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加急《中小学教育》22年6月刊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蒋红梅 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高岭小学 邮编:542502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型学科,对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打基础的阶段,阅读教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之一,对于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储备写作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展开分析,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和方法。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引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与传统的文选型教材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更能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但目前在整本书阅读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丰富知识储备量 学生阶段积累知识的主要来源除了课本外,阅读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单会发现,里面的书籍涉及的题材、故事发生的场所、作者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阅读这些书籍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起“单篇阅读”更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锻炼逻辑思考能力,为写作积累不同素材的同时也让学生爱上阅读[1]。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世界,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大千世界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增加学生的见识和阅历。学生通过对故事的独立思考从而明白故事想要表达的道理,在全面了解世界的同时,成为一个有气质、有内涵的人。 例如,在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推荐列表里的绘本故事《我讨厌妈妈》中,作者利用多种颜色的画面表达故事情节,让整个故事赏心悦目。在与家长共同阅读过程中,很多孩子都能从这个满腹抱怨的小兔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每个妈妈看完故事也会露出笑容,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每个人对于爱的表达方式和定义不同,爱也有自私和伟大之分。同时,作者颜色的巧妙搭配也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有效发展并提升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原则之一就是强调民族性,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书单里我国传统文学占据了很大比例,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书目,不仅涉及四大名著更有《上下五千年》、《中国民间故事》等颇具民族色彩的图书。这些书籍从培育、发展、提升等角度看,整本书阅读效果远高于单篇阅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获取更多,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 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课业负担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 虽然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阅读教育逐渐从传统的单篇阅读向整本书阅读转变,但在更看重考试成绩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学依旧更偏重于课本教学、课后作业巩固的模式。这让很多学生承受了过多的课业负担。同时,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大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留给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 (二)布置的书单超出学生理解范围 小学生正处于识字积累的阶段,对过于复杂的书籍提不起阅读兴趣。但教师在布置读书任务时,认为学生暂无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角度出发选择了读书书单,很多书籍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过于困难,而家长无暇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将阅读作为课后任务,降低学生阅读积极性 核心素养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课外阅读作业留给学生,甚至有摘抄优美句子等任务。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但也会让本就爱玩的学生开始对被动式阅读产生厌恶心理,让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碎片式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 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每一个人接触信息的方式都是碎片式、电子式,小学生也不例外。受短视频的影响,他们大部分的阅读体验均来自碎片式阅读和手机信息。当他们拿起一本书进行阅读时,并不知道该如何阅读,阅读几页后就失去了耐心,不能用心阅读,无法培养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 如何更好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兴趣的书单 每个阶段的孩子掌握的知识和感兴趣的事物都不相同,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知识面情况,教师应以课本、图书形式、阅读难度等为选书基础,选取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单[2]。例如,低年级应选择带有拼音的阅读故事书,以及一些关于自然、动物的简单科普书等。而高年级时期的兴趣阅读可能更加急迫,在选择书目时,可以选择一些名家名作,世界经典儿童读物等,让阅读更多样化。 (二)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作为学生最信任的人之一,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导向。导读,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的“航向”。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各有各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结合[3]。文选型教材的单篇阅读往往节选的是原著的一部分或者是作者的作品之一,当教师将相关内容讲解给学生以后,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推荐学生去选择阅读整本书或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推荐同题材故事进行阅读,从而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拟人化手法描写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不同声音。教师可以此篇课文进行延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柔软的阳光/写给童年的诗》,该部作品同样是以自然万物为描写对象,通过拟人、夸张等写作手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可以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 (三)定期举办好书分享会 在课堂上定期举办好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书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篇章,讨论从书中学到的道理和知识。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充学生的阅读书单。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的成果不是以阅读的数量来衡量,而是通过学生从中所收获的知识、学到的道理来辨别。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各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进行读书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了解世界并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梅.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12):1. [2]杜文华.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新探[J]. 2019. [3]姜树华.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小学语文教师, 2020(4):3.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