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行己有耻 明白义理 | 随笔 周波

 文化佳园 2022-07-23 发布于江苏


    “行己有耻”是孔子在《论语.子路》篇中的一句名言。其意是,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的观念。

     在人生旅途中,必须养成自己的知耻之心,这极为重要。古人认为“耻”字是学做人的根本。“即盗贼倡优,若有些耻意在,便可教化。若其人虽无大恶,或遇羞耻之事,恬然可安,肆然不畏,则终身必无向善之日。”

     做人最怕无耻,人一无耻“便如病者闭喉,虽有神丹,不得人腹矣!”道德的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與论的外在力量,二是主观情感的内在力量。两者相比,内心情感的培养更为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够辨别荣辱是非,能够“行己有耻”,就会自觉的反省错误和不足,就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失态行为。

    知耻源于智。一个愚昧无知的人,往往是一个荣辱不分的混沌者。一个有文化素养、道德素养的智者,才能分清是非、明白义理,辨明荣辱,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以理智克制和征服自己,才能做到“人坏念将起时,只觉得可耻便有转机。”

     自尊者方知耻。一个自爱自重的人,当他做了一件不道德之事,便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便会产生羞耻感,这种内心发出的自责,是对自己违背道德规范行为的否定性评价,会把“耻”化为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修养,自我净化,使自己成为知羞明耻、行己有耻的人。如此,在做人做事方面,才能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作于2022.7.23.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