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朱老师|跟踪式学习,我能做什么

 语墨绮兮 2022-07-23

之前在好几篇推文里提及过:如今名师众多,如乱花丛中,如果想实现有质量的生长,就得在其中找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朵花,进行跟踪式学习。

认识朱老师,是在从教的第二年,而开始向朱老师进行跟踪式学习,是在从教的第四年。这两年的时间差大概是因为自己还在寻找,或者是差了点缘分。不过,还好,不算太晚。

过去三年多,我开展跟踪式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阅读朱老师的教育书籍和网络培训课程,对朱老师提倡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比较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朱老师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也渐渐渗透进我的课堂中。

如今,在回读朱老师的这些书籍、品味课堂之余,我的跟踪式学习还能做些什么呢?

过年到现在,朱老师的公众号里推出了古诗解读微课、“童心童言”系列。这周,朱老师已经上课,在公众号推送了教学流程。于是,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把朱老师公众号的推文作为跟踪式学习的资源。

想干就干,今天下午,把三年级下册的教材翻出来。每一课先自己备一遍,再对照朱老师的教学流程,推想朱老师为什么这么设计?朱老师是如何把课后习题转化为教学环节,又是如何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如此的思维过程,对朱老师将理论(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的过程进行推演,还蛮有意思的。

比如《燕子》一课,朱老师的导入部分把第一课结合起来,从古人对燕子的喜爱过渡到今人对燕子的喜爱,回顾、对照,链接古与今。初读课文、疏通字词部分,朱老师把课后习题第2题融入其中,发现规律,并让学生在第1自然段圈画类似的短语,发现作者描写燕子外形的秘诀——抓突出的部分写。而后又抓住这三个突出的外形部分指导背诵。之后,通过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说后面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选择一部分自学。这就是朱老师所说的“教——扶——放”。

在第二课时中,朱老师通过提问“你觉得第1自然段美在哪里”,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在学习3-5自然段时,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样的环节安排自然融合了课后习题1、3,体现朱老师常说的“教有过程,学有经历”。

那么,单元整体教学体现在哪里呢?我想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荷花》一课来说。(朱老师今天更新了《荷花》第一课时)

在《燕子》一课的教学中,朱老师指出: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首先在于准确用词,其次是特殊的句式。朱老师非常明晰地划分了体会优美语句的小目标,这在目前更新的两课中都有体现。

《荷花》第一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齐读第2自然段,选一个句子,分享优美在哪里。学生找到了“挨挨挤挤、冒、嫩黄色、饱胀”等关键词,这是在强化运用前一课学习的方法,也是在回扣单元语文要素。

又如,本课有一个环节是:第2课写燕子外形分成了三个方面,本课写荷花外形分成了哪些方面?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基于《燕子》一课描写燕子外形突出部分的方法迁移呢?同时,我猜想朱老师在这里引出了“有的……有的……有的……”,一方面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一方面也是在回扣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优美语句”的小目标——特殊的句式。这样对照一看,朱老师对本单元的总目标早已了然于心,也深谙如何将总目标细化,每一个细化的目标在哪一课得以学习、练习、运用。这就是朱老师所谓的“设计感”。

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把朱老师的教学理念内化、融合、反哺的过程,很有意思。在教学一年级的同时学习三年级的教学思路,让思维不再局限于低段,脑中构建起小循环的体系,这是另一种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