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的养成

 语墨绮兮 2022-07-23

昨天监考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于是顺手拍了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

孩子们答题的时候把铅笔、橡皮、尺子放在桌子上,但是摆放的方式不尽相同。行为是习惯的外显,从这些摆放方式就能推想孩子的日常习惯。

那什么是习惯呢?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

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几个阶段,比如我们常说的“21天习惯养成法”:1-7天,刻意,不自然;7-21天,刻意,自然;21-90天,不刻意,自然。

我给家长们的建议通常是基于四阶段提出的。

第一,强制期。尤其是最开始的10天里。不良习惯自带“兴奋剂”,轻而易举就能经常做到,而好的习惯往往需要我们用意志坚持的。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清楚了解习惯的内容。

第二,激励期。当孩子在强制期中坚持重复同一习惯之后,他开始逐步尝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而这种感受和体验又会激励孩子继续坚持好习惯。这个阶段适宜想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让孩子通过努力能达到要求。

第三,反复期。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奖励的作用渐渐减退,习惯养成容易出现反复。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契约,让孩子参与习惯培养的全过程。

第四,巩固期。大约经过三周到二、三个月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行为会变得稳固。这个阶段,家长也需要及时向孩子反馈,让孩子通过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

常常有家长问问我:小彭老师,孩子就是懒,怎么办呀?小彭老师,孩子做事拖拉得很,怎么办呀?……每一次,我都给了极具可行性的建议,但有个前提,家长要“狠心”。事实证明,能够“狠下心”的家长屈指可数。而“狠心”其实就是强制期,这个坎迈不过,就谈不上习惯养成了。

我为什么如此肯定,因为我培养孩子就是这么做的。有不少家长给我说,孩子6、7岁了还跟爸爸妈妈一起睡。我就常常以我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过程为例谈习惯的养成。

贝塔满3岁后,我们觉得可以让贝塔自己睡觉了。一开始,我给贝塔说了这个打算,贝塔撅着小嘴,很不开心。不过,我们并没有因为她的不愿意而放弃计划。

第一天,我陪着贝塔睡觉,给她挠挠背背,讲讲故事。不久,贝塔便睡着了。这个时候,我便起身到自己的房间。你以为就这么自然地分床了?当然不是!大概半夜两点多,一阵哭泣声传来,“妈妈……妈妈……”我赶紧起床,又陪着贝塔入睡,一直到天亮。

那一周,每天晚上都是陪贝塔睡着,然后回到自己房间,半夜听到贝塔喊叫又去陪她。那段时间,最难熬的除了贝塔就是我了。试想,大冬天半夜从温暖的被我抽身转移到另一个房间,这个滋味多么酸爽……所以,习惯养成的初期既要对孩子狠心,也要对自己狠心!

过了两周,贝塔终于可以睡一个完整的觉了。可能偶尔有一天会叫“妈妈”,但她感觉到身边有人又立马入睡了。

之后,偶尔听到贝塔喊“妈妈”,我只是偷偷在门口看着,听她喊了几声又睡了,便回房间了。

渐渐地,贝塔就可以独立睡觉了。当然,睡前故事还是必备的。因为天天讲睡前故事,贝塔的语感很好。所以,习惯是养成的,语感也是从小培养的。

习惯的养成说难不难,只需要短短的21天;习惯的养成说不难也难,因为孩子和大人都得难过一段时间。熬过去,便是晴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