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导学生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木香草堂 2022-07-23 发布于辽宁

有效提问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有效提问,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中的提问,使学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

引导学生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政治课堂最关键的是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好学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并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外,课堂提问也非常重要。

新课程改革提倡“对话教学”和“互动教学”。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自己转移到学生身上。同时课堂提问是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得好,可以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不解或是曲解,由传统的“满堂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这种课堂虽然教学气氛活跃了,甚至显得热闹非凡,看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都是无效提问,其结果只能导致无效教学。

现象一:教师的提问方式单一、无思考价值,如“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总是千篇一律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教授《感受文化》时,老师共设置了八大问题探究,罗列了书本中的概念、意义,以及实例探究中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这样的提问琐碎而无意义,不能达到“预设—生成”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习惯于寻求唯一的书本答案,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象二:教师的提问带有随意性,缺乏精心设计。如在讲到《实现人生价值》时,举例“'神舟’八号的圆满成功”后提问:“这些航天英雄为什么能承载重托?”信口拈来:“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提问似问非问,目的不明,让学生丧失方向,丧失自主,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把重心更多地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有效提问,提高教学质量。

1.提问前:精心设计,选好方式

精心设计提问,意思是指在上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选好问点。这些问点可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或者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框中,执政方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也是问点所在。

同时,我们还要针对知识点的等级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好提问方式,即该怎么问。如果是了解等级,就可以用“是什么”或“什么是”;如果是理解等级,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等级的,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或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这框中,我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怎样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的?”

2.设计问题坡度,增强参与力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不同,课堂问题的设计必定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能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设计问题。

(1)层层递进式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守这一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降低问题的难度。通过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

(2)开放有序式

政治知识多种多样,有的需要教师逐步引导,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有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因此,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用亦步亦趋、一步一问的问答式,又不能过大过难,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主性,适当地开放问题也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开放性问题强调学生获得解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形成,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体地位,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调控课堂提问的频度

显而易见,“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地提问往往被以为是讨论式的课堂,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事实上,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强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课堂提问的次数应当适量。

对于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问题烦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适时调控提问的等候时间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间隔1—2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

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5.提问设计要分层次,树立学生的信心

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有层次地进行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等生能理解得深一些,学困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否则,问题太难会让学生茫然不解,白白浪费时间;简单了优等生认为无意义,起不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难免出错,教师不可以见错就纠,否则易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也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不全面或有错误的回答可让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必要时应给予启发帮助。对于回答基本正确的则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总之,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对其答案有所反馈,作出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兴趣,为实现提问的有效性做好准备工作。

总之,提问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努力探索课堂提问技巧,恰到好处地把握提问的艺术性,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