,温柔的前行,就是我的信念。

口述:吴老师

编辑:朱小鹿&七月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
请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朱小鹿



三连一下,植树造林靠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