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二课时教学手记

 语墨绮兮 2022-07-23

昨天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1、2自然段的生字词,学习了两个带“得”短语。今天主要学习3、4自然段。两道课后习题都是指向3、4自然段,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关注标点符号等方法指导学生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通过对比初步体会形容词带来的表达效果的不同。简单的教学流程如下。

1. 复习导入,学习生字词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接着,它们来到小河边

·学习“河”。结合三点水,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拓展词串。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抽生读。问:它们去河边干什么?(捉鱼)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捉鱼是小鸭子的强项,小公鸡不会呀。

生2:鱼儿生活在水里,小公鸡不会游泳,怎么捉鱼呀?

(2)朗读指导,学习字词

①出示:不行 不信

读词语,读准“不”的变音

学习“行”。结合“不行”一词理解字义。拓展词语。

学习“信”。分享识记方法。编口诀,理解字义:人说话有信用。

②谁说不行?(小鸭子)为什么?读一读。

·生读。

·学习“死”。讲解“死”字的字理,理解与“生”相对。(为了方便孩子记忆,我将生字拆分了编口诀:歹徒藏起一把匕首。不过需要注意,根据“死”的字源来看,这样说不一定正确。)

·想象,如果你就是小鸭子,听到小公鸡要下水,你会怎么给它说?抽生读。(指导读出担心的语气)

③谁“不信”?它干了什么?

·抽生读

·学习“跟”。请生表演,理解“跟”的意思。根据表演,结合字的部首理解识记。

·读一读,说一说

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孩子们都找到了不同之处,但是关于这个词的表达效果说得不是很好。为了让全班能够理解,我再次请孩子上台表演,感受形容词有和没有带来的不同效果。)

理解“偷偷地”之后,再次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圈画生字,尝试读好对话。

(2)学习生字

·学习“忽”。拆分法、部首法理解记忆。积累:忽然、突然。结合语境理解意思。用“忽然”说一句话。

·抽生读第一句话,引出“喊”。根据部首及语境理解字义。喊和说有什么不一样。演一演小公鸡喊救命。

(3)听到小公鸡喊救命,小鸭子怎么做的?

·抽生读。

·学习“身”。抽生拼读。说说:谁在我身边。

·再读,感受“飞快地”。

·对比两句带“地”的句子,观察“地”后面的字词,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结合课文内容,补充句子。

小鸭子(   )说:“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小鸭子在水里(   )捉鱼。

小公鸡上了岸,对小鸭子(   )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4. 演一演

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环节,但是也可能是最令人发笑、课堂纪律不好的环节。所以,在表演之前,我给孩子们制定了规则:

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人要记住自己的对话;

没有角色的同学认真读好旁白,表现得好的可以参与下一轮的扮演;

为读得好的同学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