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亢生 ‖ 张门三兄弟,近世谱传奇——献县张申府、张崇年、张岱年散记

 倚月临风 2022-07-23 发布于河北

燕赵大地,文化璀璨,人才辈出。晋有安平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以文学著称,世有“三张”之誉;宋朝安次扈蒙、扈载兄弟同官翰林、并辔临朝,时称"二扈";明代固安杨维杰、杨维聪兄弟才华绝伦,一中榜眼、一中状元,深令古今钦叹;清代大兴黄村黄华蕃的五个儿子先后皆中进士,有“五子登科”“兄弟同榜”的佳话,尤其是其中的黄叔琳年仅二十,便“探花及第”,成为佳话中的佳话。其后乾嘉时期,大兴朱筠、朱珪兄弟同官高位,并为文坛的重要领袖,被与宋代的苏轼、苏辙二兄弟相提并论,合称为“二朱”,亦成为一时美谈。至近代,南皮先有张之万以状元夺魁,后有族弟张之洞以探花及第,均为晚清中兴重臣。稍后朝代更徙,战火频仍,同样在这块热土,又涌现出无数的志士才人,献县张申府、张崇年、张岱年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张申府、张崇年、张岱年三兄弟,现还不一定广为人知,但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杰出的建树,不应该为人忘记。他们的家乡都是原直隶河间府献县小垛庄,这个村子位于今沧县境内西北的杜生镇,原只有二百多人口。至晚在清代末年,张家已成为附近有名的富户。光绪二十九年(1903),一位名叫张濂的青年又荣登进士,后擢翰林院编修,再为这个大家族增加莫大荣耀。张申府、张崇年、张岱年即为其三子,他们在我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大大超过乃父。

张申府(1893—1986),名崧年,在三兄弟中居长。他从小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古文功底扎实。1906年,被送往顺天学堂读书。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又转到数学系学习。1917年,张申府留北大工作,教预科数学和逻辑。通过同学,他认识了乐亭同乡李大钊。当时,文人领袖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常去李处闲谈,张亦与之熟识。李大钊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常让张申府帮助在登录室做些工作。在外出离任期间,还几次请张申府担任代主任,这时的青年毛泽东曾在张申府的领导下工作。19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张申府与李大钊、陈独秀共同成为这个共产党前身的最早创始人,并且是“南陈北李”间的奔走串联者。后来,在张申府的引领下,张国焘、刘清扬、周恩来、朱德等纷纷加入进党组织。


1918年冬,张申府与陈独秀、李大钊三人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并负责编辑,同时担任《新青年》杂志的编委。张申府最早向国人介绍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他读尽罗素的所有书籍、杂志,并先后翻译《我们所能做的》《哲学之价值》《梦与事实》《民主与战争》等书,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罗素的人,并因之自称“中国哲学第一人”,'罗素’二字的翻译定名也是由他提出而传播开。1924年,张申府受邀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担任蒋介石的德文翻译,后被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黄埔一期学生的老师。

1931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逻辑与西洋哲学史。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还有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三位教授,他们均学博识广,被并称“四大金刚”。抗战期间,曾参与组织和领导一二九运动。此后,还曾担任华北各界救国会的负责人,是民主同盟的主要发起人,并担任民盟中常委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于北京图书馆作研究员。1986年辞世,享年93岁,今有《所思集》《张申府文集》传世。


张申府同胞五人,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弟即张崇年(1904—1994),他是著名物理学家。他是哥仨个中最受父亲读书成功影响的。1904年在老宅出生,3、4岁即随父母到北京居住,那时父亲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处人生的顶峰。1911年8岁的时候,张崇年和年仅3岁的小弟张岱年又随母亲回到老家居住。1931年,张崇年至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同时为理科学部研究生。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昆明中央机器厂、天津机器厂、北洋大学等单位任教、任职。解放后任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物理系和电子系教授,是河北大学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

张崇年是我国最早接触原子学术的青年学者之一,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最主要的贡献是为学校制作了5种(件)当时国内不能生产、而学校又无力从国外购买的教学仪器,这些仪器1949年后还保存在北大仪器库中,文革中被毁。1958年,在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科技产品展览会上,由他研制的“静电加速器”和“模拟电子计算机”参展。静电加速器输出功率达300 w,一直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模拟电子计算机是所有送展的模拟电子计算机中唯一能当场运算解题的一台,这些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科技创新。

张崇年通晓英文、德文、俄文,有译著多部,其中1929年翻译安垂德所著之《原子说》,由北新书局出版,较早地向国人介绍了原子知识,具有科学和哲学层面的双重意义,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他还著有《普通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理论物理学讲义》《量子力学讲义》等,多次荣获中国科协、中国物理学会颁发的荣誉证章。自1941年后,一直为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先后任天津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人大代表、河北省人大代表等。

张申府的幼弟即张岱年(1909—2004),他出生在北京,3岁时随母献县回家,11岁随父亲和大哥等一家人回京居住,继而在张申府的安排下求学。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末,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成立,被推为会长。

张岱年很早就具有过人的学识,在他不过是20出头的在校生时,其兄张申府就将他与后成大家的钱钟书并提,不无自豪地称:“钱钟书和我的兄弟张岱年并为国宝”。早在1935至1936年间,他即写成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彰显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至今其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

张岱年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哲学家、哲学史家,被尊为“哲学泰斗”。他的学术研究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二是哲学理论问题研究,三是文化问题研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张岱年对于先秦诸子、汉魏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都涉猎颇深,他比较注意阐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注意对于中国哲学史上的概念范围的阐释,认为中国古典哲学有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不同的一套概念范畴。主要著作除《中国哲学大纲》,还有《中国哲学发微》《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关于哲学理论问题,张岱年认同辩证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同时也对英国哲学家罗素,穆尔的的逻辑分析方法也颇为欣赏。这方面的主要论著有《谭理》《论外界的实在》《哲学思维论》及《事理论》等。关于文化问题,张岱年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既反对全盘西化论,也不赞同传统文化复兴论,主张汲取西方文化的特长同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这方面的主要论著如《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文化与哲学》等。

纵观张申府、张崇年、张岱年三兄弟的一生,他们虽然出自同一片土地、同一个家庭,但每个人的人生起点、发展路径、所成功业各有不同。他们晚年曾在一起分别用四字进行自我总结,张申府为“宁折不弯”,张崇年为“顺其自然”,张岱年为“直道而行”。这三个四言词,表面虽各不相同,而细品则能看到内在的一致性,即刚直的燕赵风格与追求自然放任的文人品性。他们三人的寿数都在九十以上,三人寿数的总和,恐怕古今中外没有哪三兄弟能够比过;他们三人的成就单拿出一个就足以名垂青史,相加之和在我们的文化发展史上大有成岭成峰之势,颇值得重视和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