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朱老师|《将相和》课堂实录

 语墨绮兮 2022-07-23

《将相和》课堂实录

执教:朱煜

写在前面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还是在大三支教的时候。那时,辅导员陪同县教育局领导来看望我们,顺便听了我的课。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有人会来听课,所以按照之前的备课上的。具体怎么上的,忘了,只记得抓住了由“不和”到“和”这么一条线,融合表演,感受人物形象。第二次上的时候,虽然认识了朱老师,但没看过朱老师上这节课。所以,还是很期待。

看了朱老师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目标集中。这一节课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二是比较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句子既是这节课的目的,又是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是体会文章主题的路径。整节课紧紧抓住句子的理解,学习方法,读好语气,理解句子,感悟形象。

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朱老师用了他擅长且实用的比较。这节课有三次比较句子:廉颇与蔺相如为什么不和,蔺相如面对秦王与面对廉颇的不同,描写廉颇的句子。第一处学方法,第二处引导感悟人物形象,第三处实践运用,由扶到放。

在资料补充方面,朱老师这节课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资料的出现不是迎合教师的教学,而是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点与提升点。不管是出示官职升迁表,让学生理解蔺相如升迁之快;还是补充古人服饰的资料,学生做动作品读“呼”的意思,或是补充廉颇的资料,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立体。朱老师用不多的时间实现了学生的拔节生长,巧妙又适宜。

(PS:朱老师的公号近几天有好多福利,赶快去“ 朱煜讲课”看看哦!)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叫《将相和》。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将是谁?

生:廉颇

师:相呢?

生:蔺相如

师: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姓笔画都比较多。来,拿出手指头,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廉,广字头。蔺,草字头。我们把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再读一下

生:廉颇,蔺相如

师:不要拖,干脆一点,廉颇,蔺相如

生:廉颇,蔺相如

师: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我们以前学过一个。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我们三年级学的那个故事,是什么?

生:完璧归赵

二、通读全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两个和他们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轻声地把35课读一遍。

生轻声读课文。

1.通读课文,理清结构

师:如果这篇课文当中所讲的两个故事也用四个字的词语归纳的话,你会怎么归纳?

生:第一个故事是渑池之会,第二个故事是负荆请罪(师板书)

师:说得非常好。

2.联系课文理解“负荆请罪”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个方法,叫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比如负荆请罪这个词语,如果你是第一次见到它,又不能查字典,你就可以联系上下文解释它。课文里真的有一句话解释了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生:我找到的在课文最后一小节。“他脱下战袍……”

师:非但把这句话说了,把负荆请罪的那句话也说了。而且大家注意到没有,这小节有两个四字词语。中国的古人在写文章的时候特别喜欢四字词语,我们虽然写的是白话文,但也喜欢这么用,因为用上四字词就会显得特别有节奏感。不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读

师: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如果你们的语速稍微再快一点,这种节奏感会更强烈。再读一次

生读

师:荆条,大家很少见到。老师找到一张图片,你们看,荆条枝枝叉叉,而且廉颇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可见,廉颇请罪是非常诚恳的。是不是呀?正因为很诚恳,所以——

生读

3.寻找将相不和的原因,理解句子

师:大家都非常有诚意,这就叫做将相和。既然叫将相和,那么一定有将相不和。同学们,文章有两句话写出了将相不和的原因,看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生:“我廉颇攻无不克……”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将相不和的原因呢?

生: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廉颇很不服气

师:你解释得真好,这确实是描写原因的句子。除了这个句子,还有吗?

生:“蔺相如又立了功……”

师:类似的句子还有吗?

生:“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

师:这两句话看上去非常简单,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女生读第一句。

女生读

师:男生读第二句

男生读

师:我听到大家一个“又”字读得特别响。同学们,比较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两个句子有相同和不同,相同是蔺相如都立了功,不同是第一次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第二次被封为上卿,职位超过廉颇

师:他发现了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句子的写法、形式是相同的。还有发现吗?

生:我发现了“又”,指的是再次

师:你是从字的角度谈的感受。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个资料,这是当时的官职。廉颇战功赫赫,他很早就被封为左上卿,上卿分为左上卿和右上卿,右上卿比左上卿的职位稍稍高一点点,不过已经很厉害了。而廉颇在做左上卿的时候蔺相如是什么职位呀?士!就是个门客。后来发生了完璧归赵,于是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不久又发生了渑池之会,赵王又封他为上卿。不过,这次是右上卿哦,所以地位比廉颇高哦!同学们,我们又回到这两个句子,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一次立功,蔺相如是从士到上大夫,第二次立功是从上大夫到上卿。官职不同。

师:还有吗?

生:我发现蔺相如立的功都很大,立功都跳级。

师:掌声送给他!他发现了秘密,也就是蔺相如升官的速度很快,难怪廉颇不服气。

三、理解句子,感受人物形象

1.联系上下文,感受蔺相如的形象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从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句子读出了不一样的信息。现在,大家试试用同样的方法读读句子。刚才大家说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觉得他就靠一张嘴就升官了。

(1)读句子

师:老师把蔺相如与秦王的对话打在了屏幕上,谁能给我们读一读?

生读“就在这时……”

师:声音很响亮,如果能通顺一点就更好了。请你来

生读“就在这时……”

师:掌声送给他。谁来读第三小节?

生读

师:那我们把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一起读读看

生读第一小节

师:这一小节比较容易,第三小节可不容易了。愿意读的起立。(全体生站起)全都站起来了。读之前,咱们先要感受当时的气氛,这样会读得更好。蔺相如是呼地站起来,古人的衣服比较宽大,站起来还可能有风或者声音。大家坐下,听到“蔺相如”就呼地站起来。

生读

师:读得真好,给自己掌声。请坐!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话,蔺相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蔺相如给我留下了有勇有谋的印象。

师:很会概括,说话很完整

生:我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师:和有勇有谋差不多(师板书)他勇在哪里?

生:他勇在“我就跟你拼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要跟秦王拼。

师:秦王在当时可是很有威望、有权力的一个人,秦王率领秦国多次打败赵国,秦强赵弱。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竟然敢和秦王拼命,确实勇敢。那么他的智呢?屏幕上没有,书本里有,谁能说说他智在哪里?

生:我找到的句子有“就在这时……”

师:为什么这里显得很机智?

生:因为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就让赵王给秦王击缶。

师:以牙还牙,用这种方式来捍卫自己国家的——

生:尊严

师:同学们,通过一段话我们留下了对一个人大致的印象。

(3)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形象

师:刚才我们说了,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他立了功得到了封赏,廉颇你不高兴了,说了一番话,廉颇的话让蔺相如怎么样?读

生读“这话传到……”

师:不仅如此,蔺相如还做了——

生读“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说看,联系上面的文字,这个人物有什么新的特点在你的脑海呈现

生:我觉得蔺相如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产生矛盾故意避开廉颇

师:他怕廉颇吗?

生:不怕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

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师:也是这样认为,很好!老师把你们的发言写上去。(师板书)刚才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句子,同学们的答案和他们两个可能都差不多,没关系,因为他可能说的是那个点,你说的可能是这个点。还有哪个地方看得出蔺相如是顾全大局的?

生:他为了保护赵国不被他们两个人弄乱,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不上朝见廉颇,一种是见到廉颇就避开,避免正面冲突。

师:如果能找到关键词句加以分析就更好了

生:赶紧

师:哦,说说理由

生:因为他怕起冲突,所以一看到就马上掉头了。

(4)情景表演,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师: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当时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呢?他的家人,手下。我请同学来扮演蔺相如,请你,现在我就是你的手下了

表演一:

师:蔺大人,现在外面都说你怕廉将军,见到廉将军就像老鼠见到猫,为什么你那么怕他呀?

生: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

师:肯定是秦王呀

生:秦王我都不怕,有怎么会怕廉将军呢?

师:对呀,可是你逃走了呀,你刚才不就逃走了吗?

生: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文有廉颇,武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敌人不就有机可趁了吗?所以我不是真的怕廉颇,只是为了防止正面冲突,影响国家的利益呀!

师:原来是这样呀!

师:掌声送给他!如果你能够不看书,就真的像蔺大人就好了。谁再来演一演?

表演二:

师:大人,你知道当年我为什么跟着你干吗?因为呀,别人都说你智勇双全,跟着你干我很有面子。但是我告诉你,大人,今天我是跟你告别的,我要走了,我行李都收拾好了!因为你太让我没面子了,别人都说你见到廉将军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真丢脸!大人,再见!

生:别走,我问你,秦王和廉将军谁更厉害?

师:当然是秦王厉害!

生:秦王我都不怕,我还会怕廉颇吗?

师:对呀!

生:秦国不敢进攻我们就因为文有廉颇武有蔺相如,如果我和廉颇闹不和,不就让别人有机可乘了吗?

师:哦,原来是这样呀!不过你还漏了半句话,我刚才说“我要走了”。

生:别走

师:哈哈,对了嘛。好的,看在你刚才解释得那么清楚的份上我就不走了。

师:掌声送给他。虽然他留下我的口气比较生硬,但确实把道理讲清楚了。

2.联系上下文,感受廉颇的形象

(1)师范读,生感受

师:那么,廉颇将军到底当时说了怎样的话呢?我来读,请你们来说我读得好不好

师读“廉颇很不服气……”

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老师读出了廉颇的不服气

师:还好在哪里?要说出哪些字词读得好,好在哪里

生:我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听出了廉颇的不服气

师:是呀,廉颇也是很有能力的呀

生:还有“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生:老师还把语气加重了读

师:对呀,还有重音呀!感谢这些表扬我的同学。

(2)寻找句子,比较发现,感受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找找看,书上还有描写廉颇的句子。除了屏幕上呈现的,廉颇还有别的特点吗?

生:我找到的句子有“他脱下战袍……”

师:这样一比较你发现什么了呀?

生:我发现廉颇发现自己错了之后勇于改过

师:说得真好

生:廉颇虽然之前说了过分的话,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发现自己的不对

师:说得多好呀!还有吗?

生:我从“大将军廉颇在这里……”看出廉颇很爱自己的国家

师:而且还说明渑池之会之所以成功靠蔺相如一人行不行?

生:不行

师:找得非常好!

生:我找到“他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看出秦王怕廉颇

师:可见廉颇战功赫赫。同学们,廉颇可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所以秦王也要顾忌三分。

师: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廉颇生气也有道理,同时廉颇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师板书)他们两人都顾全大局,所以成为了知己成为了好朋友,合力保卫赵国。这就是将相和。

四、总结结课,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这个方法很有用哦,同学们以后读课文读课外书都可以用上这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内容。今天有一个写话作业留给大家,两道里面选一道。你敬佩蔺相如还是廉颇,请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说明理由;如果你对两个人都敬佩,请用课内、课外的材料说明“将相和”的好处。我期待看到大家非常精彩的作业。下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