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红波 | 浩气长存——王庚先烈士二、三事

 昵称PLJiA86N 2022-07-23 发布于河南

浩气长存

——王庚先烈士二、三事

文|曹红波

日前,应文友们的盛情邀约,前往㴔滩镇凭吊、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因我长期在此的工作经历和阅历,故欣然应诺。并继而讲,到㴔滩不去“谷社”暴动指挥部走一遭算是没去,去谷社没有到王庚先烈士陵园去凭吊等于没来。正可谓:正当缅怀先烈时,谷社寨里寻细枝。大作顷刻由此发,逸笔纷呈悔来迟。阵阵清风醒耳目,张张笑脸扬新奇。依凭静观悄有欲,由此所考谁深思?
既然应许前往带路,就得先温故一下先烈王庚先的事迹,这不正是为明天的“发挥”而蓄积“力量”吗?
一、志存高远与“仙”人指路
王庚先,字协三,生于清穆宗同治五年(即公元一八六六年)谷社寨一农家,生父母因贫寒怕养不活他,就把他过继给以教书为生、无儿无女的兄长王德纯。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为天地的造化,王德纯以自己的既重“德”又“纯”洁,以自己为人的耿直,敞开温暖的怀抱,视王庚先为己出,并给予厚望,用自己多年教育的宝贵经验,全力培养,悉心照顾,寄希望他“学而优则仕”为其光宗耀祖。
王庚先这样有幸在伯父营造的环境里,从小就形成了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良好习惯和上进秉性,他除了完成学业功课外,还利用一切可能,博览群书,终于在一九零三年考中了秀才。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清政府内困外忧的状况之下,洋务运动维新图变,新潮新学渐兴,这一切均波及到中原腹地的邓州。勤学好问、趋新求变的王庚先身在简陋的农舍,心怀天下大事。心存高远、心系天下,志存高远,不负韶华,志当存高远,人生贵追求。并在大批有志青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东渡扶桑之势的情况下,留学日本。以明德笃行的意志探明美德,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与实境,进入巢鸭弘文学院师范学习,后又选修高等警监学校。
二、加入同盟会与结识孙中山
飘洋东渡到东京,告别乡梓临远洋。王庚先以如饥似渴地学习,没有被异国别样的风情而迷惑,没有被花花绿绿的世界而碍眼。记得大多同学在寻乐之时,他是苦读,一个河南老乡曾打趣地问:“协三兄,你埋头读书到底为了啥?”王庚先爽朗地回答:为啥?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呀!
“救国?”老乡家常地坐到他的对面,言外有意地说:“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假如有棵老树,它的根已经腐烂坏掉了,是挖掉它呢,还是继续给它培土浇水?”
“这还用说,当然应该挖掉它。”
“那么,有人正在组织进步人士挖掉这棵老树,你又有什么想法?”
“这个人是谁?”王庚先提振精神,急忙问道。
“孙中山先生。”老乡恳切地说:“他正在筹划一个叫同盟会的组织,目的是为了彻底挖掉满清政府的这棵'老树’!”
王庚先异常激动地站起来:“我们中华民族有希望了!”
“你参加吗?”
“我当然参加!”王庚先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久,王庚先参加了同盟会,找到了实现最理想抱负的组织,他把同盟会的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铭刻于心上,积极主动地奔走于河南老乡之间,宣传革命,发展会员。
历史的发展有时绝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当时要尚若是孙中山,或王庚先,谁提及孙寨这孙中山的祖居地,两人的祖居地和出生地仅一个赵河之隔。那中国的历史就有王、孙的结合更密切而改写,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尚若!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三、蹅“衙”事件与反清讨袁
一九零七年,王庚先毕业,从日本回到中国,回到家乡。打算从教育入手,启迪民智,宣传革命,任邓州师范学堂堂主兼教育会会长(该校即砚寺学校的前身)。岂料,温绍良以办新学为名,从中作梗不说,还加摊派牛捐。王庚先对此十分愤慨,便联合江湖会,试图到邓抗捐,一些乡绅提醒,应按大清刑律行事,先到上司衙门控告,王作为代表写好诉状,分别呈送省城,温绍良得知消息以王为乱党,以干扰州政,蓄谋造反罪名,将其逮捕下狱,重判治罪,伺机暗杀。
谷社寨百姓听闻之后,于六月十八日,聚集两三百人,手持杈耙、镰刀等各类农具,高乎口号,浩浩荡荡涌向邓州城。温绍良迫于民众威力,将王押送南阳,后经同盟会留日诸同学函电河南及南阳的营救王始得以无罪出狱。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蹅衙门事件”!
反清讨袁: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在河南的王庚先被众人公推为准备起义的副司令,并在开封设立秘密联络处,约定发动起义。岂料此举被他人告密,王最终得以逃脱,直奔武昌,被黎元洪委任为北伐军左军先锋粮台帮办,随北伐军抵达南阳。
四、慧眼选婿与樊潭遇难
一九三零年初夏,王庚先在开封曾担任过一段一个商店的经理,因经人介绍慷慨解囊,尽力营救过进步青年老乡姚雪垠,并在与王交往过程中,认识了王的爱女在其开封艺术学校上学的王梅彩。王庚先一双慧眼,能透视到这个青年不同凡响的灵魂,他赏识姚雪垠非常坚强的事业心和永不消沉的进取心,曾对家人评价说:才华是盖不住的,金子是要发光的。年经人再没点狂劲儿、作劲儿,那不太暮气了?他相信姚雪垠为事业一定顽强的奋斗,顽强的学习和追求,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更何况姚一表人才,自己的女儿又倾慕。王庚先授意他人说合,继而又由他人做媒,于一九三一年农历五月初十,王梅彩与姚雪垠在开封喜结良缘。
一九三四年二月九日,王庚先在樊谭寺寨戴焕章的一个朋友家。深夜,王庚先被人喊醒,说㴔滩街民团包围了村子,声言他通匪,要捉拿他归案。来人要他快走。王庚先坦然说道“我是省议员,看他敢把我怎样”一语未了,一个大汉冲进屋里,对准他开了枪,王庚先当场倒下。第二天,残暴地在㴔滩街悬挂着王庚先血淋淋的人头,这年他六十七岁。
王庚先为民而死,受到乡人的崇敬。家乡人民把他埋葬于他创建的砚寺学校旁边。一九三五年,王庚先牺牲后的第二年,当地“感其义、悲其志、惜其功之未成”自发地建祠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邓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五零年追认其为烈士。
一九八一年,为扩大全县爱国统一战线,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邓州政协在县委领导下,为王庚先烈士修建了陵园,并由姚雪垠撰写了碑文。
综上所述:在我带路之前,重温王庚先烈士这段堪称具有传奇色彩的,既轰轰烈烈又憾动人心的二三事,无时不刻地在激荡着我这个曾经在㴔滩任职之人的心潮,王庚先开天辟地的壮举,翻天覆地义举,惊天动地的形举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形象无时不刻地在召感着后人,真可谓:
雨涤陵园祭魂英,风吹尘埃泪满盈。
声声呼唤春归去,朵朵菊花秋傲争。
喜见后人竞跃日,观瞻此景通幽径。
碧野翠绿晴光好,大地清新乾朗明。
--End--
审稿:阿雅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曹红波,河南邓州人,《桑榆之光》执行主编。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曹红波  |  浴火重生——小记革命烈士李德升生前、身后的传奇故事
曹红波  |  琴
曹红波  |  百年华诞 颂歌飞扬 ——“夕阳红”合唱团纪实
曹红波  |  对 牛 谈  ——赏析习元龙绘画作品对话录
曹红波  |  咬文嚼字“二货煽”
曹红波  |  温润书元  ——小记温书元同志
曹红波  |  恋留之歌——读徐君泽长篇小说《恋歌》后有感
曹红波  |  福——赵玉岭同志书法作品《福》赏析
杂文荟 | 曹红波:亦图亦文互佐辅——品鉴习元龙同志绘画作品《富贵满堂》
杂文荟 | 曹红波: 竹  ——刍议李明申摄影作品《月影竹姿》
重阳节特刊  |  曹红波  |  忧乐与优乐
曹红波  |  读张天敏《七律·春早 》
 |  咬文嚼字“二货煽”
曹红波  |  温润书元  ——小记温书元同志
曹红波  |  恋留之歌——读徐君泽长篇小说《恋歌》后有感
曹红波  |  福——赵玉岭同志书法作品《福》赏析
杂文荟 | 曹红波:亦图亦文互佐辅——品鉴习元龙同志绘画作品《富贵满堂》
杂文荟 | 曹红波: 竹  ——刍议李明申摄影作品《月影竹姿》
重阳节特刊  |  曹红波  |  忧乐与优乐
曹红波  |  读张天敏《七律·春早 》
曹红波  |  神聊与神疗的“亲”历记(杂文)
井子先  |  魂牵梦绕的沉香时光——读曹红波先生文章的情感共鸣
曹红波  |  叙文兴怀
曹红波  |  文艺的执行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